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教学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情感的培养与激发论文

教学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情感的培养与激发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07

教学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情感的培养与激发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审美情感和现实的情绪构成了学生演唱的艺术水平,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若没有打动听者内心,说明学生演唱没有把歌曲的情感真正的展现出来。歌唱情感的显现源于学生内心情感的积累与体验,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教学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歌唱情感的培养与激发。我们知道,发声方法是歌唱的基础,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歌唱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歌曲内涵和歌者的内心情感,从而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因此,在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注重学生歌唱情感的培养与激发应该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一、声乐教学与情感表达

  情感是我们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后产生肯定或否决的一种心理反应,《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我们知道,情感是指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歌唱是为了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一种艺术形式,歌曲是人们对真实感情的艺术表现,每一首歌曲都有作曲家和时代赋予它的内在情感,每一首歌曲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歌唱教学要结合实际、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表达是一种基本的社交现象,它体现的是精神层面的特征。人的情感是伴着对世界万物的认识而产生的,它源于社会个体的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地方高校中的声乐教学在注重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的基础上,科学的引导学生通过贴合作品内容的真实情感产生联想及想象,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情感,并重视学生通过演唱来传情达意。在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首先要感动自己,只有先动己心才能打动他人;要求学生用声音来传情达意,用情感来感动听众,做到以情感带动声音。唐代诗人白居易诗句“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有声”,表现了诗人对于唱“情”和唱“声”的褒贬。演唱情感的表现与歌者的心理活动关联紧密。学生演唱的心理和情感因素直接体现在学生演唱的声音上面。在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现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努力让学生在情景交融的联觉中声情并茂的进行演唱。

  二、声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必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声乐”这个词都不陌生,有人说我们每一个人在唱歌时都能将其称为声乐。其实这种理解不够全面,周小燕教授概括的声乐艺术为:“声乐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由此可见,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中学生歌唱中的音乐情感。

  声乐教学中情感表达的前提是具备美妙的声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学生通过将对作品内蕴的理解,要发自内心的结合生活感悟通过歌声来进行情感表现。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情感引导,让学生在理解力、表达能力、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等方面有所收获。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生深度讲解作品的内涵,理解歌词的意思,明白旋律的走向,让学生从心理上对作品进行情感体验。在演唱中,学生通过声音的媒介首先要表达出歌词的意思,通过自身情感的联觉,以情带声,情感走到声音的前面,先运情后发声。我们在评价一个学生演唱歌曲成功与否的时候,通常从“声”与“情”这两个方面进行评判,“声情并茂”是评判的最佳准则。法国艺术大师罗丹强调:“艺术就是情感”,声乐教学不仅是歌唱艺术,它更是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注重演唱,在演唱中注重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在艺术中展现情感。

  三、声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表现的方法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情感的培养与激发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以学生演唱情感的表现为主体,要准确地讲解作品本身所需要表达的情感特征。在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歌唱情感表现的方法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作品讲解展现情感

  教师要想很好地展现声乐作品,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要全面的了解和熟悉歌曲,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的动机,通过讲解作品让学生明白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歌唱发声是情感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教师通过对作品的情感和内容进行全面的讲解,让学生对作品本身的词意和曲情进行掌握,明白作品创作的题材特征、时代背景和风格特征等,这是学生歌唱情感获得与表现的基础。

  在演唱歌曲之前,我们先要对歌词进行认真的分析,身临其境般地体验,仔细地反复琢磨,对歌词有深刻的理解,真正做到有感而唱、有感而发、以情动人;例如《黄河大合唱》中的女生独唱《黄河怨》中写道:“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我和你无仇又无冤,偏让我无颜偷生在人间”。从歌词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痛不欲生的情感,这首歌曲歌词真切、感人至深,道出人物内心的呼唤,速度缓慢,旋律激进,深刻内涵的旋律发展带来了歌词,烘托出歌曲的悲凉气氛,表达了强烈的愤慨和痛不欲生。然而词曲作者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态度、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都不同,所以在表现手法、处理题材和技术使用方面各有不同的特色,因而形成不同的格调和风格。因此,对歌曲风格的掌握是领悟作品的基本要求。

