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当前高校开展普法宣传工作的思考论文

当前高校开展普法宣传工作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4-28

当前高校开展普法宣传工作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110-02

  我国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高校是青年学子云集的地方,是普法的重要阵地。高校普法宣传工作有效开展,良好运行是依法治校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就目前高校开展的普法宣传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处于困境之中。

  一、当前高校普法宣传工作的困境

  1.高校普法管理体制呈现“僵化”模式

  高校普法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实践性的基础工作。从实践中来看,领导高校普法工作的是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有些高校称: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校长负责制,领导小组成员多为学校各个部门的中层正职,机构设专项办公室,办公室职能通常由党办或校办承担。高校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均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对外公布,足见高校对普法工作思想上的重视,然而在这项工作的开展上,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形同虚设,多数情况下只是收发上级来文,简单机械传达工作要求,而普法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节普法宣传工作更是因为短期内难以实实在在展现成效,很容易被忽视。

  2.高校工作机制制约了普法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普法宣传工作是基础性、全局性、实践性融为一体的工作,但具体到高校这个以“教科研”为生命的事业单位里,则成了“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很次要”的“杂活儿”。如上文所言:校级“两办”承担这项工作,高校没有专门设置“法制办”,人员配置上少有专门负责此项事务的专职人员,即便有专门负责普法宣传工作的教职工,在实际调查中,会发现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通常担任着其他工作。在这项工作的考核上,考核的标准呈现“数字化模式”。比如:年初制定工作目标及责任书时,这项工作被明确为“N次讲座,N次受众(听讲座的人),N次普法考试” 直白地说这项工作的考核标准成了:多少人听了多少次讲座做了几套普法试卷。在这种“数字化模式”的工作目标指引下,给人的感觉就是普法宣传工作就是搞活动,活动越多,规模越大,效果就越好!而这完全忽视了普法宣传工作中的落脚点――如何把法治精神,法治理念,宪法的核心要义及所需的法律常识内化为民众的法律素养。同样,只注重“数字”的普法宣传工作,谁来确保普法宣传工作的实际效果?

  3.高校普法宣传工作内容固化,宣传内容单一

  自1985年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实施以来,高校普法工作正是在中央文件、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形成自身的普法工作特征,在普法宣传工作上表现为:工作主动性不强,通常是上级来文签收后的工作安排,不注意结合高校的特点,缺乏主动探求与校园、大学生等密切相关的法律宣传的意识。一方面,普法宣传时间集中安排学期初和每年的12月份,短暂的时间里只满足一场法制报告会,制作几个展板,在食堂、宿舍前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一些“法制标语、口号”等单调的宣传方式;另一方面,在普法宣传的内容上,许是准备时间仓促抑或出于他因,高校普法宣传的内容年年差不多,国家“六五”普法规划中提到“突出学习宣传宪法”,于是有的学校一提到普法宣传就是“宣传宪法”,把宪法的主要内容制作展版后,两三年不更换。

  二、加强高校普法宣传工作的几点建议

  1.明确高校普法宣传工作定位与目标任务

  从现实看,当前我国高校师生的法律素质整体不高,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应重点抓好年轻一代特别是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年轻人法律素质高了,能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和辐射周边人,进而影响全社会,这才是普法工作顺利开展的正道。[]深入扎实开展高校普法宣传工作,就得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简而言之:高校普法宣传工作着眼点是如何宣传,宣传什么,落脚点则应是宣传的效果如何,校园师生评价收获如何。

  高校有其自身的属性与组织特点,有别于行政执法单位,不能以行政执法单位的“谁执法,谁普法”为工作思路,高校普法宣传工作就定位而言就是对全校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普法宣传,使师生获取法律知识进而学习吸收,内化为自身的法律素养,从而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保障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达成共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目的。

  2.完善普法工作机制,确保普法宣传工作实效

  高校不缺普法领导小组,也不缺普法工作制度,在实践中,缺的是工作责任心与工作落实程度。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确定普法宣传的内容。可以走进广大教职工,充分收集民意,以符合校园安全生产、满足教职工生活工作需要的法律内容为普法宣传内容,普法宣传工作目标设置上要体现针对性,实用性。普法宣传工作的考核上,尽量避免陷入“数字化模式”的考核,不能只重形式,忽视实效。

  3.普法宣传的内容要精心设计,注重法治文化建设

  法制宣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传播行为,它传播的内容既包括静态意义上的法制,也包括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活动中动态意义上的法治。[]高校普法宣传要改变以往的一些做法――普法宣传就是对现行法律条文本身的宣讲,不注重思考如何宣传才能培养校园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

  高校的普法宣传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明确宣传哪些现行成文法适合校园生活,对宣传的内容要精心选取,注重“以人为本”,宣传的内容符合普法对象(师生)群体的需求,避免不加选择地“跟风”宣传,比如税务部门设计出有关税收方面的法律知识的宣传展板,高校就用“拿来主义”在校园里宣传,这样做的确也是在进行普法宣传,但结合高校的特点,显然缺乏实效性。精心设计宣传内容,要做到了解校园广大师生的需求,明白师生学习工作最为密切的是哪些法律知识,这些内容来自师生的反馈,来自法治校园运行中发现的问题。从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及不同年级学生的普法需要入手,精心设计多种活动形式并用合适的文化载体来进行普法宣传,避免那种形式简单、语言生硬,不求沟通与对话,自说自话式的普法宣传。例如医学高等院校在普法宣传上,内容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与医学生将要从事的医疗卫生领域的法律法规为内容,根据年级特点,高年级可以采用模拟法庭形式进行普法宣传,低年级可以采取邀请从业领域的专家过来讲解卫生法学知识,树立起依法行医的法治理念。

  “法律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法律”,法律不是静止的文书,而是生动形象的运用。在高校普法宣传工作上,要注重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这是因为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日常生活有序化管理都来自法治的运行,因此高校普法宣传也应该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上,融合进教学工作,融合进第二课堂,使广大师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潜移默化地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三、小结

  法制宣传教育关乎国民素质,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普法宣传工作要结合高校自身属性,把普法工作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明确工作对象和任务,落实好各项普法宣传措施。高校普法宣传要积极探索宣传的新载体、新方式,促使宣传具有生动性、形象性,进而确保普法宣传的实际效果。当前高校普法宣传工作正在稳步进取中,相信该项工作的扎实开展有利于增长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高校各项工作依法依规良性运行,同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起到积极深远的影响。

当前高校开展普法宣传工作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普法宣传 普法 当前 高校 宣传 工作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