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中国社会视角下电影《龙虾》的讽刺意味论文

中国社会视角下电影《龙虾》的讽刺意味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11

中国社会视角下电影《龙虾》的讽刺意味

  上映于2015年的电影《龙虾》是由希腊籍鬼才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导演的一部软暴力爱情电影。电影将故事背景设立于反乌托邦的未来,在那里单身是不被允许的,无论是意外丧偶还是惨遭抛弃,抑或其他种种原因,一旦成为单身,都会被逮捕并移送至一个特殊的酒店,在那里人们必须要在45天的期限内找到伴侣,如果失败,他们就会被转化成一种动物被流放森林……从某种层面来说,“单身有罪”是电影《龙虾》传达给观众的一种最直接的观点,以中国现代社会关于部分适婚青年鉴于某种原因保持单身而被逼婚的普遍现状来看,这部电影对于中国观众有些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中国社会关于“单身”的普遍认同

  国家民政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我国单身人口数量已逼近两亿,而主动选择单身的人口数量明显增加,中国第四次单身潮正在来临。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我国居民的法定结婚年龄为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因此我国适婚人口以80后、90后为主要群体,而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人口由于受到成长环境、社会发展变革等因素的影响,有的人是由于享受“自我”而拒婚:绝大多数80后及90后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不太容易与他人产生认同感,因此面对需要两人互相迁就的婚姻时就会稍显迟疑;有的人源于择偶标准导致的“高不成、低不就”,即因为拥有姣好的外表或者煊赫的家世抑或较强的个人能力等而自视甚高,总觉得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人,久而久之拖大了年龄便走到了被别人看不上的地步。有的人源于对真爱的期待:这部分人比较崇尚精神上的满足,无论物质或其他条件多么丰富,都不能诱发他们走进婚姻的决心,促使他们走进婚姻的唯一原因便是遇到了真爱……总之,不论是自我选择还是被动存在的单身人口,最终的据点都落在了“单身”这个头衔上,仅仅这两个字,便足以牵动父母及亲戚朋友的心,有时候他们偏激到不问过程只要结果的程度:无论什么原因,单身就是不对;无论是怎样的组合,拥有伴侣总要好过一个人生活。如此便形成了中国单身青年男女的普遍反应,他们自嘲为“单身狗”,就如电影《龙虾》中对于大多数人选择狗作为变身动物的情况一样,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而促使中国单身青年男女接受这一充满嘲讽意味的称谓的原因,一是对自己无论怎样努力始终不能结束单身的吐槽,另一个则是对亲人不时的催婚行为的无奈。由此,以中国社会关于“单身”的普遍认同来看,电影《龙虾》给予了最好的回击和反思空间。

  二、透视《龙虾》的讽刺意味

  在电影《龙虾》中,人们对于单身的态度更加恶劣和不可理解,在那个反乌托邦的未来社会,每一个单身的人都是被限制了自由的犯人,从单身的身份到被变成动物,他们只有45天的期限,唯一可以延长这个期限的途径便是狩猎“孤游者”,即脱离酒店管理而偷偷跑去森林生活的人。在那样一个空间,每一个独身的人都是被关注的对象,连独自走在大街上都要被盘查询问,而只要落得单身,便如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而不得反抗,失去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然而,物竞天择,被人类社会淘汰还不是结束,成为动物还要应对天敌的伤害。因此,幸运的单身者因为找到合适的伴侣快乐地生活着,不幸的单身者要么义无反顾地变成动物,要么为了摆脱变成动物的厄运而假意幸福着。

  自古以来,“门当户对”在中国式婚姻中拥有相当的地位,在古代婚姻中堪称父母为子女择偶的唯一标准,甚至在开明的现代社会,“门当户对”也是被重点考虑的伴侣结合要素,这一点在《龙虾》中是可以寻到影子的,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电影中,社会对于成为伴侣的人是有一定的匹配标准的,即修同一门专业,从事同一种职业,抑或患同一种生理缺陷……因此,即便是这个限制单身的社会环境,结束单身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犹如我国社会上的单身男女因为所谓的“门当户对”而在择偶的路上遇到的阻碍。

