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思政课研究型教学模式实现路径研究论文

高校思政课研究型教学模式实现路径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16

高校思政课研究型教学模式实现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210-03

  随着知识创造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来源,高校思政课传统的“灌输―接收”的知识传输模式日益受到挑战,适应社会创新需求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成为必然要求。与传统教学相比,高校思政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要素和组织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并对师生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有效实施需要以师生理念、角色、教学方法、学习模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转变为前提和支撑,而这些转变又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研究型教学模式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使高校思政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高校思政课研究型教学模式面临的困境

  (一)教师的研究型教学理念和能力有待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行探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1]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也正是思政课研究型教学理念所倡导的。但是,很多高校思政课教师依然坚持以教师为主体、以灌输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一本书、一言堂、一张考卷定乾坤的教学模式里,教学内容多年不变、教学方法多年不变、考核方式多年不变。即使有少数思政课教师接受了研究型教学理念,运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但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研究型教学中教学主题如何确定、教学情境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何互动、学生研究兴趣如何提高等方面要求教师不仅要融会贯通地掌握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不仅要传授现成的知识,把理论讲明白,还要能根据知识点设置合适的学习情境和案例来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研究。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思政课教师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综合素质提升也是研究型教学实施的难点之一。

  (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研究能力有待提升

  思政课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和研究专长,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课程内容为导向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自主研究,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认识世界的学习活动。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主动探索知识和研究问题。但是,目前的大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历经小升初、初升高的多年苦读,早已适应了被动灌输的学习模式。这种学研究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实践性和研究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大学生的参与、探索和创新精神;泯灭了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望;弱化了他们的自主性、批判性和研究精神,培养出的是知识的存储器,而不是个性鲜明、棱角分明和有创造力的学生。这种灌输式的学习模式直接导致学生到高校后依然摆脱不了对教师的依赖,追求考试通过即完成学习,习惯于“等、靠、要”的学习方式,即等教师讲授、靠教材内容、要现成结论,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主动参与意识,自主研究能力较差,选择了研究主题后也不知道如何开展研究,适应不了研究型学习模式。

  (三)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和互动有待重新把握

  研究型教学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高质量的对话[2]。这种互动和对话则需要建立在师生之间角色重新定位的基础上。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单向对立的关系,而是平等对话的朋友关系,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创造知识、产生精彩观念的过程。在这种关系下“教师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实现了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启发引导上,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自主研究上,思政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在平等和尊重彼此间的独特性的基础上发挥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相互交流、合作创造知识的过程。但是,在传统的思政课课堂上,师生之间是纵向传递知识的关系,教师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系统地讲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者和传授者,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系统地听讲,是忽视个性的被动接收者。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师生之间的关系导致了教学的控制取向和机械性质,扭曲了教育的本质。

  (四)客观教育环境和?l件有待完善

  研究型教学具有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复杂特点和多样化模式,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必然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首先,从课堂规模来看,目前高校思政课课堂大多百人以上,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也不利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开展。即使让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开展研究,也往往由于团队过多,教师指导和监督有限,团队成员分工不均,研究质量难以保证。其次,从教学评价来看,研究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情况,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研究能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研究成果往往是多元的、非标准化的,如何采用发展性考核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研究成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再次,研究型教学模式也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准备教学,而且研究型教学的实施范围包含了课内和课外更广泛的空间,这就对教师工作量的衡量提出了挑战[3]。现实中很多教师往往面临教学和科研、课上与课下等时间安排上的矛盾。

