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浅议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论文

浅议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27

浅议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美国当代著名法学家伯尔曼在其代表作《法律与宗教》中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强调了在全社会高度弘扬法治精神。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重要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顺利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以全社会对法治的信仰和敬畏为前提,则必须积极培育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精神再塑造和崇尚规则之治的应然之策。

  一、法治文化的内涵

  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法治文化的内涵有多种解读,其共识性的观点是:法治文化是体现民主、自由、公平、正义、人权、平等等价值,以法律的制度结构和观念结构为主要内容,以自觉执法、守法、用法等行为方式为表现形式的法律文化类型。我们认为,法治文化是以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治价值取向为主要内容的长期社会化的文化形态,它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它的核心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法治文化意味着法治精神的普遍化实践。对法治文化的理解,应包括如下方面:

  1、法治文化的核心是培养法治信仰

  卢梭曾言: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人们的心里。法律之所以获得一体遵守,不仅源于它的强制性,更源于人们内心的信仰。法治信仰是法治文化建立的基础,是人们内心对法治的高度自觉地认同和崇信,在这一前提下,所有社会活动均按照法治的精神运行,这也是一个国家实现法治化的一个基本前提。否则,没有对法治的高度认同和崇信,法律就会如一纸空文,丧失权威,法治文化建设也只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2、法治文化的关键是规范约束公权力

  法治的本质是通过对公权力的规范和制约来保障公民的私权。因此,规制公权是法治文化建设的重点所在。以政府为代表的公权力主体的行为不仅要受到法律规则的限制,而且也必须受到公民私权利的相对制约。权力必须尊重权利及其法定界限。遵循法治文化的基本精神,一切公权力的行使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并且接受严格的监督,一切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权力的依法规范行使对法治文化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并通过对公民私权的保障,形成法治文化建设的凝聚力。

  3、法治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保障公民私权

  现代法治的核心要义之一是民权至重。因此,必须以权利本位的理念培育建设法治文化,并使之成为现代民主法治的基石和制度归属。法治的根基在于人民,只有广大的人民普遍具有依法治国的心理和素质,现代法治的实现才有了根基。因此,法治文化必须以保障公民私权利为最终价值追求,而只有广大的人民形成现代法治的观念和权利为本的意识,法治文化建设才有了力量来源和实现动力。

  二、当前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贯彻落实,法治文件建设成就显著。但由于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法治观念的不足及受现实因素等影响,当前法治文化建设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公民法治信仰普遍缺失。

  1、部分党员干部迷恋“权、钱、名”,带头违法

  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但部分党员干部在做决策及处理问题时仍存在重政策轻法律,重批示轻法律,重关系轻法律,重结果轻程序,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滥用行政权、司法权的现象,对法治精神构成极大破坏。

  2、部分群众“尊法敬法”意识淡薄

  部分群众“尊法敬法”意识淡薄,“信访不信法、信官不信法、信闹不信法”;遇事找熟人、走关系等现象较为普遍;钻法律空子、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层出不穷;一些地方“工闹”“医闹”“拆迁闹剧”等情况比较严重等等。

  造成部分干部群众信仰缺失、法治观念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一是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人治思想色彩浓厚,传统文化重礼轻法,甚至耻法惧法,对权力充满敬畏,很多人信仰人际关系而非法律,“法不责众”心态严重,法律底线屡屡被突破;二是当前法治宣传重形式、轻实效,节日宣传多、长效机制少,传统方式多、创新措施少,出去宣传多、请进宣传少;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客观造成了“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后果,不同程度削弱了法律的权威。

  三、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

  法治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植入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之中。一个社会能否实现法治,关键在于法治文化的成熟度。因此,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积极培育必须找准着力点,遵循其实践路径规律。

  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全民尊崇法治的社会风气

  法治文化的形成和建设是以广大民众对现代法治具有高度自觉的崇信为基本前提,所以全民法教育必须以公民法治理念的提升为中心任务,将法治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公民对法治发自内心的尊崇,内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法治本身所具有的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是全民法治信仰的价值来源,正是基于对法治价值的高度认同,全民才会自觉自愿的尊从法治。当前应充分利用“六五”普法以及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等良性法律实践教育活动,逐步培养全民对法律的自觉意识,提高全社会的法律素养、塑造全民的法律信仰自觉,促进法治文化的形成。

  2、提高立法质量,构建良法善治的制度格局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这是构建法治文化的制度基础。制定法必须以人权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才能成为全社会普遍尊从的善法,法治信仰才能得以确立。但是当前立法领域还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必须通过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进一步完善立法体制加以解决。法治文化建设的直接意义就在于使其本身蕴含的法治精神得到充分的实现,从而增强法治的尊严、权威和公信力。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如何更好体现法治的公平、正义等价值追求,从而更有效的规范约束公权力,使公民的私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最终构建良法善治的社会制度。

  3、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形成依法治权的制约机制

  法治是在法制之下,所有的权力运作皆依法运行;在法治之下,任何人的权力都是有限的,最高领导人也不例外;在法治之下,所有人的职权行为都对法律负责。法治文化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是与专制政治根本对立的。权力是把双刃剑,很容易被滥用,所以必须对其行使加强制约。现代民主政治的的核心是人民主权、权力分离和相互制约。因此,法治文化建设必须以现代民主政治价值追求为根本价值取向,以形成宪法法律至上、约束公权保障私权、严格公正执法和司法的法治实践为基本依托。

浅议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论文搜索
关键字:法治 社会主义 主义 积极 社会 文化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