  电影中约翰是一个瘸腿男人,他在他的瘸腿妻子去世仅仅6天之后便被拉到了酒店内,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他在酒店的演讲是内心关于那个不和谐社会的反抗的呼喊:他的母亲在他19岁的时候被流放到森林变成了狼,他对母亲无尽的思念使他义无反顾地跳进了圈养狼群的围栏,群狼扑来咬伤了他的腿,这是他腿瘸的原因。他的冲动虽然让他变成了有缺陷的人,但他内心还是获得了一些安慰,因为在群狼进攻他的时候,有两头狼是站在远处遥望着他的,他推断那里必有一头狼是自己的母亲。他的演讲轻描淡写,却充满了血雨腥风的讽刺。这是他的控诉,也是他后来面对两个朋友大卫和“口吃男人”谈论变成何种动物而不为找到伴侣去努力暴怒的根源。因而自始至终,他都在为找到伴侣而努力着。当酒店来了瘸腿女孩儿,他第一时间调查到她并不是瘸腿而是受了伤几天就会复原,在朋友们的后知后觉面前,这不是炫耀,只表达了他内心想找到伴侣的迫切,这种迫切在他后来所找的伴侣身上得以深刻体现。

  苦寻伴侣无果之后,约翰将目光伸向了常常无缘无故流鼻血的女子。明知不匹配而为之,他的苦衷和无奈充分暴露于他和大卫的对话中:“哪一种情况更糟?在森林中饥寒交迫而死,还是变成动物之后被天敌杀掉或者吃掉,或者还是时不时地流鼻血?”“变成动物之后被天敌吃掉或者杀掉,这更糟糕。”显然,作为人类而活着对于约翰而言更具诱惑力,虽然他需要撞墙或者硬木头,或别的类似的东西,或者用小刀割使自己流出鼻血,将樱桃汁或者番茄酱,或者红色水彩颜料滴到衣服上做出流鼻血的假象,他所做的种种对自己是一种伤害,却也是一种解脱。他不必遭受变成动物的厄运,与那比起来,伤害自己又算得了什么呢?同样的,流鼻血女孩也是这样想的,即使后来大卫在她面前拆穿了约翰的谎言,她也并没有选择将大卫送到酒店管理者那里接受惩罚,而是选择默默掩藏并接受了一切。她和约翰在本质上是同一类人,他们都很难找到和自己具有相同生理缺陷的人,而大卫的伪装解决了所有的难题。他们的结合并不幸福,这从酒店分配他们孩子就可以见得,因为只有情侣间出现了自己不可调和的矛盾,孩子才会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但是,他们的结合却达到了两个人的最终目的――作为人类而活着,这就足够了。这是一种悲哀,也是避免麻烦的捷径。类比于中国社会,酒店制定的伴侣匹配标准就是严格意义上的“门当户对”,约翰和流鼻血女孩的结合就是一种“门当户对”下的悲凉产物。然而假意的伪装并不能换得幸福,这也是现实社会中忽视真爱,迫于门楣压力而结合的情侣的悲怆折射。   大卫是电影的男主角,观众正是从他的眼睛体察那个无视人权的社会的一切,而反观大卫这个人物本身,他尝试着与有着“铁石心肠”的女人结成伴侣,并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试图丢掉人性,是一种悲哀,更是一种无奈。在“爱吃黄油饼干”的女人跳楼后在地上哀号时,大卫虽然有所不忍,但仍旧装作饶有兴趣地和“铁石心肠”的女人聊天,并说:“希望她(“爱吃黄油饼干”的女人)能马上死去,但转念一想,我还是希望她能在死前多受点折磨,我只希望在我的房间里,听不到她可悲的嘶喊,因为我正想休息一会儿,需要安宁……”大卫此举成功地吸引了这个毫无人性的“铁石心肠”的女人,接下来大卫和她也有了进一步的接触,他们最终成为情侣,但是终究一切在这个女人杀死了大卫的哥哥――由于没有成功找到伴侣而变成的狗之后戛然而止。在得知这个女人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哥哥时,大卫起初还佯装淡定,甚至在这个女人拆穿他的伪装时仍旧坚定地说他自己流下的眼泪是溅在脸上的水。好在这个女人毫不理会他的“苦心”,要将他扭送到酒店管理人员那里接受惩罚。至此,大卫拾回理智,并在酒店女佣的帮助下将这个女人变成了动物,虽然电影中大卫关于这个女人变为何种动物三缄其口,但从这件事的结果来看,大卫为了找到伴侣做出了努力,然而也受到了非常大的伤害,这是力求达到酒店要求的标准而建立的“门当户对”式的配偶结合方式,影射至我国的男女婚恋观具有特别的意义。电影中,大卫为了自己免于变成动物而选择灭绝人性以获得与“铁石心肠”的女人成为伴侣的机会。而就目前我国比较普遍的青年男女择偶标准来看,其选择婚姻伴侣的本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躲避来自亲人朋友乃至整个社会的舆论压力。事实上,这种结合是并不可取的。诚然,这种结合方式成功地让普罗大众闭住了嘴巴,但是却也悲哀地置自己于万劫不复,这是导致不幸婚姻的一大重要因素。