  二、贯彻三个“三”原则,提高思政课研究型教学的实效性

  (一)教学形式坚持三个强化

  首先,强化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三种倾向:第一种倾向是脱离教材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或者根据教师兴趣设置教学内容,或者把思政课讲成形势政策课;第二种倾向是完全按照教材体系,照搬教材内容讲课,枯燥无味;第三种倾向是重视课程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但学术性相对不足。为避免以上倾向出现,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要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研究与实践,找到既立足教材体系,又不简单地照搬教材内容的设计原则,做到思想性、趣味性、学术性的有机统一,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合理转化。另外,教师要精炼内容,突出重点,就是要“少讲、精讲”,充分体现“学理论要精” “要管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划分、归类和整合,突出课程的教学目的,结合社会实际、结合热点问题来阐述理论。其次,强化案例教学,灵活方式。目前案例教学法已在高校思政课的课堂上广泛应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下,仍然可以采用典型案例作为教学的载体,引导学生对一些案例和社会情境进行研讨,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形成独特的见解或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政课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的案例教学可以突破课堂界限,运用课堂案例教学、现场案例教学、实践案例教学等多种模式;突破校际界限,通过文字型教学案例、多媒体教学案例等多种形式构建案例教学共建共享平台,满足教师日益多元化的精品资源需求,解决优质教学资源的研发、集成、运用、共建共享的创新发展模式问题。最后,强化实践教学,打造特色。在思政课研究型教学模式下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探索实践教学规律,总结实践教学经验,以特色实践教学提高理论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可以包括“假期社会实践”和“平时主题实践”两种模式。“假期社会实践”可以与教务处、校团委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项目相结合,采取“点面结合、课题立项”的方式,联合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平时主题实践”可以建立各类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也可以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   (二)课堂教学坚持三种方式

  思政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以研究为理念推进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研究和探讨。因此,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应坚持三种方式:第一,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型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会主动把知识和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往往以“问题”为先导,采用师生互动、问题研究等形式,共同探讨研究难点、热点问题。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生成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获得研究成果―评价与反思几个步骤。在这里,“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的出发点;问题逻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的关键点;问题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的落脚点”[4]。第二,以讨论和陈述为形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若干次讨论,讨论的方式和内容因课因学生而异,如个人主题讨论、分组讨论、双向辩论、小班研讨等方式,讨论结果以学生陈述的方式呈现。讨论过程如下:确定研究主题―个人研究或组成研究团队―开展研究―获得结论―陈述和汇报。研究方式可以是查询资料、调查访问、数据分析、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讨论和陈述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为每个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和舞台。第三,以教学情境为载体。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为学生设计研究主题,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场景中激发研究热情、唤起研究思维,不断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和考核坚持三大特色

  首先,“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相结合,培养研究型学习方式。“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以“探究问题、启迪思维、师生互动、双向交流”为特征,各有侧重又相互促进。“大班授课”以教师为主导,把握课程重点和教学难点,向学生讲清理论渊源、理论体系、重点内容,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小班研讨”以自然班为主体,紧扣学生思想困惑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或围绕精选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实现思政课教学“进头脑”的目的。“小班研讨”成果可以通过“课件展示法”的形式展示出来,其流程为:布置选题方向―确定小组成员―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过程及总结―课件展示(辅助多种形式)―研究成果评价。从课件展示法实施过程来看,学生既是学习实践者,又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活动安排的制定者、学习结果的创造者和呈现者。

  其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研究型教学模式要积极探索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的有机融合,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强大功能和“线上”资源,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的网络平台主要由四个“库”和六个模块组成:在学生体验库中,学生可以在讨论模块进行讨论,也可以将“小班研讨”等讨论环节放在该模块中进行,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学生的研究型学习成果可以在成果展示模块进行展示,供教师评价和其他学生学习。系统资源库中的教学内容模块主要提供任课教师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供学生学习使用。支持资源库中的知识拓展模块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案例、阅读材料和相关网络链接。在线帮助模块由教师在线提供帮助,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后台数据库主要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管理

  最后,“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建立多元考核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一定要改变“一卷定终身”的传统做法,实行开卷和机考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试卷成绩和调研报告相结合、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等。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道德行为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

高校思政课研究型教学模式实现路径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政 研究 研究型 教学模式 路径 模式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