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立足区域特色 发展新疆草学专业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论文

立足区域特色 发展新疆草学专业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1-08

立足区域特色 发展新疆草学专业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058-04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指除汉族以外,对55个少数民族所实施的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各种专业教育[1],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关系着国家稳定、民族发展[2]。因此,近年来学者们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从其内涵与现状[3-5]、问题与措施[6-8]进行了一系列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共4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0%左右[9]。草地资源丰富,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近15%[10],位居全国第三位。其中,牧区总面积为64.95万km2,占全疆面积的39.1%,牧区人口为447.44万多人,占新疆总人口的23.85%,从事草原畜牧业的民族主要有哈萨克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汉族等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牧区总人口的90%以上[9]。因此发展草学专业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不但是关系新疆草业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维系边疆稳定和提高牧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新疆农业大学草学专业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中最早成立的三个草学专业之一,也是目前新疆唯一一所拥有本科、硕士、博士三个教育层次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11],肩负着我国近16%草地面积的草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兴草的重任。草学教育工作者针对草学专业高等教育方式与改革进行了一定的研究[12-15]。面对目前草地资源普遍退化,草地资源的区域文化特性的现实,该如何认清现状,改革教育模式,同时突出区域特色和服务地方,已经成为新疆草学高等教育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新疆草地资源的特殊地位对少数民族草学高等教育的需求

  1.草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性。新疆草原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集中分布区,牧养着该区草食家畜总数的一半以上。同时,草地也是构成新疆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新疆生态安全和畜牧业经济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新疆边境线长达5000千米,均处于草原区,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相接壤,有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13个主体少数民族[9],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草原畜牧业是新疆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生存及生产的基础。然而,新疆牧民年人均收入只有全国农民平均收入的70%左右,国家级贫困县的一半以上分布在这些地区,影响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的稳定,给我国社会和谐带来巨大的隐患。实践证明,对新疆草地资源的科学有效管理,要求草原工作人员不但掌握一定的草学知识,而且还要通晓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不可否认,管理少数民族区域草地资源,同族别科技工作者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加强少数民族草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对进一步了解区域草地资源社会和经济的特殊属性,提高草地资源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草地资源的多样性与脆弱性。随着21世纪科技地飞速发展,不但需要开发资源优势,而且也需要保护特色资源。新疆草地面积大且类型丰富。全区草地总面积为5725.88×104hm2,可利用面积为4800.68×104hm2,位居全国第三位。其中,新疆草地牧草种类丰富,优良牧草多,高等植物有108科,687属,3270种[10]。然而,新疆也同时具有资源丰富和环境脆弱的双重特征,严峻的荒漠化现实使得新疆地区的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对生态建设的需求更为迫切,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广袤的荒漠化土地,也使得新疆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源区之一。近30年来,天然草地80%退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需要科技,需要各民族的共同努力,因此提高草原世居民族子女草业文化知识的高等教育,使他们了解自己的生产资料,并掌握科学的经营方法,这对草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草畜业的盛衰,直接关系到边疆的社会稳定与繁荣。由于新疆草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地缘政治复杂,“三股势力”活动频繁,草业的发展在新农村、牧区建设方面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关系到新疆的长治久安。因此,培养一大批政治上靠得住、下得去、能力强的草业工作者便成为当务之急。

  二、新疆草学专业少数民族教育现状

  1.本科教育。新疆农业大学草学专业是1964年由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的草原专业,开始招收的是从事草原建设的科技干部专科班,为自治区培养了首批从事草业生产与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1971年,新疆农业大学开始面向各民族培养本科学生。受办学条件及就业因素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前,新疆农业大学主要采取的是跨年度招生,90年代后基本为每年招生民、汉班级各1―2班,班级人数在30人左右。1977―2016年,新疆农业大学共招收本科生2151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253人,占58.25%。可见,新疆农业大学草学本科专业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任务还是比较重的。其中,新疆农业大学中少数民族的学生主要来源为新疆南北疆地区,少数为面向全国招生民考汉学生,分别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满族、蒙古族、乌兹别克族、锡伯族、壮族、畲族、苗族、东乡族、侗族、土家族、朝鲜族、塔吉克族、瑶族等17个少数民族。而在少数民族学生中,每年不同族别的学生也比较稳定(图1),其中排在前3位的为维吾尔族69.43%,哈萨克族22.03%,回族2.79%。

  2.研究生教育。新疆农业大学自1981年获得草学硕士学位授权就开始陆续面向各民族进行研究生招生。从2000―2016年,新疆农业大学招生的研究生可以看出,在研究生培养层次上,少数民族比例较本科大幅度下降,研究生主要以汉族学生为主。新疆农业大学158名硕士中,少数民族学生仅占23.42%,分别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俄罗斯族、蒙古族、满族、东乡族、畲族、柯尔克孜族等9个民族。同时,新疆农业大学中研究生少数民族生源中大部分来源于农业推广硕士、推免生、民考汉的学生,直接由本科班少数民族生考入的较少。各民族硕士所占总人数比例如图2,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维吾尔族6.96%,哈萨克族7.59%,回族2.53%。   2000―2016年,新疆农业大学录取的79名博士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较硕士又有所下降,仅占17.72%,分别为维吾尔族、满族、白族、回族4个少数民族,且主要是维吾尔族学生,占总人数的12.66%(图3)。

