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高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高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3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高

  “问题”是数学灵魂。提问是数学教学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也是最常用的师生双边活动,是引领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的最重要手段。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疑问

  学生只有面临问题情境才会有思维,才能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法创设种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产生知识冲突,形成悬念,对于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十分重要。可见,问题情境应具有趣味性、障碍性、接受性和探索性,即当学生面临问题情境,遇有困难而又感兴趣,需要努力克服,而经过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

  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出示右图并创设情境,小黄狗从A绕正方形一周,小白狗从A绕圆跑一周。问:谁跑的路线长?猜一猜,圆的周长大约是它直径的几倍?这样,为学生创设一种“猜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凭借直觉大胆猜想,把课本中现成的结论转变为学生探究的对象,促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又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课前教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课中让学生先拿出摆一摆、拼一拼,看一看能不能拼成以前学过的图形。通过实践操作同学们拼成了平行四边形,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比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上、下底的和与高的大小,又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与梯形面积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等于上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2。这样,学生自始至终全面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自己亲手操作、观察、比较、讨论、探究,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精心设问,不绕弯子

  目前,有的教师提问随意性大,问题无思考价值,学生举手如林,对答如流,客观上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和机会。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提问必须是能启发思维的,富有探究意味的。一般来说,能用一个问题解决的就不提两个问题;能够直入主旨的就不要绕弯子。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有以下两种不同方式的提问:

  提问方式一: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原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②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原梯形的哪两条线段有关?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④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

  提问方式二: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图形与原梯形之间有哪些关系?

  比较之下,前者显得“杂”、“乱”、“碎”,并过于“直”和“露”,问得学生心神不宁。这种提问是以知识传授为目标,是指令性的思考,是引着学生沿着一条笔直的路行进。这种把知识嚼得过细,没有探究的意味,就好比过去的“大婆”把食物嚼细后喂孙儿吃一样,造成小孩营养不良。而后者所包括的思考容量较大,是一种探究性的思考,拓宽了学生探究的空间,达到了教师设问精,学生探究深的目的。

  三、明确定向,培养创新

  问题定向是指在全面分析问题情景的基础上,确定需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面对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觉察其中不正常的状态、不和谐的关系、不稳定的变化、以及觉察不同事物或现象之间内在统一关系的共同性。学会从“问题情景”中分离出一系列相关问题,还要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使问题明确化、具体化、逐步学会抓住问题的要害提出实质性的问题。 如上述列举的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要抓住契机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产生突破、创新、定向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通过梳理、定向、突破、创新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上述讲解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通过梯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继续巧设悬念、增设疑问,不断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寻找、发现新问题。这时学生有了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推导经验,思维活跃、兴趣盎然、边操作边思考,通过不断的探索、操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启发,可以想到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法,总结出要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首先必须把梯形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再根据转化前后两种图形长、宽、高、上、下底、面积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其次,在定向的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又通过不同的途径突破、创新地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梳理定向出一些突破、创新有价值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创性的见解,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思考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找到了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学习方式,达到了定向、突破、创新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以?c带面,发散辐射

  好的数学课堂提问,常常以某一个问题为中心,也就是有一个主问题,然后由这个中心问题延生出许多小问题,从各个角度或不同侧面引导学生去思考。若干小问题解决了,那么中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课,教师一开始就直问:“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有三个内角。三个内角中能不能有两个是钝角,为什么?”随着对这个问题的探究,派生出下面的问题: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什么是内角和?内角和有多少度?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中,你得出什么结论?你能用所得的结论回答本节课开始老师提出的问题吗?这种提问设计以大领小,学生回答则从小到大,小问题弄清楚了,大问题也就不言自明了。辐散式提问有利于攻破难点、突出重点,但进行设问时必须围绕内容的重点来考虑,不能漫无边际地提问。

  总之,好的问题是创造的源泉。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效率,我们那也得认真钻研提问的艺术,使提问问得精妙,问得开窍,真正起到对学生启疑开窍的作用,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起到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高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课堂教学 课堂 有效 数学 小学 教学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探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