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档案管理论文 >> 论隐性知识在档案馆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论隐性知识在档案馆的开发与利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22

论隐性知识在档案馆的开发与利用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大环境巨变下应时而出的管理革命。知识管理不是一种管理时尚,而是一门新兴学科。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1]在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与应用上,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利用在整个知识管理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档案馆的主要任务是接收与收集档案,并提供档案为社会各方面利用。换言之,档案馆主要是对各种显性知识收集、整理与利用。为了更好地管理显性知识,充分发挥档案馆提供档案为社会服务的特性,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对档案馆中得隐性知识进行开发与利用。

  1 档案馆隐性知识的含义及分类

  隐性知识的概念最早由Polanyi于1958年在其代表作《个体知识》(The Study of Man)中首次提出。[2]之后许多学者从心理学哲学角度对其产生、获得、传播和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隐性知识被认为是一种难以直接物化、难以机械复制的知识。同显性知识相比,主体性、个体性是隐性知识的显著特点。[3]

  档案馆为了更好地提供档案社会服务,在开发档案馆的隐性知识的时候应该不仅关注档案馆内人员或团体的隐性知识,而且也要关注馆外档案利用者或利用群体的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利用。笔者认为,档案馆的隐性知识主要包括档案馆馆员工作中隐含的隐性知识、档案馆组织机构中隐含的隐性知识、档案利用者的隐性知识、档案利用群体的隐性知识等四个方面:

  (1)档案馆馆员工作中的隐性知识。主要是指档案馆中每个馆员在长期学习实践工作中积累的技能、知识与经验,这些技能、知识与经验是每个馆员的潜在素质,不易传播给其他人。

  (2)档案馆组织的隐性知识。是指在每个档案馆在工作过程和对外形象构建中的经验等。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在日常工作中馆员间的隐性知识的传递与学习,形成本馆特色的工作经验或工作思想;二是档案馆在对外建设中,本馆自身形成的建设经验。

  (3)档案利用者的隐性知识。主要是指档案利用者在利用方面上的习惯偏好,获取资源的策略与途径等利用者自身个人获取档案显性知识的模式习惯。

  (4)档案利用社会群体的隐性知识。是指档案利用各个群体的利用重点及偏好的内在经验。比如科技人员对科技档案的需求,历史学者对偏记录历史的档案的利用需求等等。

  2 隐性知识在档案馆开发与利用的模式

  隐性知识的开发利用其实质是隐性知识显性化和隐性知识的贡献与创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是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的开始和源泉。日本著名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认为知识创造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社会化、外化、整合和内化,这四个阶段可以呈螺旋型不断循环上升。[4]根据野中郁次郎的模型,档案馆的隐性知识主要侧重于以下两个模式进行开发与利用:

  (1)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间的转化是个体在社会共同活动中交流共享隐性知识的过程。档案馆馆员之间进行业务交流,使对方的隐性知识化为已用。档案馆与档案馆之间进行业务学习与指导,通过馆间的学习与借鉴,并与自身馆情相结合,形成更符合自身档案馆的建设模式。通过档案利用者及利用群体进行反馈信息调查与研究,挖掘档案利用者及利用群体利用过程中的隐性知识,提供讲座或其他社会活动形式,引导档案利用者间的交流利用经验,通过对这种隐性知识的挖掘,档案馆可以提供更有效率的知识服务。

  (2)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它是将主观知识变成客观知识的过程,并将转化的知识传授给他人。通过档案馆内馆员、档案馆整体的经验的总结与提炼,使之显性化。挖掘档案利用者与利用群体的隐性知识,通过调查表或者其他形式,将其利用需求、利用模式等显性化,便于档案馆为有针对性、高效的提供档案服务提供行动指南。

  3 隐性知识在档案馆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开发与利用档案馆中的四类隐性知识的主要途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切入点实施:

  (1)完善档案馆隐性知识管理机制。完善信任的心理机制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不同于传统的生产要素,知识交换是建立在人们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自愿合作,隐性知识的交换与共享更是如此。将激励机制引入档案馆的建设中,可以鼓励和刺激馆员、档案馆、档案利用者和档案利用群体参与到知识管理中,并将他们所持有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共享与创新。在隐性知识管理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各个档案馆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渐建立健全本馆的有效激励机制,要努力将激励制度构筑在公开、公正和公平原则的基础之上。

