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结合专业实际的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论文

结合专业实际的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08

结合专业实际的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9-0086-04

  The Research of Vocational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by Combining the Professional Actual

  DENG Ying, FENG Xiang-ke

  (Hunan Railwa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Zhuzhou 41200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model study about information literacy at home and abroad, the article buil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d according to this evaluation system,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divided into early, middle and high three levels. The primary level is to establish basic information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every key element in the process of processing; Intermediate level is a repeated use in the process of complet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enior level can us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bility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Key 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model;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过去的24年间,国内的信息化程度已从计算机网络的大量普及发展到各种移动中端的广泛应用网络已明显成为高职学生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在搜索引擎中键入一个关键词,互联网世界中许多有用、无用、冗余甚至错误的信息都会显现出来。

  面对呈几何倍增长的海量信息及不断更新的知识,如何分辨信息的真伪?如何制定信息检索策略?如何利用信息化工具搜索信息?如何评价信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分析、利用和创新的方法将会成为影响未来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

  信息素养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在校高职学生持续养成获取、分析、组织和利用信息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其真正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同时也帮助高职院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

  1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动态发展的知识结构。它随发展阶段的不同与时代的要求变化而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信息素养仅体现为手工文献检索技能,即人们是否能利用图书馆快速查找文字信息的能力。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在80年代到90年代,信息素养开始强调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计算机与网络)进行信息获取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评价的能力。90年代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网络信息呈井喷状涌出。信息素养开始由获取信息能力转变为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评价信息能力,开始重视信息素养中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信息素养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

  1.1 国内外研究分析

  1992年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对信息素养的概念作了详尽表述。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与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在《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提出信息素养标准。1999年,英国国家与高校图书馆协会(SCONUL)制定了“英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其包含了高等教育中信息素养的七个标准,并按照由低到高分为新手、进阶初学者、能胜任者、熟练者以及专家五个等级。整个标准是以图书馆基本技能和信息技术技能为基础。2000年,出现了实践性和指导性较强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该标准是由美国高等教育图书馆研究协会制定的,其内容包含5项标准,22项执行指标和87项具体表现指标。这一标准为美国以及其他国家信息素养标准的制定和使用提供了依据

  我国90年代开始引进信息素养概念。1999年,我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处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六项标准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2005年,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系统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它是由北京市文献检索研究会制定的,该指标体系借鉴了许多ACRL、CAUL、SCONUL的三个信息素养标准中的内容,由7个维度、19项二级指标和61项具体指标组成。2005年8月,中国科学院技术信息研究所承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国国民信息素质教育研究项目“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三年后,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组提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指标体系(讨论稿)”,该指标体系借鉴“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修订而来。其对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并为人才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1.2 基础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由于国内尚未有针对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故在制定基础信息素养表时,综合参考了国内外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课题组对比分析了6份包含各级指标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其中来自美国1份、英国1份、澳大利亚1份以及中国3份。在分析所有评价标准的一级指标后,发现虽然从表面上看国内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有较大的差异,但在所涉及的9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获取、信息管理与组织、信息交流与利用、信息评价、信息创新以及信息道德)里,本质上都包含了意识、知识、能力和道德等信息内容。

  在充分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课题组认为基础信息评价表应该基于一个完整的信息行为过程或信息问题的解决过程来建构。该过程由六个步骤组成:明确信息需求、查找信息、获取信息、组织信息、利用信息(表达、交流)以及评价结果和过程。这六个紧密相扣的环节对信息主体在认识、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就构成了信息素养的基础内涵和延伸内涵,确定内涵的范围,即可构造出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从而确立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框架,并为开展对应的教育模式的设计提供现成的基础。

  与此同时,课题组也认为基于此框架下的信息素养评价表也应符合我院高职学生的特点,内容简洁明了,既能反应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真实现状,又能积极引导学生对信息素养的重视,且由于信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的,所以制定的基础信息素养评价表也应该是随时代的变化随时进行修正与补充。基础信息表如表1所示。

  1.3 量化基础信息素养评价表

  有效的评价表可以同时体现测试人员的评价意图和被测人员的实际状态。这就需要充分考虑两组人员的需求。为此,课题组集选择层次分析AHP法为五个一级指标与15个二级指标确定权重数值,同时将评价集设置为优秀、良好、一般与较低四个等级,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信息素养评价表进行综合评价。一位参加测试的学生量化后的信息素养评价表如表2所示,其中权重值由层次分析法所得,评价等级值由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所得。

  1.4 验证数据有效性

  为了检验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有效性,本课题将标准应用到实践中。由于时间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本次验证只选择了二名学生作为被评价对象,参与评价活动包括被评价学生在内的,还有老师以及比较熟悉被评价学生的其他同学共计五人。

  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名同学的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后得到评价结果为:

  A同学:(0.332,0.338,0.238,0.092)

  B同学:(0.535,0.445,0.013,0.007)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加权平均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分析。令评价集赋值为: V={V1,V2,V3,V4}={优秀,良好,一般,较低}={85,75,65,50}。则得出三位被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评价分数分别为:

  A同学:0.332×85+0.338×75+0.238×65+0.092×50≈73.64

  B同学:0.535×85+0.445×75+0.013×65+0.007×50≈80.05

  于是得到信息素养排序表,如表1所示:

  另外三份评价表结果排序与上方排序表相同。这说明信息素养评价表是有效的。同时,评价表中的各项指标的模糊评价结果可反映出学生在信息素养二级指标层面的薄弱环节。很明显,该信息素养评测表可以较为客观的反映在统一标准下的学生信息素养情况。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分析。

  2 信息素养培养能力模型

  2.1 抽样调查我院2013级与2014级的入学与毕业信息素养情况

  按照上述信息素养量化表中的一级与二级指标,课题组将其制作成容易理解的调查问卷,抽样调查了2013级通信与信号学院多媒体131的毕业阶段信息素养情况,以及2014级运管141班、多媒体141班的入学信息素养情况。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共记100份,有效问卷95份,有效问卷率95%。其中男性占 73%,女性占27%,54%的学生拥有自己的个人电脑,93%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1-2小时,6%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2-4小时,还有1%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

  2.2 建立信息素养培养能力模型

  分析调查问卷可知,高职学生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与法律、终身学习能力表现都比较弱。其中,信息意识不强,缺乏储备信息的习惯;缺乏必要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掌握基本的自动化办公操作;会使用搜索引擎、浏览、上传、下载等);不了解信息相关的政策、法律、道德规范等知识。对各种信息源及信息服务机构(期刊网、信息咨询公司、专业信息中心、图书馆等)缺乏了解,缺失针对不同信息源建立检索策略与方法的基本概念。无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地分析、评价、整合与储存。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未养成尊重他人知识成果,引用信息时声明出处的习惯。由此可知,高职学生的个人信息素养离信息素养标准还相差太远。这也是高职院校长期以来缺少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的结果。

  因此,课题组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建构符合本校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培养要求的三层能力模型,如表4所示。模型将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分为初级、中级与高级三种级别。其中,初级模块被划分为两个子级别,这是因为高职学生在入校前的信息素养基本没有被完整建构,所以需要在一年级期间按照信息问题的解决过程所需的各种能力要求进行培养与加强。中级模块是完整的信息行为模块,这当中的每一个练习或培养都须完成信息问题的解决过程,以此使高职学生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进行问题解决。本模块结束时,可通过信息素养评测表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能力评定。高级模块建立在熟练的信息处理能力之上,可以通过信息的重组进行创新。   3 建立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3.1 建立基础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从人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的发展过程看,信息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蹦而就的事情,因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人的成长过程一样,是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信息素养培养模式也应该遵照从此过程。

  根据信息素养能力模型,建议信息素养培养从新生入校开始。首先在一年级新生中开设两个学期的信息素养课程,其中第一学期完成初级1模块,第二学期完成初级2模块与中级模块。中级模块建议以实训形式开展,这样可以在较集中的时间里不间断的完成信息行为过程练习。其时间划分如表4所示。

  课题组认为可以从信息素养培养视角来构建一门全院普及性课程《信息素养基础》,包含已有的三门相关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检索》、《ISAS实训》。首先在第一学年中分两学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处理问题的步骤认知。然后,在第二学期末以实训形式对所有的步骤进行综合运用,并采用信息素养评测表进行学生素养认定。这样学生在升入二年级时,已完成长达一年的信息素养培养过程,这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中学生的主动解决问题能力能得到有效保障。其模式如图2所示。

  《信息素养基础》课程主要培养高职学生在信息处理方面的意识、知识、道德与技能的构建。建议开设于大一第一学年,共两个学期。其中第一学期建立信息意识与道德基础、掌握计算机工具使用;第二学期建立在上学期基础之上,学习掌握信息能力中的定位、检索与评价方法,并学习计算机工具中的表达与交流模式;第二学期末以ISAS实训方式帮助学习熟练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流程与方法。其中推荐“Big6”方法作为ISAS实训的理论指导。

  Big6是美国迈克?艾森堡(Michael B. Eisenberg)和鲍勃?伯克维茨(Bob Berkowitz)两位学者共同研发的一种由6个阶段组成的信息问题解决模式。将这六个阶段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提取出来,便组合而成(B-I-G-S-I-X),其步骤说明由表5所示。

  以上六个阶段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解决问题的六过程。恰好符合中级模块的培养需求。如果在实训过程中重复使用Big6方法,学生应该可以快速建立起的个人信息解决问题模式。

  3.2 建立专业素养培养模式

  专业信息素养是建立在基础信息素养基础之上的,也说是只有具备“初级1”与“初级2”,并完成“中级”模块的学生才能在信息定位与获取过程中准确捕捉其专业信息范围。课题组建议在第二学年开始的每个学期初,开设《专业ISAS实训》。这样可以在筑固信息解决问题步骤的同时,增加专业信息的有效获取与评价学习。

  4 结束语

  信息素养培养能够真正培养高职学生在信息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技能,若能在大学一年级完成信息素养能力模式的实施,则在其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学生将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结合专业实际的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素养 高职 实际 研究 学生 专业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