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论高校党员与非党员学生对大学生党员角色的认识和思考论文

论高校党员与非党员学生对大学生党员角色的认识和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24

论高校党员与非党员学生对大学生党员角色的认识和思考

  Abstrac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from Students CPC Members and non-Students CPC Members, we investigated the motives for joining the CPC, Ideals and beliefs, self-image and impact of Students CPC Membersfrom social cognitive. We detected some problem in those students, such as the various motives for joining the CPC, the recognition differences in communism, the weakening of Ideals and beliefs affected by multi-factors, the necessity of the enhancement of pursuing advanced education of young student, the necessity of the enhancement of self-knowledge of Students CPC Members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optimization of peer education.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are multi-factors which are located on ideal level, society level, school level, family level and personal level. We should build comprehensive platform for the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e the education with the time and create a favorable atmosphere for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optimization in university. The emphasis on the family, individual effort, Lifelong Learning, Education optimization, the absorption of advanced thoughts from others and the building spiritual world are very important.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use the flexible education module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by the aid from internet and be willing to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educ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ocial cognition;psychology;commie role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001-05

  0 引言

  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一直是高校党组织高度重视的工作,充分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改进高校党组织的思想工作思路和方式,提高青年学生对党组织的认可度,培养考核优秀大学生,吸纳他们成为学生党员,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社会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们理解、储存、回忆有关他人社会行为信息的方式的一门科学,其核心观点为人是认知省事者,自动与有意的思维,自尊,动机和情感” [1]。

  本文通过社会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南京某高校学生党员和非党员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从问题出发,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党员角色的认知状况,分析原因,研究对策。

  1 调查问卷基础数据

  本调查通过问卷形式开展,分别发放问卷1350份,其中学生党员410份和非学生党员940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8%和99.5%。提交问卷的学生共1337人,其中男生247人(18.5%),女生1090人(81.5%)。政治面貌:中共正式党员345(25.8%),中共预备党员57(4.3%),考察发展对象95(7.1%),入党积极分子280(20.9%),已经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普通同学376(28.1%),群众184(13.8%)。年级分布:一年级181人(13.5%),二年级493人(36.9%),三年级186人(13.9%),四年级325人(24.3%),五年级152人(11.4%)。任职情况:普通同学610人(45.6%),班级班委、团干部、校级或院级学生主要社团骨干541人(40.5%),班级宿舍舍长、实习组长162人(12.1%),其他24人(1.8%)。在调查中考虑到年级、性别、类型及任职情况,能反映不同层面大学生的认知情况,可以对比分析学生党员和非学生党员。本研究采用SPSS16.0软件,基于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统计分析方式,对学生党员和非学生党员的一系列指标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3.2 多种因素相互影响,信念退化理想弱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开放的不断加强,中国青年受到国内外各种思想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调查理想信念退化原因时呈现大学生的各类认知,“社会认知偏差”在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 “社会认知偏差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概念,个体由于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受认知对象的复杂性、个体本身的主观性以及个体自身加工信息能力的有限性等因素的影响,在对社会信息进行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使用等时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偏差”[5]。

  功利性和实效性的价值观在青年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加之社会矛盾的暴露和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强,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少数人看重个人利益,忽略集体利益。邓小平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6]。认知偏差是客观存在的,青年学生的信念退化理想弱化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如何纠偏认识偏差,如何引导青年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拥护,克服外在不利因素的干扰,是需要党组织思考的重要课题。

  社会腐败问题也是导致青年学生理想信念退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腐败问题是教育中不能回避。腐败导致不公平,腐败违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中央是高度重视腐败问题,并列入党自我整顿的首位。“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中外历史的教训的”[7]。青年学生也非常关注腐败问题,学生对党组织惩治腐败问题的信心是充足的,也体现出青年学生对党中央的信任与支持,我们要通过强有力的治理腐败的成效来改变少数同学信心不足的状况。

  3.3 青年学生追求先进,教育环节有待加强

  在体现先进性的调查中,理想信念成为党员学生和非党员学生首选的内容。“一个现代社会能否建立秩序,获得稳定发展,关键在于公民是否接受和认同该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并建立起相应的信念”[8]。社会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认同,理想信念属于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学生也认同,在价值教育里最核心的是理想信念教育。这与党中央核心价值的教育是相一致的,与青年学生的需求也是相一致的。