  三、中国社会婚恋观应有的常态

  “婚姻”作为一个社会学名词,牵涉很多的自然社会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结婚完全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从这一层面来说,婚姻的存续就伴随着很多单身时所不必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但之所以存在婚姻,且延续千百年不变,是因为婚姻带给一个人的幸福感受是单身之人所不能体味的,婚姻也是人类得以优良繁衍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因此,如果选择伴侣走进婚姻则需要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之上,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电影中,男主角大卫在寻求伴侣失败后绝望地逃往森林,加入孤游者的族群,过上一种抵制伴侣体制的独身生活。在孤游者的世界,人与人之间不可以存在任何情感,作为朋友的互帮互助也是不被允许的,甚至,他们的坟墓都是自己挖掘的,所谓的同伴绝情到不会为死去的同类盖上一?g土。因此,从表面上看,孤游者的存在是对其敌人的抵抗,实则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与敌人为伍罢了。但是,人类的情感无论是置于何种空间,都有不受任何法则控制的自然流露,就像大卫与“近视眼”女子的爱情,可以超越孤游者体制,可以超越身体的缺陷,只要相爱,终会幸福。

  大卫与“近视眼”女子的爱情是默默衍生的,他们实质上属于同一类人,既不属于那个反乌托邦的社会,亦不属于与那个社会为敌的孤游者群族,他们向往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结合,因此他们义无反顾地走在一起。起初,他们的结合是甜蜜的,为了方便交流,他们发明了各种暗号,最后他们不需要开口就可以交流任何事情。可好景不长,他们的事情最终被孤游者首领发现了端倪,为了拆散他们,孤游者首领先是逼迫大卫挖好坟墓,并让他预演将土盖在脸上,并说她这样做是不想让大卫死后让野狗吃了脸。对大卫来说,虽然孤游者首领没有伤害他,却用语言和行动严重警告了他,然而这对于离散这对情侣并未起到任何作用。于是,孤游者首领想出了更加恶毒的方法,她带大卫的伴侣去城里做近视眼修复手术,实际上是借医生之手弄瞎了她的眼睛。当孤游者首领骄傲于自己的杰作时,大卫和他的伴侣却在为了爱默默磨合着彼此。最终,他们为了能够永远在一起生活而选择逃往城里……虽然电影以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收尾,作为观众,我们并不知道大卫是否鼓起了勇气用叉子弄瞎自己的眼睛,抑或勇敢做自己,以健全的身体与他的爱人生活在一起以示对那个毫无人权可言的社会的抵抗,但终究电影《龙虾》给了观众一个选择美好的机会,那些不堪,就留在那个更加不堪的社会吧!

  由此可见,秉持正确的态度,抛却任何外界因素的重压,忠于内心的想法来选择自己的终身伴侣才是走进幸福婚姻的捷径,因为只有建立在真爱基础之上的结合才拥有跨越生死和困苦的力量和勇气,也是最值得讴歌的正确婚恋观。

中国社会视角下电影《龙虾》的讽刺意味

论文搜索
关键字:龙虾 中国 视角 讽刺 意味 社会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