  三、新疆草学专业少数民族教育存在问题

  1.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新疆经营草地资源的牧民大多居住在天山、阿勒泰山、昆?錾降壬降啬燎?,主要涵盖有23个牧业县(市)和14个半农半牧县(市),牧区县(市)数在全疆县(市)总数的42.5%,牧区总面积为64.95万km2,占全疆总面积的39.1%,牧区人口总数为447.44万多人,占新疆总人口的23.85%,其中近3/5为少数民族。特别是从事草原畜牧业的90%以上为少数民族。而目前新疆农业大学培养的草学专业中的本科生近40年的平均人数为54人/年,近17年硕士生的平均人数为9.29人/年,博士生的平均人数为4.65人/年。其中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分别为31.32人/年、2.18人/年、0.82人/年,可见在高水平人才培养上与经营管理草地资源的少数民族人数比例相差甚远。因此,无论从新疆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和牧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上看,还是从新疆草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来看,都必须加大新疆农业大学草学专业高等教育的规模。

  2.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数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随着新疆地区草地资源的严重退化,牧区生存的环境也日益恶化。再加之缺乏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指导生产,导致大部分牧民处于生活贫困的状态。新疆23个牧业县(市)中,11个被列为国家、自治区级贫困县,新疆牧区已经成为新疆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无论是退化草地的治理、人工草地的建设、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等都需要专业化的技术队伍,而少数民族学生应该是其中最大的生力军。新疆草学专业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基本来源于偏远牧区,底子薄,家庭贫困。再加之受语言、传统学习理念、固定的教育模式等的限制,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质量始终较低,课程成绩不理想,留级率较汉族学生高,且本升硕、硕升博的人数屈指可数。因此,从不同途径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新疆农业大学的当务之急。

  3.少数民族学生专业思想需要进一步稳定。少数民族学生从草原中来,将来若再服务于草原,对草业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从新疆目前草业教育、研究、企事业单位来看,少数民族人数所占的比例较低。例如新疆农业大学中草业少数民族教师的比例仅占16.00%,畜科院草业研究所少数民族研究人员以及新疆草原总站少数民族工作者均占各单位总人数的35%左右,这不但与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质量有关,也与目前各单位倾向于聘用高学历人才的聘用制度有关。县乡级草原工作者少数民族人样比例会有所增加,但相当一部分并不是草学专业毕业的,这大多取决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观念。因此,稳定少数民族学生专业思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培养少数民族草业人才的关键之一。

  四、草学专业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对策

  1.教育理念。以“立足新疆、服务新疆、突出区域特色、发挥优势”作为草学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凝练与发展草地资源与生态、饲草生产与育种、草坪建植与管理的学科方向,同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草业技术为主线,创新本校草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模式,从而着力提高草学专业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育层次。本校在未来应逐步提高与稳定草学专业人才的本科教育,推进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其中,在草学专业人才的本科教育上,应在稳定现有本科生招生规模的基础上,逐年上浮10%―15%,并稳定到培养总人数的65%左右;研究生教育上,应该通过加大推免名额、转变学生学习理念、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来提高招生规模,争取使少数民族学生数量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10%―20%;在成人教育方面,应该通过加大进修,自考本科、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力度,提高本校现有从事草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在招生上,可以对部分族别的少数民族通过定向培养等特殊政策,以增加草业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族别多元化和满足需求。

  3.教育模式。本校采用“三段制少数民族草业人才培养体系”,即“3+M”培养方案,分别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打通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流程,同时在三个层次之间建立分流培养机制。此外,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在本科教育阶段,当学生在校经过3年的专业教育后,可以进入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实习1年,选拔优秀学生直接进入硕士培养阶段;在硕士教育阶段,在校专业教育2(学术型)或1年(专业型)后,可以进入到相关企事业或研究单位实践1年,选拔优秀学生直接进入博士培养阶段;在博士教育阶段,在校专业教育2年后,可以进入到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单位实践1年。

  4.教育制度与政策。本校也应该改革培养制度,在打通基础课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社会需求,因材施教地探索宽进严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灵活学制。提高少数民族师资力量,优化少数民族师资比例,通过攻读学位、进修、在职培训等方式,较大幅度地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有目标地培养本专业高学历人才留校任教。拓宽创新就业途径,通过政府政策支撑,与用人单位实行“定单式+定向式”培养与就业方式,充分保证少数民族教育的针对性和就业的保障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对草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择业和创业教育及指导,邀请各地州草业企事业单位人员来校讲座,增强学生对就业部门与岗位的认识。

立足区域特色 发展新疆草学专业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新疆 少数民族 高等教育 少数 高等 区域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