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黑龙江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黑龙江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09

黑龙江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Abstract: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not only the urgent requiremen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or solving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in employment of incoming labor force, but also major initiatives implementing the State Council deployment on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ccelerating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reform and constructing a modern education system. At present, the local government,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industry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formed a broad consensus, so it has be imperative to accelerate the adjust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e.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existing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ilongjiang, and analyzes the practi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145-04

  0 引言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基本要求。新世纪以来,在历史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基础上,学校应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新时期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开放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围绕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一主线,突出两个问题,“德”――做人的素质,“实践能力”――做事的本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格定位,在实践中凝炼出既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学校办学实际的“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简称“三大”)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果。

  1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核心概念

  以培养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提高学校支撑企业技术进步、区域经济产业升级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健康发展。这里的转型不单单指人才培养类型的转型,还包括学校办学定位的转型。

  2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遇到的问题

  2.1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在新的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欧洲发达国家都及时从高等教育的层次和科类等方面对高等教育的形式进行了调整,通过教育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的适切调整与匹配,前后经历了多元化扩张―横向整合―纵向整合的三大发展阶段,使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实现了有力的支撑,充分发挥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在多元化扩张阶段,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主要侧重于扩大办学规模;在横向整合阶段,侧重推动高等教育机构的横向合并与重组,优化教育结构;在纵向整合阶段侧重于强化“双元”结构(综合性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之间的联系。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为“双元”结构,高等学校总数为421所,包括108所综合性大学,210所应用技术大学。

  2.1.2 国内:国务院提出要推动一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这个发展的核心是要建立中国高等学校的分类体系。引导一批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学校可以是新建学校,也可是历史悠久的学校;可以是大部分专业,也可以是一部分专业。他表示,对于要转型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的独立学院,国家鼓励它们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对于2000年以后新设高校,也鼓励它们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的高等学校。目前已有130余所高校提出了试点转型的申请。   2.2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遇到的问题

  2.2.1 思想观念不够开放,服务意识不强,积极性与主动性还不到位。学校开放办学观念还不到位,主动与社会各界沟通和建立密切关系还有待加强。争取办学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强。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弱,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还不到位,为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与地方政府的良性互动关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2.2.2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欠缺高水平的学科领军人才;师资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2.2.3 学科水平有还不高,独立承担、独立获得国家级重大项目较少,独立获得国家级奖励较少。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2.2.4 国际化水平不高。在国际学术交流、国际间科技合作、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和留学生培养等方面还有很多的提升空间。

  3 黑龙江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对策

  3.1 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特色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对专业进行分类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专业结构优化,形成工、管、文、理、经、法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建成以大矿业为特色、大工程为背景、大企业为依托,适应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特色专业群。

  依托行业,进一步强化矿业特色,鼓励和支持各专业在自己的领域中办出特色。重点加强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瞄准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等对新型人才的需求,通过集成整合,大力培育特色优势,建设一批地方和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形成若干个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专业群,实现专业与企业、专业群与产业链的有机对接。以4个国家特色专业先行先试,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3.2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完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三级教学督导的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督导作用。完善现行的教学质量标准,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及时对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做出综合和科学的评价,进而保障人才的培养质量。

  3.3 加强学科团队建设

  进一步完善学科带头人的观项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构建起学科带头人水平高,学术骨干实力强,结构合理、有序稳定的学科团队。根据学校确定的学科结构,按照学科建设需求,通过引进、共享等方式,为各学科配备本领域的学科领军人物,优化学科团队结构,提高学科团队的人员层次,提升学术水平。以重大项目、高水平研发平台为载体,根据国家和黑龙江省区域经济战略需求,引进培养共享一批具有龙江学者水平的人才,建设一批省级及以上学科团队。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想,聘请大型企业、大所、高水平大学的相关专家为我所用。

  有计划、有目标地选派学科骨干到国内外名校做访问学者或研修,到大型企业锻炼或开展产学研合作;对学科专业发展潜力大,业绩突出的年轻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资助其到名校攻读博士或访学。创新资源配置,促进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合作,形成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3.4 完善学科制度政策

  完善学科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学科淘汰机制,调动各学科发展的积极性。加强学科绩效考核,根据绩效考核确定建设经费的投入。鼓励全体教师参与到学科建设当中,发挥全体教师的主动性与创新性。力争获得政府相关项目的支持和社会各类资金的支持。建立高层次项目、高水平科技奖、省重点实验室等培育与建设的专项政策,通过政策机制创新破解学科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3.5 创新科技工作体制机制,构建完善的科技评价体系

  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按照扶优扶特的原则对科技创新给予扶持。按照科技创新项目与国家、区域和行业的重大战略,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程度,给予不同的支持,促进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的发展,提升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改革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加快建立与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科技企业孵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

  建立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分类评价标准和开放评价方法,针对科技活动人员、创新团队、平台基地、科研项目等不同对象,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工作特点,分别建立涵盖科研诚信和学风、创新质量与贡献、科教结合支撑人才培养、科学传播与普及、机制创新与开放共享等的评价标准。

  改革科技服务人员的评价标准,强化服务意识,将科技服务人员的业绩与科研指标挂钩,与为教师争取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评奖等环节提供的服务联系起来,形成大家共同努力及时完成科技工作的良好氛围,促进学校科技工作的发展。

