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探析高职高专“德、才、法”协同培养的新模式论文

探析高职高专“德、才、法”协同培养的新模式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24

探析高职高专“德、才、法”协同培养的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221-01

  一、幼儿教师培养现状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四川幼专)是一所专门培养幼儿教师为主的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幼儿教师毕业以后走向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及幼儿家长普遍存在对幼儿教师的技能素质高度认可,但缺乏成熟的法治思维及创新能力。新时期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教学技能知识,更要提升软文化实力。大学的功能在于培养合格的高等人才,人才质量的评价标准关键在于社会、在于人民对于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认可程度。无论是用工单位还是幼儿家长,普遍已经提高了对幼儿教师的期望。目前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总体评价还是停留在能够看好孩子、幼儿教师总体素质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较弱等,对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认可程度不高。而社会的认可程度反过来对于幼儿教师来讲也无形之中会挫伤职业认同感,在职业过程中较容易形成职业倦怠感,从而对幼儿教师成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发展态势。如何破解这一发展难题已成为摆在幼儿教师培养的首要问题。

  二、“立德树人”基本内涵、意义以及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具体要求

  立德树人意蕴双重,既有立学生之德促其成长之意,又有立教师之德促其育人之蕴。立德树人导向鲜明,“立德”是前提、基础,“树人”是目标、方向。“立德”为“树人”,欲“树人”,先“立德”;欲“立德”,先立“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赋予的重要操守,筑牢德性修养,方能夯实职业根基,彰显世范效应,保障育人效果。[1]作为未来对幼儿教师的道德要求,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随着中国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道德培养目标越来越清晰。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这是在新时期下对幼儿教师道德培养的一个新目标。特别是针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及综合素质欠缺等新问题提出了清晰的解决目标。2013年11月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同志在《中国教育报》发表题为“坚持立德树人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一文,文章中深刻指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看人才培养的质量。就高等教育来说,落实“立德树人”,最根本的是坚持一切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

  因此,树立高度的道德感和激发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对于幼儿教师的职业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幼儿教师道德素质的提升不仅影响学前三年的教育质量,更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只有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才能更好的适应学前教育变化的新形势,才能更好的服务学前教育事业。

  三、“法治意识”基本内涵、意义以及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具体要求

  法治意识是法制素养的基础,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它决定着一个人在生活、工作当中的方向选择,关乎社会的长治久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党和国家一直把对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高校法制教育非常重视。回顾中国普法教育的过程,新中国法治建设在建国初期并不完善,法治建设及普法过程崎岖坎坷。直到1995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司法部在《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要求“高等学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为核心”,才真正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作为大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来实施。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意见》中再次强调了法律基础课的重要使命。随着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大潮的兴起,高等学校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高校俨然成为一个普法教育的主阵地,成为提高普法宣传质量的重要途径。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中明确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列为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必修课之一。2012年,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倡构建法治社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全面提出“依法治国”战略,高度树立起法治意识,建设法治国家,党中央一些列的普法举措都在努力宣传法治,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系列的举措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对于高校而言,如何能够在大学教育当中教会学生运用法治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成为大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之一。[3]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较短,在突出以培养技能为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高专院校当中,很难树立起较强的法治意识。

  四、探索 “立德树人”与“法治意识”协同培养的新模式,着力打造适应未来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技能为主的核心竞争力正被以综合素质为核心竞争力的人才所替代,如何破解高职高专培养的正确方向,成为当前摆在高职高专院校当中的首要问题。从国家的发展规划上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在于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更好的适应今后所从事的职业要求。高校在培养的过程中也在因材施教,将党和国家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具体化、现实化。

  四川幼专也在培养人才方面改变着传统模式,在深化改革的过程当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笔者以四川幼专为例,在打造未来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过程当中,以道德素养、技能水平、法治意识为打造平台。创新培养的主要思路就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不断提升职业技能;以道德素养培养为依托,不断提升教师内涵;以法治意识培养为基础,不断提升法律素质,强化川幼学子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在此指导思想下,2015年四川幼专开启深化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之年,思想政治课教学部以此为契机,强化与系部加强沟通和交流,以便强化在校幼儿教师的培养。对于道德品质的培养,建立以课堂为依托,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将学生带入实践之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一是开展专题化教学推进活动,每周实施集体备课制度,对如何将道德意识转化成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辨,将社会频发的现象引入课堂,将学生化整为零,提出见解,针对课堂所反应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正确引导,不但打破了课堂枯燥乏味的教师单讲、学生单听、听完了事的枯燥局面。二是强化实践教学。不断丰富、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能力。在课程设计上深入浅出,确保实践教学课时的前提之下,积极利用地方资源平台,打造多处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将学生带出课堂、带出校园,带入园企,形成“走出去,深进去,有所思,有所学”的实践机制。三是开展系列讲座。紧紧围绕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讲座;充分把握普法宣传日、新法颁布实施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系列普法讲座,针对目前及今后生活、工作上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专题化讲座。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四是加强对学校普法社的指导。社团在学校的管理和宣传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团的主体是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融入普法宣传之中,对于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作用。[4]为此,专门派出具有法律知识背景的教师对普法社的发展和活动进行指导,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新知,三年有收获的良好局面,在法律氛围的熏陶下逐渐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结束语

  技能培养是主线,道德水平提升是内涵,法律氛围熏陶靠环境。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幼专的特色实际,探索出提升德、才、法协同培养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以综合素质为核心的竞争力,才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探析高职高专“德、才、法”协同培养的新模式

论文搜索
关键字:高职高专 高专 高职 协同 模式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