  党员的先进性也体现在教育思想的先进上,让更多的年轻人对党的理论了解、掌握、认同并传播。马克斯?韦伯提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工具理性是一种强调手段的合适性和有效性而不管目的的恰当与否的理性,价值理性是一种强调目的、意义和价值的理性,他认为在科学技术和人类功利追求的双重挤压下,近代社会经历的是一个工具理性不断张扬,价值理性不断萎缩的演变过程[9]。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制度,再加上思想教育课程内容形式化,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不接地气,脱离生活,在这种教育中学生感受不到生活的气息和心理上的满足感。党的理论其实是非常形象而生动的,充分体现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精神,只是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被僵化、教条化,面对不同的群体表达也需要技巧化,贴近他们的生活,更容易被接受。当然党的教育理论也在在不断与时俱进,其教育形式也更需要多样化。创新思维模式不是一句空口号,我们需要在教育引导环节要有创新思维,贴近青年学生的成长需要,发挥思想引领的积极作用。

  3.4 学生党员自我认知要加强,学生群体互助教育要优化

  学生党员是高校青年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对周围非党员同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不够,自我角色定位不准,对周围同学的影响力不大,甚至没有影响力,不能发挥在学生中的引领作用。共产党员也是一个社会角色,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身努力,得到党组织和社会认可获得的。“1936年林顿等学者将“角色”(role)概念从戏剧舞台用语中借用过来,引入社会心理学研究,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的可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10]。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社会角色是党员的自觉认知,也是需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角色。当然,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社会角色有明确的行为规范,也是规定型社会角色,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丰富。作为学生党员应该深知党员角色所包括的内涵,了解作为党员应该承担起的自我责任和社会义务,时刻不要党章所规定的党员权利与义务。党中央提出“两学一做”,就是要让党员加强学习,重温党章,明确自身的职责,不辜负共产党员的使命。

  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各级党员都在积极学习,改进思想理想和工作方式,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于1977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强调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获得中的作用,重视榜样的作用,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以及主张奖励较高的自信心。我们可以借鉴社会学习理论,挖掘学生党员的潜力,通过学生党员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同学向党组织靠拢,在集体环境中及时纠正少数党员的消极状况,强调模仿、学习和正向引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学习借鉴各种有效方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学生群体的互助教育是高校都在尝试的新教育模式,相比较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朋辈教育是一种更为轻松关系。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效应,建立起长效互助模式,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学校及相关的管理部门也要重视对学生互助模式的指导和帮扶,充分发挥党员群体的影响力,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实现共同发展。

  4 党员学生和非党员学生的认知影响的根源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到高校党员学生和非党员学生在对党员的角色认知存在诸多问题,深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思想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和个人层面五个方面的因素。   ①思想层面的影响。面对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与世界同步的中国也处于这样的发展现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很多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也开始出现并产生不好的影响。这也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较大的影响,高校是思想活跃的地方,年青学子很容易被敌对分子利用,在思想层面种下不良影响。

  ②社会层面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是跨越了资本主义阶段,从农业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政治制度上是可以跨越,但经济的发展是不能跨越,所以现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不可避免,价值观念偏向金钱至上,生活方式是追求奢华生活,也带来一系列的腐败问题,这些都会给青年学生带来困惑,影响自我角色认知,会导致入党的功利性,自我要求的松懈等。

  ③学校层面的影响。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政治理论课作为必修课是大学生必须要认真完成的课程,所占权重也比较大,这也是思想教育非常重要的抓手。但课程的开设与学生的用心学的相关度是值得研究的,一些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教育方式相对简单,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效果不明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没有真正进学生的大脑。因而出现学生依旧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思想的教育和引领要真正入学生耳、入学生心,内心接纳,并成为理想信念和行为的规范。

  ④家庭层面的影响。当前高校学生都是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自我中心主义,任何事情首先考虑是个人的得失,人际关系比较冷漠,加上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较好,使得大学生入党动机和入党意愿不是很强,有的存在很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入党的动机不纯。

