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关于古筝启蒙性教育技巧训练之浅见论文

关于古筝启蒙性教育技巧训练之浅见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03

关于古筝启蒙性教育技巧训练之浅见

  都说古筝是一种上手较快的乐器,几个月就可以弹奏一首乐曲了。许多初学者在还未能掌握其基本要领及规范要求时就请求老师能不能教弹奏乐曲了,甚至为了考级而只学考级的一些曲子,并没有领悟到学习古筝的真正目的。往往很多培训机构的老师们为了生源考虑,大多数都迎合学生以及家长的要求而刻意提快进程,忽略了最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殊不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试想一个基础都未打好的学生怎能弹奏好一首有程度的乐曲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任何东西都需要好的耐力和意志力,我们应该理解循序渐进的道理。

  一、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是所有学音乐的人无论是专业或非专业、成人或小孩都必须坚持和认真对待的。弹练习曲时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学琴的人大多数都不太愿意花很时间去练习它,觉得不好听、麻烦、很累,但往往这时候最能考验习琴者的耐力和毅力。所以刚开始老师们就得把好关,要引导学生们把基本功放在第一位。初期一定要注意学生们的坐姿、手型、节奏等方法是否正确。有计划的拟定技巧性练习曲的训练,每一个环节都掌握好了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千万不能为了考级或别的理由而盲目拔高,适得其反。在古筝弹奏中技巧性较难的旋律部分主要是靠右手完成的,许多学琴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右手的弹奏而忽略了右手传统技巧的配合,因此弹奏出来的乐曲有技巧但无韵味。要知道古筝是一种“以韵补声”的乐器,左手“按”、“颤”、“滑”、“揉”等技巧的运用是每首乐曲产生不同音响效果和不同音乐风格的关键。以“揉弦”为例:右手在弹奏时,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指尖轻触琴弦,三指并拢,手型呈半握拳状。中关节到小关节可稍直以便占稳,手腕做上下均匀波动。一般情况下控制在小二度内。可根据乐曲的情绪变化在处理上作轻、重、慢、快的变化。

  有些学生在练习中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手指占弦不是指尖而是在义甲和指肉之间的缝隙里(建议初练时最好不戴义甲)。

  2、手腕不是上下波动而是左右或者前后晃动。

  3、手腕塌陷(应是手腕与手背平行)。

  以上几点都是学生们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而解决的方法就是必需按照老师的要求,耐心地反复练习,直到掌握好为止。

  又如“颤音”,颤音的运用是否恰当取决于左手的变化,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弹奏风格。就拿极具个性的山东筝派和河南筝派来讲,在山东筝派中“颤音”轻松活泼,“点弦”干脆灵活,“按颤音”扣人心弦。这都使得山东筝曲极具感染力。而河南筝派中“颤音”分为“大颤音”和“小颤音”。“大颤音”的幅度要略大,通常会超出一个小二度,经常会在表现激动,强烈的情绪时用到。“小颤音”的幅度相对较小,频率细而密,常会在表现极为悲伤的情绪时刻用到。“颤音”的演奏就是利用左小臂肌肉暂时紧张而形成的抖动。带动手腕再带动手指抖动而形成的。在弹奏过后,左臂就会立刻恢复到松弛的状态。

  再说说左手的另一个重要技巧。“上”“下”滑音:滑音是体现古筝韵味和美感的另一种左手技巧。不同流派所产生滑音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通常上滑音是右手弹音后,左手再按滑,把音按到所要求的音高后,待下个音弹后再起,并且滑音的时值和原音的时值各占一半。许多学生在练习时会痴线不等右手弹下一个音时就放起来的现象。出现这种问题后一定要多加练习,左右手配合好,多打节拍,耐心些,反复掌握就好了。“下滑音”则完全相反。它是左手先按到要求的音高后,右手再弹,弹完后左手再慢慢放回来。时值和上滑音一样各占一半,易出现问题是左手放得太快或者甚至不放,一直按在原位不动。建议练习时多注意配合,时值掌握要恰到好处。基本的上下滑音掌握好后再拿山东筝曲和河南筝曲中的上下滑音作比较。在山东筝曲中“上滑音”一般多于“下滑音”而且“滑音”的过程较快,给人以小巧灵活的感受,如山东曲《红娘巧辩》体现较为明显。

