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管窥中国艺术歌曲的“中和之美”论文

管窥中国艺术歌曲的“中和之美”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13

管窥中国艺术歌曲的“中和之美”

  中图分类号:J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78-01

  一、音乐中“中和之美”的含义

  《礼记?中庸》一书中,将“中和”概括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由此看来,平和、协和以及与其含义相同的词汇都可以被纳入“中和”的范畴。而音乐领域中的“中和”,是音乐与社会、自然以及音乐自身内部的和谐统一,是儒家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折中调和。

  二、从歌词素材来看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正如孔子对《诗经》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感情抒发有节制、有分寸,符合礼仪的表现要求。思想感情纯正,就是符合礼仪,有所节制。正所谓“温柔敦厚,诗教也”。朱自清先生在其著作《诗言志辨》――《诗教》篇中分析得出“‘温柔敦厚’是‘和’,是‘亲’,也是‘节’,是‘敬’,也是‘适’,是‘中’”。朱自清先生认为儒家诗教的“温柔敦厚”即为古时候的“中和之纪”,等同于我们常说的“中和之美”。朱自清先生对于诗教与“中和之美”辩证关系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并被大量运用于相关著作中。我国艺术歌曲大都在古诗词、近现代诗歌的基础上谱曲得来,如《我住长江头》一曲,是由青主先生根据宋代诗人李之仪的同名诗词谱曲而来;《春晓》一曲,是由黎英海先生根据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同名诗词谱曲而来;《山中》一曲,是由陈田鹤先生根据徐志摩所创作的同名诗歌谱曲而来等。这些诗词是我国各个时期文学创作的经典之作,由此谱曲而成的艺术歌曲,对提升自身艺术修养,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从旋律创作来看

  与众多创作歌曲相比,中国艺术歌曲的旋律及钢琴伴奏创作则要朴实得多,无华丽的装饰,更无炫扬技术的成分,音乐语言精练简洁,恰到好处,旋律自然流畅,平稳进行,极少出现较大的跨度。歌曲速度上也多舒缓,或是由缓慢逐渐向中速进行,在旋律上极为关注与歌词文本的相结合。除主旋律外,钢琴伴奏主要起制造意境的烘托作用,钢琴伴奏与音乐旋律相呼应,使得声乐部分显得更有声韵。

  如由黎英海先生谱曲的艺术歌曲《春晓》,引子的第二部分,左手低声部长音持续,中声部固定音型不断重复,模仿屋檐下雨滴低落的声音。右手高声部的后附点二度的进行,恰似清脆的鸟鸣声,对场景渲染得恰到好处,给听众营造出空灵祥和的精神世界。

  四、从情感表达来看

  在我国艺术歌曲创作表现中,极为注重情感表现上的“中和”。与创作歌曲直接、奔放的情感表达不同,艺术歌曲中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内敛,更注重情感与人文因素的交融。这与艺术歌曲是在集文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诗歌基础上谱曲而来是紧密相连的。

  如上文中所提及,由青主先生根据宋代诗人李之仪的同名诗词谱曲而来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中,“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词中“我”与“君”一人住江头,一人住江尾,距离的遥远更加暗含了思念的悠长。全词结尾更是用“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来变现词中女主人公内心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定。这里没有露骨的情话,没有豪情壮语的海誓山盟,只是简单几笔用江水的绵延不绝来映射了自己对心上人爱恋的永恒。

  五、结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和”是我们在做人,处事中所追逐的最高境界,也是更是最深层次,更和谐的一种体现。中国艺术歌曲更是处处都体现着“中和”,情感表达婉转、含蓄,对演唱者的演唱要求更是十分严格,要求在歌曲演唱中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具有过硬的文学修养,否则就无法完全表现出其中所饱含的“中和之美”。

管窥中国艺术歌曲的“中和之美”

论文搜索
关键字:之美 中国 艺术 歌曲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