  (2)积极展开业务交流与指导。重视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积极组织馆员参加职业培训和进修学习,提高馆员获取新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积极开展馆内业务交流,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档案利用者与利用群体的调查与指导。档案馆开展各项服务,利用者都会留下利用资源的相关信息,包括档案类别、资源查找习惯等。通过对这些零散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分析,分析利用者类型,所需资料类型、利用者满意度等,从宏观上可以掌握档案馆的整体运作情况以改进档案馆的服务,从微观上则可以为利用者开展个性化的服务,实现优质的档案服务。

  (3)建立虚拟平台,提供便捷的交流空间。建立馆员、档案利用者等的交流平台,实现知识寻求者、知识提供者与知识源之间的交流。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及时的传送与利用达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档案馆系统可构建一个大的交流平台对档案利用者进行馆藏介绍与利用培训,档案馆主页设置专题讨论区或者论坛之类,实现档案利用者及档案利用群体隐性知识的共享等。   (4)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档案利用者与档案提供者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应用的身影无处不在。如:因特网、内部网、数据库管理系统、传播技术、推送技术、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技术、知识共享技术等。从内部网的建立到全球知识的共享,从交流平台的构建到利用者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从隐性知识的管理到知识库的建立,隐性知识的有效开发和利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加强对档案馆隐性知识开发利用的理论的研究外,也要在重视信息技术在档案馆隐性知识开发利用中的应用。

  4 隐性知识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条件支持

  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利用,是将分散于档案提供者和档案利用者脑中的知识进行管理,是知识管理活动的关键 。它是建立在信息管理基础上的更高级管理,强调的是如何设计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得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之间联系起来,在知识共享基础上进行的大量的知识创新。在开发利用档案馆隐性知识时应该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这个问题,综合考虑隐性知识的共享与创新,其开发利用还需要其他诸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因此,笔者认为,对档案馆隐性知识开发利用的支持条件主要是:

  (1)档案馆隐性知识共享利用的环境建设。营造档案馆的文化氛围,提供馆员隐性知识的学习与交流。档案部门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部门文化,鼓励人们共享知识。各级档案部门要打破或者削弱各层次馆员间等级界限,使管理更为扁平化,创造有利于隐性知识的快速传播转化、共享和创新的网络式结构,增进馆员间隐性知识的交流。同时也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及规章制度的支持。实行政策规定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馆员养成自觉意识和团队精神,使隐性知识开发利用在有序环境中进行。

  (2)隐性知识开发利用的技术支持。在隐性知识开发利用的途径中,笔者已提到信息技术的支持。在此再次提及,是因为技术支持作为隐性知识开发利用的途径,也是其更好发挥作用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所以在这里强调技术对隐性知识的支持作用。通过网络可以加强档案馆与外界的联系,促进馆际交流与资源共享,档案提供者与利用者隐性知识挖掘与利用;通过内部局域网可以实现档案馆内部的信息交流,促进档案馆员之间的业务协作与知识共享。

  5 结语

  完善档案馆的职能、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利用的需要以及更优质地提供档案服务,加强对档案馆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利用是必要手段。将档案馆中存在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是档案馆提高自身工作与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与方法。笔者就档案馆隐性知识的分类、档案馆隐性知识的转化模式、开发利用档案馆隐性知识的途径方法以及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的条件支持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望探究档案馆隐性知识的开发利用,更好地发挥档案馆提供档案的社会服务职能。

论隐性知识在档案馆的开发与利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档案馆 隐性 档案 知识 开发
最新档案管理论文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浅谈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钢铁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讨
浅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革方向
浅析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及其策略
浅析新时期农业科研档案价值实现途径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
新时期领导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建设研究
新时代信息数据化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创新思
热门档案管理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档案创新服务
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如何推行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浅议电子档案的整理与保护
试论档案工作中的保密
推动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思考
电子文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试论档案工作中的保密
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谈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现行文件与档案管理中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