  河南筝曲中的“滑音”最能表现地方语言特色,无论是“上滑音”还是“下滑音”在演奏中大都会分为起音、过渡音、止音。一音多韵,迂回曲折,与其地方戏曲相得益彰,如河南派的乐曲《高山流水》,就能表现得淋淋尽致。

  以上这些都是需要在练习过程中不但先要了解各种流派的音乐风格,还得要在老师的规范训练下去逐步掌握音准及音色的,无论是大人或小孩学筝,都会出现音不准的现象。这是因为古筝是按照我国的民族调式五声音阶来调弦定音的。很多音是要通左手的压弦产生的。通常情况下成人的力气稍大,音会偏高,而小孩的力气较小多数压不到位偏低。这就需要多对学生们进行音准训练,老师多进行示范。把按准的音反复让学生们听,加强他们对听力和辨别力,多在勤加练习就好了。古筝的音色优美动听,这与左手传统技巧的运用和右手指甲的触弦位置及力度的运用是息息相关的。

  关于左手的运用前面已有讲解,现在来说说右手触弦的方式。需要强烈的音响效果时触弦的力度要大,触弦的速度要快,弹奏的位置在距前岳山2厘米的弦段上。需要柔和而丰满的音响时,用中强的力度和中等的速度触弦。弹奏的位置在距前岳山3厘米至4厘米的弦段上。需要轻柔、空旷、朦胧的音响效果时,用中弱的力度,较慢的触弦速度。在中、低音区弹奏的位置在距离琴码约为3厘米的弦段上。右手义甲触弦太深,手指反映较慢,音色较硬,触弦过浅,力度弱,太虚,无力点。基本的触弦位置应在胶布与义甲的三分之一处为好,音色较为柔和、饱满。当然可根据乐曲的不同风格和情绪变化作相应的调整。老师一定要及时纠正学生们的不足之处,多在琴上作示范,让学生们多进行比较。

  二、乐曲的选择   在练习曲达到一定要求后就可以搭配一些相关的乐曲了。比如我们在练习完摇指后就可以弹弹《三月里的小雨》来加强巩固摇指的基础,练习完点奏技巧后,补充《剪羊毛》、《春苗》等乐曲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即保证了基本功的训练又让学生们有了学习下去的动力,而显得不那么枯燥。

  现在的学生大多只喜欢弹奏一些现代乐曲而不太喜欢弹奏传统乐曲,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传统乐曲流派较多,音乐风格和弹奏方法都各具特色,较难掌握。而现代乐曲往往技巧达到就可以了,殊不知没有了传统乐曲的扎实功底,现代乐曲弹出来又怎能有“韵”呢?只是纯粹的炫技而已,缺少了一种底蕴和情怀。平时可多加强阅读一些相关文学书籍,了解乐曲内涵,增加自己的知识量,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老师在选择乐曲时一定要互相搭配,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选择适合自己的曲子。

  三、乐曲的音乐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只会弹而不会表演的学生。脸上面无表情,身体也较死板,只是手在琴上机械化的运动而已。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演奏”。所谓“演”就是带有表演的意思,通过加强对乐曲的理解力并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来。平时可多看看一些优秀演奏家们的音乐会,多感受一下他们在舞台上的演奏魅力,学习也好,模仿也罢,不断来提升自己的舞台表现力。而“奏”则相对理解简单些,就是弹奏的意思。通过各种表现手法把乐曲的强弱,快慢等弹奏出来。二者合一就是“演奏”。

  除了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外,建议在弹奏乐曲之前,最好多习惯唱谱,读谱,确定准确无误后再在琴上练习。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古筝是一门感知的,传情的,审美的艺术。要想真正地弹好它,了解它,驾驭它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老师作为一种知识技能的灌输者,重点要关注的应该是如何帮助学筝者掌握好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加强对作品的理解力,通过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多进行实践,进而得出自己的理解。

关于古筝启蒙性教育技巧训练之浅见

论文搜索
关键字:浅见 古筝 启蒙 性教育 训练 技巧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