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与监管策略论文

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与监管策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3-12

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与监管策略

  一、影子银行概述及现状分析

  1、影子银行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影子银行是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不受金融当局监管或监管程度较低的信用中介体系。中国的影子银行通常可分为3类机构和业务:一、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尤其是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此外还有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同业代付等;二、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进行的“储蓄转投资”业务;三、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典当行等。放款资金来源于商业银行的委托贷款;主要形式包括信托公司的集合信托计划和信贷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银信合作产品、同业代付、买入返售、证券公司资管、民间贷款等。

  2、发展现状及模式:

  相较于正规的银行,影子银行业务具有灵活性、弹力性、变通性、便利性的特点,有巨大的客户渗透力和市场发展潜力。但由于监管难、与货币政策难以协调等制度上的缺陷,各国都把影子银行作为正规银行的补充和配角,控制运用。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的规模比例大致为3:7,已接近日本和韩国的水平。这些亚洲国家影子银行的规模占比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中国影子银行快速扩张的阶段可能已经进入尾声,呈现与银行信贷平行推移的轨迹。

  当前,美国影子银行价值约15万亿美元到25万亿美元,欧元区约13.5万亿美元到22.5万亿美元,日本为2.5万亿美元到6万亿美元,美国、欧洲影子银行总规模都超了GDP总量,而中国影子银行的绝对规模为2.7万,GDP占比不到50%,但增速仅次于阿根廷据全球第二;因此,从规模上中国影子银行并不大,问题主要在于发展太快,应对如此快速发展的措施和经验不足。

  模式走向:从“理财-信托”的“一对一”对接模式,向以银行表外资金来源为主、其他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为辅,信托+券商+基金+保险资产多渠道运用的“多对多”相互对接模式,后者的资产运用即所谓的“泛资产管理”。国内影子银行是在从传统银行垄断向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过渡、从银行间接融资向通过标准化资本市场融资过渡的中间产物。国内影子银行将逐步向以提供标准化产品和证券化产品的趋势演化,但目前市场还远未达到这一成熟阶段。

  二、影子银行的风险特征

  1、资金回报要求过高。据统计,2011年民间借贷的平均利率水平24%,委托贷款利率水平约为16-20%,超出目前多数企业的盈利能力。

  2、资金使用不匹配现象较为普遍,现金流稳定性差。如理财产品,通常发售产品平均期限在3~4个月左右,1年以上占比很小,而资金投向期限至少1~2年以上。在项目资金流滚动筹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筹集更高成本、更大金额的后续资金归还到期融资和利息,形成“庞氏骗局”。投向不匹配,资金投向不明确或改变预定的资金用途。

  3、信息不对称现象明显。影子银行的资金使用方多为融资需求迫切但又无法通过传统方式获得资金的企业,风险偏高。资金提供方一般缺乏风险识别能力和投资经验,转而依赖中介机构的社会信誉带来的安全幻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较为严重。

  4、风险防范和保护机制不足:影子银行没有足够的准备金和资本用于承担和消化损失,其系统的资金来源并非存款,不会受到审慎监管和到明确官方机构的支持,一旦局势失控,信心崩塌,货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就会迅速抽离市场,引发金融系统动荡。

  5、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当影子银行出现问题时,一方面商业银行可能面临赔偿责任,另一方面,影子银行资金使用者多数也是银行的贷款客户,企业违约将直接波及银行贷款的安全。

  三、影子银行体系的成因

  1、客观需求

  大规模的信贷投放导致货币供应量猛增,投资惯性所形成的资金缺过大,近两年来由于外汇占款减少等原因,商业银行存款增幅下降,贷存比及资本压力进一步限制了贷款发放,信贷收紧和资金需求旺盛的矛盾凸显,加速资金向管制程度低的影子银行系统流动。

  2、利率管制的倒逼

  我国长期实行利率双轨制,造成体制内外资金价格存在明显的“价差”,在社会融资存在巨大缺口的情况下,为追求高资金回报率,促使体制内货币资金源源不断向体制外影子银行体系流入;使得影子银行爆发式发展,大量资金“跳”出正规商业银行体系,弥补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资金需求的巨大缺口。

  3、中介有利益

  为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改善监管指标等好处,积极参与影子银行业务。借助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等大众销售渠道及其隐性的信誉支持,影子银行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快速扩张。

  四、影子银行的监管策略

  要强化监测,就是要建立全面共享的金融统计体系,主要是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参与融资链条的企业资金流量变化的信息收集、分析与预警。更要加强监管,要以防范发生金融系统性风险为底线,一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限制传统银行对影子银行体系的担保活动等介入行为;另一方面,要引导影子银行的实体和活动,控制其杠杆水平和高风险资产配置的比例,根据影子银行活动规律调整流动性供给的节奏,避免发生流动性危机。在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中,要坚持创新与监管并行不悖,要积极有序地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分散投资者风险,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结语

  影子银行的深度金融创新、无限的信贷扩张、缺陷性的信息披露、高杠杆操作、业务界限突破和规避金融监管的众多与传统银行业不同的属性必然并且已经给金融体系带来负面影响,但是它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监管在中国的国情下采取监管调整的举措需要更周全的考虑。由于影子银行具有系统性风险,会传输到传统银行,对影子银行的规制是必要的。

影子银行的风险分析与监管策略

论文搜索
关键字:监管 影子 策略 风险 银行 分析
最新银行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试论远程开立单位银行账户业务管理思路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热门银行管理论文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银行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