  3.6 加大高层次、“双师双能型”人才引进力度

  调整人才引进政策,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计划地引进优秀博士或具有博士学位、学成回国人员,从全球人才市场引进高端人才。实施龙江学者计划、学科带头人计划等,着力引进和共享一批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后备人才等。按照应用型定位的要求,在科研院所、大企业中引进或聘用实践经验丰富,具备相应学历、理论水平高的双师双能型人才,作为专兼职教师,提高师资队伍“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比例。

  3.7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完善师资队伍培养培训体系,建立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机制。对不同职业发展期的教师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提升、进修以及专项技能培训等。

  实施青年才俊支持计划,加大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建立杰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结合国家、省战略的重大需求和“省部共建协议”,依托特色与重点学科、平台,对优秀青年人才给予专项配套、重点支持,提高其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培养一批学科后备带头人。   支持教师强化学科专业的实践能力,支持教师获得相关的职业认证、执业资格证等,增强教师的行业技能、提高专业化水平。依托相关的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支持中青年骨干人才到相关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兼职,增强实践能力。

  3.8 提供精准精细服务保障

  加强“一站式”服务和“德育实践”品牌建设,健全学生资助、公寓服务、心理健康、国防教育工作体系,加强服务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不断适应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加大学业支持力度,全程规划,全力支持,个性指导,激励学优生,帮扶学困生,保证学生圆满完成学业。

  4 案例分析

  为推动黑龙江科技大学在“十三五”期间转型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黑龙江省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形势和学校实际,制定了《黑龙江科技大学转型改革方案》在实践过程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4.1 办学层次实现了新跨越

  2012年10月学校获得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3年4月学校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大学,2014年9月学校获得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4年10月学校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4.2 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启动了校企协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矿业特色鲜明的,工、管、文、理、经、法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本科专业数量从48个增加到55个,学科门类达到6个。省重点专业达到10个,国家特色专业达到4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建设项目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拥有实验室、实践基地70个,校外实践基地226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3.2亿元。学校承担各类教学研究项目932项,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279项。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二等奖近20项。

  生源质量显著提高,电子信息类、工商管理类和地质类3个专业实现大类招生。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获得国家级奖励31项,省级奖励153项。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00项。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等资助金额1.1亿元,受益学生7.43万余人次。就业质量稳步提高,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五年来一直保持省内高校前列,就业于世界500强企业与考取985、211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比率不断提升。2012年该校获得“全国就业50强”荣誉称号。

  研究生培养类别不断丰富,教育层次、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开展了“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和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的培养。研究生主持省、校级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近800项,发表论文1200余篇。在省硕士学位论文合格评估中,合格率100%。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有2个研究生导师团队获得“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的荣誉称号,有4名研究生导师获得“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荣誉称号。

  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深入。新增俄罗斯乌拉尔矿业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等15个国际合作伙伴。加大了教师出国访学及培训力度,与国外高校开展科研及技术合作5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特色鲜明,通过了教育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

  4.3 学科建设实现新进展

  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学科水平不断提高。获得1个省级煤炭产业重点学科群,矿业工程、电气工程和机械工程3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构建起8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开展了一级学科博士人才的培养和一级学科博士后人才培养。硕士学位点涵盖了工学理学理学经济学法学5个学科门类,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专业学位拥有工程硕士(含7个工程领域)、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和金融硕士4个类别。

  4.4 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取得新突破

  纵向科研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获批国家级项目4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项(包括重点项目1项),科研经费达到2.53亿元。获得授权专利738项、软件著作权24项,出版专著29部。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9项。

  科技创新平台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瓦斯等烃气输运管网安全基础研究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和煤矿深部开采地压控制与瓦斯治理省重点实验室。建成“石墨加工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石墨深加工技术服务创新平台”、“黑龙江省微(纳)米石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3D打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煤矿瓦斯分离与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等5个省级科研或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省东部煤电化工程技术研发平台研发项目达到54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4.6亿元。协同创新项目“高纯石墨材料开发及其典型应用”列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石墨烯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与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MG180/420-BWD型桥式采煤机通过黑龙江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系列面结构光扫描测量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产业化;“金属粉末激光选区熔化3D打印机”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大型并联机构熔融沉积3D打印机(FDM)”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产业化。黑龙江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项目“充填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了黑龙江省科技厅验收,在龙煤集团应用显著效果。

  4.5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聘请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培养龙江学者后备2人、遴选培养青年才俊84人,引进博士41人、硕士8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85.4%。聘任兼职教授67人。选派57名教师赴国外访学研修,选派43名教师到国内知名高校做访问学者。

  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多名教师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4.6 大学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取得新成绩

  文化建设成果显著,进一步深化教育理念、继承学校精神、培育优良校风学风和营造人文环境,以“江畔朝阳”为品牌,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形成了“七月两节一讲坛一沙龙”的校园文化活动格局。2011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学校被省纪委命名为第二批全省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2015年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和谐校园建设不断深入。教职工福利待遇不断提高。偿还7亿多元债务。数字化校园建设更加深入,改造多媒体教室,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求。校园安全体系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加强。校园环境不断改善,江堤拆迁获得资金和土地补偿。新增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5 结束语

  地方本科高校正在面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重要工作急需开展,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困难问题较多,形势比较严峻。因此要认清形势,统一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危机感,要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学校转型发展和合格本科评估作出贡献。

黑龙江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黑龙 黑龙江省 对策 本科 高校 地方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