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艺术类人文素质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

高职艺术类人文素质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29

高职艺术类人文素质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人文素质课程观念尚不清晰,课程结构尚未搭建

  (一)人文素质课程观念尚不清晰

  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观念尚不清晰,艺术类专业所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类别少,职业教育的课程理念尚不清晰。人文素质课程是高职各专业尤其是艺术类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因是人文素质课程具有实用性、社会性等特征。人文素质课程对培养一个人的社会性是非常关键的。高职专业一般应用性较强,容易忽视开设人文素质类课程。这对于高职毕业生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高职毕业生的口径比较窄而且单一,如果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不利于其成为一个有职业发展力的人才。现在上至教育部一些高校普遍呼吁开设人文素质课程,以培养学习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全面发展的人格。在高职院校,这种需要尤为迫切。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仍缺乏较为清晰的人文素质课程理念,这导致人文素质课程在开设过程中遇到一些理念和实际问题。

  1.人文素质课程的价值争论

  人文素质课程的价值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很难直接得到衡量。相对于实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教育、人格养成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作用渗透到学习者的价值观中,表现为学习者对文化的认同、对理想的追求。由于人文素质课程的作用是持久的、隐性的,因此有关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些短视的、急功近利的观念都是不妥的。为了克服实用主义带来的科学主义、机械主义思想的影响,需要扎实做好人文素质教育,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素质课程,打牢人文素质教育根基,让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发挥持久的作用,以影响更多的学习者。

  2.人文素质课程形式争论

  人文素质课程都有哪些形式呢?开设人文素质课程需要同传统学科课程一样吗?其实这些问题说明人们对人文素质课程还不够了解,尚缺乏从课程的角度看待人文素质课程方面的认识。人文素质课程是一个统称,人文素质课程包含一些具体的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语文等。这些课程构成了人文素质课程这一模块或板块。人文素质课程有较为一致的课程目的,在具体范围上则差别比较大,内容也不尽相同。

  从课程的角度来看,人文素质课程模块下开设的课程其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教学方式上也变化多样。一些人文素质课程大多依附于某一个专业,如数学类的专业可能会开设《数学史》这样的人文素质课程供其他专业学生修读,医学类的专业可能会开设《人体常见病理》之类的课程,艺术类的专业可能会开设一些《音乐史》、《陶艺》、《影视欣赏》之类的人文素质课程。总之,人文素质课程是多样的,其教学目的有一定的共性。学习者除了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之外,还要从中培养自身的人文关怀。

  与人文素质课程形式相联系,诸如课程考核、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之类的问题也有较多争议。从课程的角度出发,这些争议并不难解答。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在课程设计之前需要弄清楚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在这些都已具备的条件下,对课程的争论才具有实际意义。

  (二)课程结构尚未搭建

  由于高职院校是由不同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合并升格而成,这些院校目前面临着校台建设、资源整合、组织体系建设、专业建设、学科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存在着许多困难,学校领导层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解决学校的硬件建设等主要困难和问题上。因此,对艺术类专业的人文课程的教学工作难以列入议事日程进行研究和讨论;学校的管理层在思想上也认为人文素质课程也非艺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难以引起重视;教学人员认为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是突出专业技能性、实践性、应用性,艺术人文素质课程无关紧要,可开可不开,有的即使列入教学计划,但内容和课时量也非常少,有的列入选修课或被专业课挤掉。这些片面认识淡化了艺术类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

  1.艺术类专业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

  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的整合过程中,大多把艺术类专业的人文素质课程和其他专业的人文素质课程简单合并,使艺术类人文课程失去了特色,难以构建适合艺术类专业的高职教育的艺术人文素质课程体系。

  2.艺术人文课程缺乏有钎对性有特色的教材

  目前,艺术类高职教育的专业课教材大多采用国家或行业统编教材,而且还在积极编写具有高职艺术教育特色的校本教材。而艺术类人文素质课程的教材部分采用原中专的教材,由任课教师增加部分内容;有些则是本科院校的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删减。这些教材仅反映了内容的增减变化,而投有完整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难以体现高职艺术类专业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的特色和需要。

  3.艺术类人文素质课程缺乏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在合并升格后有一个过渡期,各项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体系正在建立,对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尤为重视,而艺术类人文素质课程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而在艺术类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中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的影响,艺术类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改革没有得到新的突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4.艺术类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研究组织不够健全

  这些院校在合并升格后由于学科体系的整合,专门的艺术类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研究组织机构还不够健全,校际之间艺术类人文素质课程的研究团体还没有建立,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培训的机会减少。导致了对艺术类人文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了解掌握不够,教师的知识更新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有待加强。   5.艺术人文课程师资队伍尚待培训提高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整合,一昧地强调教师资源的共享,原在中等职业学校或职工大学担任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师与其他类别的人文课程教师合并.这些教师在心理上教化了对艺术类专业人文素质课程的研究,有些院校甚至认为只要是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师,艺术类人文素质课程谁都可教,谁都能教。在任课教师的安排上不进行选择,存在随意性,忽视了医学人文课程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艺术类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师队伍既缺乏层次性又缺乏学科带头人,对这支队伍的培训提高也注重不够。

  二、已有人文素质课程理念性与实践性不足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部分人文素质课程,但其理念性和实践性不足已成为制约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人文素质课程的理念性反映了课程教学目的,同时也反映了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人的素质的理解,另一方面人文素质课程的实践性要求有助于人文素质课程理念的着地。虽然人文素质课程比较重视理念性,尤其是关注人的文化性、审美性、社会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人是处于特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人的活动具有实践性,人文素质课程注重实践性意味着对人的素质的认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其关注的是现实中的人及其活动。从这个角度而言,人文素质课程也要注重实践性,考虑到人的人文素质发展的需要。

  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分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管理系、经济管理系和基础部,从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进行高职人才的培养。从三个方面能力建设的课程角度而言,人文素质课程很少,基础能力建设中有侧重于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方面的课程,社会能力建设方面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性,重视社团工作的作用以及社会实践、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社会能力建设方面的课程并不能明显地体现出人文素质教育。可见,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素质教育仍然很薄弱,人文素质课程较少,人文素质理念淡薄,人文素质课程建设尚缺乏经验。对于已有的人文素质课程还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文素质课程,满足在校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人文素质课程脱离职业活动特点

  人文素质课程内容脱离职业活动需要或与职业活动联系不紧密,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人文素质课程脱离职业活动特点的显著表现是:人文素质课程脱离本校(院系)的实际情况,开设的课程并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以至于现有的课程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

  一些人文素质课程比较具有代表意义,因而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比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古代,一些先贤们比较重视修身养性,对如何修身、治学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如《大学》里提到格物致知,朱熹倡导存心养性等,这些先人治学修身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朴素哲学的思想,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灵活运用这些素材、丰富课程内容。这也是避免人文素质课程开设空泛的一个具体方法。

  此外,除课程空泛之外,人文素质课程较少顾及高校职业教育特点是人文素质课程脱离职业活动的又一个具体表现。有关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体系的分析表明,其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较少顾及本校职业教育特点,薄弱的课程体系使得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难以进行。目前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才能支撑高职教育的培养目的,才能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的落到实处。

高职艺术类人文素质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艺术类 高职 人文 素质 课程 艺术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