  2.以生活体验激发情感

  艺术建立在丰富的生活情感体验当中,生活体验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体验是指生活阅历及所积累的知识素养,生活体验源于社会实践,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社会实践越丰富,则自身的情感体验与情感积累越丰富,这些经验将在声乐学习与歌曲演唱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情感的体验与积累,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收集情感信息,并将这些情感信息整理归类存放在头脑中,在需要的时候便能够根据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合理的激发和运用内心的情感元素,使声乐学习和歌曲演唱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声乐教学中学生的发声与演唱,要在二度创作上下功夫,要求学生将自身的生活体验与歌曲中的情感相互融合、产生共鸣,从而获得新的艺术情感体验,进行二度创作后的声乐艺术才更具真实感与吸引力。以生活体验激发歌唱情感,就是在声乐教学中要求学生将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融入到歌曲的情感中,准确传递歌曲的情感,用优美的歌声更好地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费多尔?伊万诺维奇?夏里亚宾(俄国男低音歌唱家)演唱的《伏尔加船夫曲》,每一次演唱都非常的精彩,感人至深且令人忘情;深情的演唱,不仅需要炉火纯青的技巧,最关键的是有相似的情感体验;这是因为,费多尔?伊万诺维奇?夏里亚宾在青少年时期在伏尔加河有过拉纤绳、扛麻袋、遭遇监工鞭打等生活经历。正因为他有这一段感情经历,因而夏里亚宾在演唱这首歌时有着复杂的情感体验,才能将歌曲中的情感抒发演绎得那样诚实、形象、真实,让人印象深刻。

  3.以演唱技巧表现情感

  在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学生能否将技巧和情感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让技巧和情感互相作用,激发出更完美的效果,这是声乐表演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作品的内涵进行讲解,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情感,结合熟练的演唱技巧,让学生在演唱中融合新的信息和活力,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传达的丰富情感,从而能在演唱中较好的把握住情感基调,准确的进行情感表现。

  声乐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学生的演唱技巧来表现歌曲情感,演唱技巧包括对共鸣腔体的调配、声音色彩的处理、歌唱气息的运用等等,其中要特别注意声音色彩的处理技巧,不同的音色能够展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和情感氛围,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音色的技巧把握是科学发声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教学中,由于这首歌属于情感细腻型的艺术歌曲,因此,在演唱时我们要求学生在发声中音色做到“柔而不弱”、“亮而不炸”,要求学生的声音要调整到温柔、内敛、黯淡、古井回音般的符合中国人审美标准的“中国式美声”的音色,歌曲中气息的跨度与难度,音色的调整与把握需要用心去探索。整首歌曲的音色要柔美亲切,在歌曲的最后一句歌词中作者传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期待,因此,在音色处理上要集中明亮,给人以色彩感。

  四、结语

  情感的表达是人们在面对客观事物的时候产生的一种个体独特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的前提是“自身需要”,对于演唱学生来说,演唱出感人的歌曲,让听众感受到音乐的情感,这样才能够深入人心,被听众记住。正所谓“声无情声虽美则淡如白开水,声有情声似生动人心弦”,演唱的关键在于情感的表现,让演唱和歌曲富有感染力的是情感。在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很多老师对学生歌唱情感的体验与表达的重视程度没有像对歌唱发声方法训练那么受重视,这是不符合艺术美学标准的。声乐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为生活服务,在艺术的范畴中的声乐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与表达,学生对歌曲感情的体验在结合自身情感积累的基础上,不能脱离歌曲作者感情内涵的基本感情体验,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的演唱情感与音乐所要表现的情感基调一致。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只有把握住感情因素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教学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歌唱情感的培养与激发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 教学改革 声乐 中学生 背景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