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中学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

中学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13

中学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虽然在课程定义上,“电脑课”的专业名称是信息技术课,但根据目前的上课内容来看,信息技术的讲解却很少涉及,课程安排都是针对计算机硬件和一些常用软件功能的使用的讲解。出现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原因之一是学校对这门课不加以重视,对课程内容的安排、学生的学习程度等都没有硬性的规定。限于师资力量和教学意识的薄弱,老师也只是随意讲解一点皮毛知识,很少深入去讲解背后的原理,更很少去讲解这门陌生的知识――信息技术。在学校之外,社会已经是随时处在各种信息爆炸中,而信息技术课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借助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一、初中信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浅析

  绝大多数的初中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让初中的学生较早就得到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但仅仅接触计算机,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电脑软件是不够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应当更大,是向学生传递信息社会的实质,培养他们接受信息、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简单地处理甚至学会一定得分析信息的能力。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学校、教师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下面将一一详解:

  (一)学校教学观念的落后,信息技术课不受重视

  初中教育是应试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学校教育、老师和学生的任务都以升高中为目标。这样单一的教学理念下,产生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将无关升学考试的科目看得无关紧要。学校也不重视师资力量的安排,有的学校甚至不安排具有信息科学专业知识的老师,而安排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信息技术课程需要一定计算机硬软件的支持和设备、技术的更新,但很少有学校会认为到它的必要。任课教师受这一教学理念的影响,也不能意识到这门课程的功能和意义,课程安排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内容讲解,更没有流程规范的教学体系。

  (二)课程安排缺少体系规划

  中学阶段,许多其他科目如语数外等主干课程都有严格的教学计划,精确到每一个课时的内容安排,而教师也可以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自主备课。相比之下,虽然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在教育通知文件中明确列为必修科目,然而,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学校很难腾出时间和资源去顾及,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缺失,上课内容比较随意,完全由任课老师决定,没有规划。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一,学校安排课时不足。学校的教务处享有课时的安排,他们根据科目的重要程度安排上课的时间,对于非升学考核内容的信息技术课程,通常一周只有一个课时,并且在考试周还可能被调用。因而,一整学期下来,课时数有限。任课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也很难在这么短的课时安排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二、任课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的缺乏。初中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在多数学校里等同于“电脑课”,上课内容简化为一些日常的使用操作,因而也很少有学校会配备具有专业信息技术学科背景的教学人才。因为缺乏专业素养,对课程的安排缺少深度和广度,或者照本宣科,不能讲解明白。其三,学校配备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有限也限制了课程内容的规划。信息技术课程需要依托计算机的硬件、软件设施,而少有学校会及配备齐全,保证及时更新。教师的上课内容也受限与现实的物质条件。

  (三)教学方式滞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是处于对外界抱有强烈好奇心的成长期,如果能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加快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领悟,为此,现在不少教育研究者提倡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方法,旨在用更灵活、有趣的方式传授严肃的知识,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学生。而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上,老师也是一贯的填鸭式教育,课程内容也只有讲解理论知识,让课堂显得沉闷,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信息教育改革建议

  (一)更新教学理念

  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才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体系。过去以语数外等文化课为主干课程和考核对象的教学体系就是在应试教育理念之下形成的。现在,上至国家政策,下到一所学校,都开始提倡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具有时代特点的人才,在此改革的大背景下,应当将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宗旨、内容提上议程。为了避免口号的空泛,以教学部为首,应当在官方文件中肯定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制定可供参考的教学体系安排,如建议课时、建议教材、建议考核方式等。有了官方的指导,学校才更有方向,在学校的教学任务规划中,增加课时的分配、增加软硬件资源的投入、严格考核的方式等。这样才能将新的理念传递到任课教师和学生当中。

  (二)建立教学体系

  如前所述,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缺少规划和结构,上课的内容具有极大随意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导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为此,笔者认为应当由学校结合教育部的参考标准制定统一适用的教学计划。其一、确定课时。增加现有的课时,同时保障这些课时不被其他科目的学习所调用。其二、明确上课的内容。信息技术课内容丰富,大致可以分为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部分,而究竟如何平衡,可以由学校统一制定标准。考虑到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认知心理的特点,笔者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应当以实际操作为主,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的讲解部分主要是在实际操作环节涉及的部分。其三、教学计划中增加考试内容。应当将信息技术也作为考核的对象,才能增加学生对它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为了不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考试的内容可以灵活,不用传统的书面形式。

  (三)改变上课模式

  作为任课教师而言,应当明确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的授课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技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课堂应当是比较活跃的气氛。避免照本宣科和单调冗长的理论讲解,多以操作展示为主。可以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手段,丰富授课的内容,以图片、视频增加教学的效果。

  三、结论

  在信息社会中,学校应当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中学阶段,学校应当结合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制定出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新的教学模式。

中学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技术课 中学教育 对策 中学 问题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