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三江源生态移民继续教育研究的实践意义论文

三江源生态移民继续教育研究的实践意义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12

三江源生态移民继续教育研究的实践意义

  [基金项目] 青海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045)部分成果。

  【中图分类号】 F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016-2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广布其间的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灌丛及沼泽湿地等不仅在涵养水源、提供饲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调节气候环境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维系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三江源地区是青海省藏族群众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藏族人口占区内人口总数的近90%,群众普遍信教,藏传佛教在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这里地处青、藏、川三省区交界,战略地位特殊,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政治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开展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以及生态移民工程,对于构建我国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而继续教育又是生态移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任务,通过学习、培训,使广大农牧民从根本上脱离传统的放牧生产,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一、相关概念

  (一)移民。移民,中国古已有之。国内外学者对移民的概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还没有一种确切的、统一的、公认的定义。移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移民与社会进步和发展紧密相连。有的学者认为移民是指超过一定空间距离的人群。我国的《辞海》对“移民”一词的释义是:(1)迁往国外某一地区永久定居的人;(2)较大数量、有组织的人口迁移。《英国大百科全书》对“移民”作了如下解释:移民通常是指居住地发生了经常性的变更的个人或团体。《美国大百科全书》对“移民”一词的释义是:广义的移民是指个人或团体有相当长的距离的比较经常性的迁移行动。移民是人口在不同地区或者同一地区不同地点之间的迁移及社会经济系统重建活动的总称。移民一般分为自愿移民和非自愿移民两类。

  (二)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指因生态环境恶化或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而发生的迁移行为。它是近代才出现的。国际上对生态移民的定义最初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因生态灾害而引发的移民,尤其是指中亚一些国家曾经进行的移民;另一个含义则是指“生物在空间的重新分配过程”,是进化生物学上的概念,即迁移。国内专家学者认为,生态移民是指消除平困、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把位于生态脆弱区或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其他地区迁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生态移民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生态移民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或自然保护区内分散居住的农牧民转移出来,使他们集中居住于新的村镇,以达到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三)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院校教育系统整合构成终生教育体系,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国家对继续教育的重视与否、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该国的综合国力的强弱。搞好继续教育对一个国家来说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生态移民继续教育的内容就是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信息、新技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新补充知识,扩大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本职工作的需要。

  二、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概况

  青海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总面积36.3万平方公里,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0.4%。2003年国务院在此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5.23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区总面积的42%。作为保护区建设的配套项目,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同时启动。2005年1月,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1期),同年8月,工程正式启动实施,涉及玉树、果洛、黄南、海南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共4州16县70个乡镇。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生态保护与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支撑三大类,总投资75亿元,三江源一期生态工程于2013年收官。工程实施以来,共有10733户、55773人成为生态移民,为了使生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8年来,省政府先后确定了11项三江源生态补偿政策,包括教育经费保障,异地办学奖补,牧民技能培训,转移就业补偿,草畜平衡等,共建立生态移民区85个。为进一步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1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总投资近160.6亿元。《二期规划》范围确定涵盖整个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包括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全部行政区域的21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镇,共158个乡镇,行政村(含社区)1214个。总面积为39.5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4.6%。二期工程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改善民生,要求在生态建设中同步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增加农牧民收入。

  三、三江源生态移民继续教育研究的实践意义

  (一)对提高三江源生态移民教育培训质量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省、州和县各级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和实施机构明确工作目标与方向,进一步提高三江源生态移民教育培训的质量和目标,创新培训内容、模式、方法和手段,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质量提升。能够帮助生态移民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方法和原则,明确培训的目标、任务与方向,促进三江源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够为相关部门准确把握、认真做好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针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发展、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生态移民生活保障和提高移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等,迫切需要加大技能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提高技能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对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三江源地区开展农牧民技能教育培训是推动三江源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促进三江源地区农牧民转移就业的重大举措。充分发挥技能教育培训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开发民智和促进农牧区劳动力有序转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生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做出积极贡献。通过加大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多方式开展技能培训,特别是要开展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的技术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转变观念,提高牧民的整体素质和牧民的生产生活技能,增强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对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三)对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要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青海是“中华水塔”,西藏是“世界屋脊”,如果把青海、西藏污染了,多搞几百亿的生产总值有什么意义呢?青海在全国是有战略地位的,特别是在生态保护建设方面,如果生态破坏了,对全局是大的干扰,抓好了,中央和老百姓都满意,反之都不满意。”李克强总理也指出:“从根本上遏制生态整体退化趋势,使支撑民族长远发展的 ‘中华水塔’坚固又丰沛。”在三江源地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使广大牧民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意义和重要性,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为三江源项目的实施和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筑牢中华民族生态安全屏障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四)对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具有重大作用。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省份,自古以来就是稳疆固藏的战略要地。在开展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的同时,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成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根基,确保社会长期和谐稳定,为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强基固本。

  (五)对政府部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决策参考价值。开展移民教育培训是加强和创新移民社会管理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移民教育培训对加快生态移民脱贫致富步伐,完善生态移民区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群众素质,改善移民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牧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江源生态移民教育培训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制度、措施等,对于各级移民政府部门提高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六)对其它地区生态移民继续教育培训具有借鉴价值。因生态保护与建设而开展大规模的非自愿性移民,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与建设中必然会遇到的工作。生态移民工作不仅影响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影响政府和群众的关系,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开展三江源生态移民继续教育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移民教育培训质量管理的政策、制度、措施和办法,对于其它地区生态移民工作,尤其是生态移民教育技能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江源生态移民继续教育研究的实践意义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三江 三江源 移民 意义 生态 实践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