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翻转课堂与素质教育论文

翻转课堂与素质教育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4-26

翻转课堂与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49-02

  在传统课堂模式下,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只是传播知识的知识库,他们将知识作为外在的理论教给学生;而学生成为记忆型的知识载体,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文化就是人化,教育就是树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成为真正的、有用的人,成为有自由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精神的人,而不是成为记忆和背诵理论的知识载体。传统的课堂模式下,教育的最终目的很难实现,因此转变课堂模式迫在眉睫。

  一、传统课堂模式的弊端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作为“知识之树”的新文化广泛普及。知识之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分支明确、学科之间的界限清晰,而且知识的积累和增长明显。这些特征都使得知识成为我们学习和记忆的对象。中国传统文化虽然衰落了,但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依然在起作用,这种模式注重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和传播,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成为记忆型的知识载体。学生以积累知识、通过考试为目的,理解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记住知识,顺利地通过考试,而一旦考试结束,知识就不再“有用”,书籍被束之高阁,甚至为了发泄长期积累起来的压抑感,学生将书籍付之一炬。传统的教学强调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这种教与学的方式虽然是有效的,但其培养出来的人才是模仿型人才。除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困扰,知识之树的特征也决定了以讲授和记忆作为主导方式的学习模式,这种因循守旧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决定了培养出的人才不需要创新,只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点“新意”即可。

  传统课堂是填鸭式教学的源生地,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是课堂的中心,作为知识的“储备库”向学生“传播”知识。随着社会由统治模式向治理模式的转变,人所拥有的自由越来越多,同时也要求人对社会的责任越来越多,人不再被定位为仅仅服务于国家的公民,更成为参与建构和创造更好的生活方式的建构着和创造者,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和要求。同时,随着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近30年所产生的知识是此前有史以来的知识的几倍之多,知识之树已经爆炸为“知识巨人”,与这种爆炸性的知识相比,人的自身的有限性也决定了人不可能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会所有的东西。

  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爆炸性增长,使得网络代替了传统教师的角色,成为最庞大的“知识储备库”,在网络资源中,我们可以找到从国内到国外,从古代到今天的全部知识。那么,在网络大行其道的时候,教师何为,课堂何用,这成为众多教师集中思考的问题。当下最热门的微视频和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的出现,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些教师在使用可汗的视频后,教学流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先回家看讲课视频,第二天再在课堂上做练习,老师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指导。这与原来课堂上讲课,回家做练习的教学流程相比,刚好来了一个大翻转。”[1]

  二、翻转课堂模式的要旨

  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提到了“翻转课堂”的学习模式:“很多中学生晚上在家观看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数学教学视频,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时则向老师和同学请教。”[2]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翻转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而网络课程是翻转课堂的一个有利因素。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的实验案例改变了学生带着耳朵被动“听”课,对所学知识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理解知识的弊端,让学生主动地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知识的理解、反思和批判。因此课堂被“翻转”: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这种课堂模式与传统课堂的不同是:首先,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变成自主的,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其次,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大大缩短,小组协作和讨论的时间增长,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更有利于深入理解和反思课堂内容。因此,教师成了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所学内容的反思和批判也导致了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对知识的反思者和批判者,这就着力培养了学生的批判精神、反思精神和创新精神。由此,填鸭式的课堂模式下学生和教师双重被动的局面得以改变,知识的掌握不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学习、讨论、反思和批判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习得的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才是学习知识的要旨。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3]然而,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翻转课堂的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翻转课堂不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有要求,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一方面,知识的掌握是任何课堂模式的基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多种知识老化的速度惊人,这也使得更多的成人开始终生学习,不断更新所学知识或接受再培训。其次,要在网络资源中搜索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教师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信息素养。最后,要让学生深入反思和批判所学内容,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和对知识的批判性视角。知识一旦被理解和掌握,在以后的课堂上教师只需要温习即可讲授,但批判性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却是一个不断形成,没有终点的道路,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不断批判、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引领学生的课堂思维,让学生对问题的反思和批判不是停留在表层,而是更加深入。因此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大大增强,同样,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没有减少,也大大提高了。

  教师作用的增强,建立在教师角色和作用的转变的基础上。首先,教师从教授的主体变为辅助学生主动学习的助手。传统以教师主宰课堂,以讲授为主导模式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的参与、协作和提问为主的课堂模式,课堂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习者。其次,教师从知识传授的角色转变为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的角色,教师从教师变为能力培训师,不再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为主要目的,而是以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被动地等待“教”的“听课者”,而是成为课下主动搜寻学习资料,完成知识积累,课上主动地参与到对知识的分析、理解、批判和综合运用中的等待老师答疑的主动参与者。与之相应,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再是传统的课堂学习的方式,而是集合了网络、视频、电子资源、电子课堂等各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   三、翻转课堂模式的双重挑战

  翻转课堂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也使得这种课堂模式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欠缺,使得他们在通过各种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消极应付,不能自主掌握一些知识点,从而使得课堂讨论环节流于形式。这种情形确实对翻转课堂提出了挑战,但是,翻转课堂的目的正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纠正学生几年来或十几年来养成的被动学习的习惯。因此,学生的问题虽然是根本问题,但也是必须被克服的问题,而要克服这样的根本问题,就要老师积极努力地鼓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耐心地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征予以个性化的指导、监督。可以说,学生面临的挑战正是素质教育所面临和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翻转课堂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从这个角度说,这个挑战虽然严峻,但却是我们开展翻转课堂的初衷和最终目的。

  除了学生面临的挑战之外,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需要高质量的微型视频,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找到所需要的视频,才能开展和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其次,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成知识的分析批判和综合运用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要讨论的内容进行牢固的掌握和深入的理解,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有合理的回答。再次,课堂模式由教师主导的单一讲授模式向讨论模式的转变,对教师设计、实施和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知识,还要懂得应对在讨论中的突发状况,遇到离题千里的问题,能将讨论的中心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回来。最后,多种学习模式,尤其是网络资源的利用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平台和环境的支持,老师是否有自己的课程网站、课程学习群,课程聊天群等等都影响着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四、小结

  显然,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正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实现方式,课堂的目标就是实现知识由“外”到“内”的过程,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课堂的翻转也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考试模式的翻转,因为传统的纸质的试卷已经无法测试出翻转课堂模式所训练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等综合素质。因此,必须建立新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要不仅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即对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素养、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课堂表现等都要有相应的评价。与中小学相比,高等院校的学生更具备应用翻转课堂的各种硬件环境条件和学生的适应性条件,因此“高等院校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好的可行性”[4]。

翻转课堂与素质教育

论文搜索
关键字:素质教育 课堂 素质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