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浅谈对于高校田径课程困境的思考论文

浅谈对于高校田径课程困境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06

浅谈对于高校田径课程困境的思考

  引言:近几年,“素质教育”为教育改革的深入展开提供了准确的目标,但是仍有许多现实问题与情况制约着我国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各高校体育选项制的普及和实施、新兴体育项目的引入,使得田径这一传统体育课程遭到了大家的忽视,其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被不断淡化。其后果直接导致了学生体质严重下降,力量、耐力、灵敏、协调、奔跑等运动能力也不如之前水平。作为现代体育第一基石的田径项目已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逐渐被边缘化,田径项目的种种困境值得我们审视与思考。

  一、田径运动的益处

  (一)、田径运动促进人体器官机能的发展

  田径运动能够发展与完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使体内能量消耗增加,防止人体内脂肪储存过多;心脏机能和血液循环系统得到锻炼,使心肌逐渐增强,心壁增厚,心脏容积增加,心脏每博输出量增加,安静时心跳频率减慢,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得到增强,肺活量加大。

  (二)、田径运动能增强人体的体质

  田径运动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全面改善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对神经、肌肉、内在器官起到全面锻炼的作用。?田径运动能增强人们的体质,促使体内新陈代谢,全面改善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对神经、肌肉、内在器官起到全面锻炼的作用。

  (三)、田径运动能够提高人体性能

  田径运动能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能够提高爆发力、灵敏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能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提高人体体温的调节能力,增强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四)、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田径运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畏艰难、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特别是在中长跑项目中,学生跑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极点”。当“极点”出现时,学生会感到呼吸困难、脚步沉重、迈不开步伐,甚至腹部感觉疼痛。但是只要坚持下去,突破“极点”,过后,学生就能轻松地跑下去,否则前功尽弃,这时就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最大考验。

  (五)、田径运动是“运动之母”

  田径运动能够有效地发展各类运动项目所需的素质,对各类运动项目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田径运动项目被称为“运动之母”。田径运动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田径课必须开设而且在体育教学中应突出田径课的主导地位,对其考核要采取硬性指标。

  二、高校体育课田径项目的困境

  目前,田径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遭受冷落。随着体育教学思想改革的不断深入,“终身体育”、“快乐体育”思想引入教学中,“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实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呈多元化发展,作为传统体育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田径,与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相比,就显得比较枯燥且辛苦。从而篮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排球、跆拳道、散打、武术等项目选择的人数越来越多,反而高校田径教学失去了昔日的主导地位。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了田径项目的选课,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学生不喜欢田径课的原因

  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中田径内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田径教材内容陈旧、单一、重复。传统的田径教学内容、方法过于陈旧,主要沿用竞技运动的项目及训练方法,教材内容固定不变,灵活性不够、个性化不足,练习内容单调,运动强度较大,并且运动技术的固定形式和单一动作的重复练习都是通过个体行为来完成,从而缺乏趣味性、娱乐性,容易导致教学课堂无生机和活力。一提到田径课,似乎跑、跳、投等内容,不能兼顾学生某一方面的兴趣,并且这种固定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对田径教学课失去兴趣。(2)、缺乏对田径项目的认知。一是学生对于田径项目所发挥的作用认识还不够;二是因为田径项目技术性较强,活动量大,条件艰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较高,加上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规律较难掌握,有些学生体质、运动能力又较差,因而难以形成练习的乐趣和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必然降低对田径项目的兴趣。许多学生宁愿盲目追求时尚也不参加体育锻炼,忽视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放弃具有锻炼健身价值高但枯燥又单调的田径运动。(3)、新项目冲击田径项目。轻松、娱乐性强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受现在学生的青睐,如网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攀岩、健美操、散打、跆拳道等。而田径项目不能满足大学生追求新、奇的体育运动心理要求。(4)、教学目标、评价体系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长期以来,受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田径课始终围绕“达标”、“技评”进行,把“达标”作为田径教学的唯一目标,把本应作为健身手段的技术本末倒置为田径教学的目的。而过分苛求田径技术规范,限制了田径教学的健身功能的发挥,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导致学生对田径课产生了畏惧心理,从而望而却步。在教学评价上,以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作为评价标准,忽视学生的个体基础差异。在学生成绩的评定上,以笼统的竟技标准进行学习评价,埋没学生的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使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感觉田径课学习难度较大,进而失去了对田径课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欲望。

  四、田径兴趣培养方法的研究

  田径运动的健身目的主要是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和谐发展,这也是当前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首先要把田径运动打造成一项让人感到身心愉快,乐于参与的全民活动。大学生一般在18~20岁之间,兴趣爱好趋于稳定、集中,已不满足于被动的形式,更热衷于开放、活泼、主动参与的锻炼,而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健身,将会增加学生田径运动项目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田径运动参与的热情,明确锻炼目的,并培养长期坚持田径运动的习惯。   现阶段体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入,田径课的教学也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新的突破点。田径课教学应本着增强体质,提高素质,促进健康这一根本目标进行开展,适当的增加田径课的趣味性和影响力,让大学生真正爱上田径,参与田径,提高他们对田径课的兴趣性和积极性。

  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延续和补充,它使课堂教育与课外体育互补互通,形成课内、课外有机联系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为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就梦想的起点。

  田径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体育价值观念的最佳载体,是激发学生田径运动兴趣,推动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是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开展田径运动会是向大学生展现田径魅力的最佳时机。田径运动不仅丰富了大学校园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是强化了全体学生的体育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可对面临的困境提出几下几点建议:(1)、游戏性田径教学。对田径教学进行改革,将娱乐与教学相结合,内容灵活多样,把学习项目编排成游戏和比赛的形式,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比如长跑项目,可以通过爬山越野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运动中,掌握长跑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2)、增强学生的田径认知。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田径认识水平,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运动知识及运动技能的掌握,增加传授健身理论和卫生知识,使技能学习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田径课教学,让学生全面了解田径运动的实质,对田径运动有全新的认识。同时要培养学生主动了解和掌握健身性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技术机能及增强体质的方法和手段,积极参加田径运动。(3)、加大田径场地、器材配置的投入。体育场地设施时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前提条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存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体育健身锻炼的需要。面对这棘手的问题,各高校应加大对田径场地、器材配置的资金投入,使学生一见田径场地,就有蠢蠢欲动的锻炼意识。事实胜于雄辩,只有当切身体会到参加田径项目锻炼对自身的好处时,学生才能真正乐学。(4)、改革考核田径项目评价体系。考核内容应该多考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习惯养成等方面,注重考核内容的多元化,考核手段的多样化,加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情感、认知、进步幅度等方面的评价比重,使学生将田径学习变成生活的一种乐趣。

浅谈对于高校田径课程困境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田径 困境 对于 课程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