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学生民族团结认知现状及教育对策论文

高校学生民族团结认知现状及教育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06

高校学生民族团结认知现状及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1-0192-02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既是国家稳定的根源,也是国家所追求的目标。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最后就是中华民族的团结。民族团结认知是指个体(群体)对民族团结的内涵、意义以及实现途径等的理解与接纳。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推动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要提升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其前提是让其形成正确的民族团结认知,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民族团结的认知现状,再从教育层面提出改变现状的策略措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民族团结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200份,回收1 180份,剔除无效问卷,最终作为研究分析的有效问卷为1 000份。被试学生女生比男生多16人,性别基本平衡。在民族类别方面,汉族学生747人,布依族28人,壮族21人,侗族37人,回族21人,仡佬族22人,苗族55人,土家族35人,水族16人,黎族7人,白族11人,其中汉族比例为74.7%,少数民族比例为25.3%。在专业分布方面,选择了汉语言文学英语等14个专业,涉及了文科、理科、艺术类各个领域。总之,本次问卷调查的抽样是合理科学的,所得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比较能如实反映当前高校学生民族团结认知的现状。

  (一)高校学生对民族团结内涵的认识

  有65.5%的学生知道民族团结是指民族之间的团结和民族内部团结以及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但也有22.3%的学生对民族团结内涵的认识不全面,仅仅局限于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而12.2%的学生则更是认为民族团结就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

  (二)高校学生对民族团结意义的认识

  有59.4%的?W生能正确认识到民族团结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即“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但也有28.1%的学生对民族团结意义的认识不清楚;有9.5%的学生认为民族团结的意义在于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对于人口占大多数的汉族来说,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而3%的学生却从汉族发展的角度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认为民族团结主要是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少数民族地区资源”。这些理解,其出发点都是站在某一民族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是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的角度来看待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三)高校学生对民族团结现状的认识

  有57.6%的学生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凝聚的大家庭;但有21.2%的学生认为中华民族内部并不团结;另有21.2%的学生认为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相比,在凝聚力方面还有待提高。这一统计结果显示,尽管大部分学生对当前我国民族团结现状的认识是符合现实情况的,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了解并不全面。

  (四)高校学生对实现民族团结的途径的认识

  对于当前促进民族团结的途径,选择人数最多的是“各民族之间互相尊重”,其次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落实好政策”,排在第三的是“其他”。这些数据表明,高校学生能够把握影响民族团结的一些现实因素,看到了当前促进民族团结的基本途径。但是,只有17.6%的学生选择了“打击破坏民族团结的各种势力”,这一点说明,很多学生对于今天中国的民族团结问题缺乏现实的深入分析与理解。

  二、高校学生民族团结认知现状的成因

  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在民族团结的认知方面存在一些偏差或不足,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自然不是单方面的,但是,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而言,之所以在一些民族团结问题上认识不清或不全面,学校教育的不到位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

  有52.6%的学生对民族团结相关知识的了解是通过学校教育,剩下的47.4%的学生则主要靠家庭、社会或自己的学习来了解。这一结果说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在增进学生对于民族团结的了解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此外,有54.3%的学生选择在大学期间老师只是“偶尔提到”有关民族团结方面的知识;而14.6%的学生则干脆选择了“没有提到”;只有26.7%的学生选择了“讲过两节课(或更多)”;有4.4%的学生选择了“讲过一节课”,这些数据显示出高校缺乏对学生进行有关民族团结方面的教育。

  三、加强高校学生民族团结认知的教育对策

  (一)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增进对民族团结的了解

  1.搞好入学教育

  在入学伊始,由学校、学院两级党团组织开展不同层面的新生民族团结教育,由主管学生思政工作的主要领导或思政教育专家向新生讲解中华民族历史及民族团结的传统和重要意义,也可以邀请身边的民族团结典范在各学院进行巡回演讲和做报告,讲述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潜移默化地使各民族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深切感受到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2.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针对各民族学生不同阶段的思想特点,要认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地方文化专题”课程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是讲好“地方省情”,让各民族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树立民族团结的大局观念,深刻认识其极端重要性。三是结合实际,开设民族团结教育特色课程,如“少数民族文化风情”。   3.加大少数民族文化宣传力度,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

  课堂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引导和知识上的供给,以促成学生对于民族团结问题的理性认知,这一认知是决定学生心理、态度、行为取向的关键要素。但理性认知往往是生硬的,还有必要通过活动来促进民族团结观念的鲜活化。可以开展种类繁多的活动,如通过举办文艺会演、双语演讲比赛、民族团结图片展、节庆类活动、体育类活动和知识类活动等各类主题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民族团结真正深入人心、扎根学生思想 。

  (二)建立并完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1.加大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投入

  高校要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细化流向。一是设立“民族团结”专项奖学金、助学金,用来奖励和帮助那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二是针对贫困民族学生采取减免学费、辅助贷款等形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省内优秀企业设立少数民族专项奖学金和助学金,增大奖励和帮扶力度。

  2. 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学生党支部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作用

  学生党支部应开展评优树模活动。每年、每学期对学生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和全面考核,将民族团结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通过评优活动,在学生中营造一种积极的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3.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团组织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辅导员是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因为他们战斗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和学生生活学习在一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要将民族团结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辅导员(特别是汉族辅导员)要和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心与心的真诚交流,全面、深入、快速地掌握他们的思想脉搏。

  4.开拓信息领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新天地

  网络是传播思想文化和提供交流的主要途径。我们可以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优势,在相关教育网站和校内网站开辟民族团结教育专栏,丰富栏目内容,以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班级QQ群、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工具,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于学生每个QQ留言、电子邮件,老师都应认真地阅读,争取在第一时间答复学生的问题。在工作中笔者发现对于学生的问题答复得越迅速,学生就越愿意向老师诉说更多的问题,这样学生谈话的主动性也会越来越高。少数民族学生因为大多数来自民族地区,上大学之前都用民族语言进行交流,他们与老师进行沟通的时候,往往会因为紧张或者激动而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目的,如果能够让他们写下来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学生既可以通过写的过程梳理自己的思路,还能够与老师进行充分的交流。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交流的便利也是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体谅学生的一项举措,交流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与学生有效地进行沟通,并帮助他们迅速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

  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也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校园稳定,更有利于民族团结大局和中华民族的?ゴ蟾葱恕?

高校学生民族团结认知现状及教育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认知 对策 现状 民族 高校 学生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