  ⑤个人层面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处于身体成熟,但思想还不成熟的阶段。他们有着显著的优点: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喜好网络交际,善于接受新事物,同样也有显著的缺点:专注度不持久,受外界影响较大,多考虑自我感受,集体意识不强,价值观不坚定。因而也在个体上也存在矛盾冲突:理想很丰满和现实很残酷,学业松懈和忙于社会活动,对别人高要求和对自身低要求,勇于创新和抗耐挫力差等。这些矛盾都在自我认知的问卷中呈现出来,值得思考。

  5 重视党建教育引领,构建青年综合教育平台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涉及多层面的综合教育,重视党组织的教育引领作用,构建高校青大学生思想教育综合平台,对于高校党员学生和非党员学生也要分类教育,专项指导,并把握教育的客观规律,多渠道实施。

  5.1 全面重视,搭建平台,教育方式与时俱进

  习近平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时,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11]。高校党委要在在深化综合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活力,结合各个学院和专业的特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将思想引领落地生根,让年轻的学生在党组织的关怀下不断学习、传承、创新、发展。

  5.2 营造氛围,优化过程管理,优化校园教育环境

  在人的理想信念形成中,环境是所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古有孟母三迁,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个人成长帮助很大,良好的行为是自我发展与好的环境协调发展的结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学生综合锻炼平台,在高校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青年学生可以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磨练坚强的意志,拓展广阔的视野,锻炼服务社会的能力。“周婷、程祥国提出“全过程融入的理念”,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结合人们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对人们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们自觉追求的过程” [12]。因而在青年学生的教育中注重过程教育,将党员教育与学生的成才培养融合在一起,不断内化理想信念的教育。

  5.3 家庭重视,个人奋斗,自我成长和终身学习

  家庭的教育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思想活跃的青年期大学生情绪性大,可塑性大,易变性大,处于思想形成和初步稳定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国家庭教育要尊重和理解年青人,多沟通,少说教,督促青年的自我管理,逐渐思想成熟稳定。

  大学阶段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意识最强的阶段,充分完成进入社会前的全方面发展和历练。 “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是人们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13]。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重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启迪和引导,充分调动内在积极性。通过社会学习理论,告诉青年如何认识自我,如何自主学习,如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外在激发内在,构建良好的互动效果,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5.4 教育优化,博采众家,树立精神世界

  教育的过程也是不断优化的过程,需要学习改进模式,构建学习型党团组织,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向往党组织。把党的历史、党的力量、党的政策更加形象化地向大学生展示,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社会发展和自身的成长深入思考,让青年学子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充实。

  发挥青年学子的互助学习作用,即朋辈教育。学校要主动搭建朋辈教育的平台,不能零散的依靠学生的自由抱团、随意搭配,而是要科学设计、合理组织,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如建立新生导生制、党员学长制等,通过组织构架,提供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良性互动,教师层面予以指导帮助。

  5.5 借助网络,灵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

  现代社会是网络社会,学生的生活与以往相比也发生巨大的改变,学生的联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网络已经融入日常生活。高校的教育环节,网络也发挥重要作用,已经出现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多借助互联网。党组织的教育模式与时俱进的,共产党员网就是中央组织部建立的国家级别的党员教育学习网站,2012年6月30日,习近平同志视察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电视栏目、共产党员手机报平台建设情况并出席开通仪式,习近平同志启动按钮,正式开通了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电视栏目、共产党员手机报。同样,作为大学生的教育也要顺应时代要求,更新教育手段,红色网站、党员在线学习和研讨、网络教学等,让学生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继续学习。   5.6 愉悦接纳,自主创造,保持教育创新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相对比较多,刚性的要求也比较多,学生在大学阶段对于刚性的意识形态教育的接受度不高,因而创造柔性的条件,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积极热情的情形下自觉自愿的接受教育显得非常有必要。首先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平等对待学生,学生自然愿意接纳;其次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通过学习团体、交流平台发挥作用,学生都会自觉向正能量聚拢;再次营造好的氛围,优化管理,提高服务,让创新创优的思想影响校园。

  总之,当代大学生对党员角色的认识也是党员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不断的深入探讨。本文通过社会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通过问卷梳理现状,挖掘原因,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高校的责任巨大,需要完善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加强非党员学生的教育引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论高校党员与非党员学生对大学生党员角色的认识和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非党员 党员 学生 对大 角色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