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精心设计数学课堂练习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精心设计数学课堂练习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22

精心设计数学课堂练习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24-02

  作为数学老师,肩负着开启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如何依据教学内容恰当设计各种新颖的练习,有效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直是教师们思考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练习设计上的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练习,用猜想激发创新意识

  “好奇、好动、好想”是初中生共同具备的心理特征。作为一名中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努力创设能使学生积极思考、引发猜想的q情境练习,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跟与系数》的教学中,笔者这样设计以下的问题环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并最终作出结论:

  1、请同学们分别求出下列三个方程① 、②

  ③ 的两根 、 ,并计算 、 、 、

  的值。

  2、请同学们观察在不同的方程中 、 、 、 这四个值之间的关系

  3、猜想:不求方程 的根,猜想 、 的值?

  4、你能用文字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并用等式表示出来吗?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可以大胆作出猜想,并在未知领域得到突破,掌握新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创造性的思维。

  二、设置操作性练习,通过动手激发创新意识

  所谓操作性练习,就是根据知识的本质特征,设计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由此发现规律的练习。这种练习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它常常运用于几何教学之中。

  如在《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时,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扇形白纸,让学生猜想如何将这张纸站起来?老师演示,试着让它横站、竖站都不行,学生感到很有趣,都试着把自己手里的纸想办法站立更长的时间,绝大多数学生尝试都失败了。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实验,发现有学生把纸弯一下再站立在桌子上,可是不多久它还是倒下了,小组成员感到非常惋惜;还有小组讨论说:"先把白纸沿圆心角的角平分线对折,然后半展开,使纸与桌子的接触面呈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就可成功地站立在桌面上了。"教师请这位学生到讲台上给其他学生进行演示,果然,白纸站起来了。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又有一位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老师,还有一种方法,把这张纸卷成圆锥形粘好,它也能立起来,站立的时间更长,更不容易倒下。"教师让其他学生按照他的做法试试看。教室里立刻忙碌起来,连平时最不爱数学的学生也动起来了,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同学们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些?""卷成圆锥再站起来更好。""那圆锥有什么特征?如何计算它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们展开一个完整圆锥,在操作中学生很快发现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和一个圆形,同时也理解了圆锥的侧面积就是一个扇形面积,扇形的弧长就是圆锥的底面周长,扇形半径就是圆锥的母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增强创新意识。比从头到尾的死记硬背要强上千倍甚至万倍。

  三、设计开放性练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中的开放性练习,一般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能引起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练习,或条件不充分,或答案不唯一,或解题策略多样化。开放性练习极具挑战性,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因而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在学《等腰三角形》后设计这样一道练习:一列长度为200米的火车在一条平直的铁轨上行驶,一个人站在道旁的C点观察火车,若记火车的尾部位A,头部位B,请问火车行驶过程中有几个时刻可以使点A、B、C构成等腰三角形,并画出相应的图形。此题是一道不错的开放性题目,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有非常大的好处。

  四、编选阶梯式练习,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说过:例子有时比定理还重要。可见,学生对定理、方法、技能的学习,一般都需要接触到相应的题目,在解决具体题目的过程中才能充分理解、自觉地掌握。因此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有意设计阶梯式的练习,让学生由一个基本问题出发,运用类比、联想、特殊化和一般化的思维方法,能探索出问题的发展变化,发现问题本质,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拓展,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并孕育着巨大的创新潜能。

  如在复习平方差公式时,让学生练习这样一组题:

  1. , 2. ,

  3.

  4.

  在前三个小题解法的启发下,学生很快就能将第4个小题变出如下的两种方法:

  变形1: 原式=

  变形2: 原式=

  显然,变形2要将隐含"1"变为"2-1",过去常常是老师和盘托出教给学生,没有背景、没有过程,学生很快就会淡忘。而这里是在一定情景的启发下,学生思维活动的结果,往往能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同时,也可以看到,变形1跳出了常规思维模式,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五、巧用条件隐蔽型练习,挖掘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各种隐含条件的挖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对隐含条件挖掘越多,学生对隐蔽条件的洞察能力就越强,从而选择、判断、创新等能力也就越强。挖掘问题的隐含条件,可以从条件、结论、图象及解题过程中入手,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巧妙应用,就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快速找到解题思路。

  如在学分式方程后,出这样一道解方程:

  。学生按?惯把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 ,去分母之后,学生发现出现四次方程,不会解,没学过。这时引导学生反复观察方程,展开联想,用心去挖掘被掩盖的隐蔽特征,便能找到简捷的解法:

  原方程变形为

  解得

  该解法新颖、独特,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现。在学生练习时,要找到隐含条件,一定要多多审题。只有把题审清楚了,才能找到更多的隐含条件。对隐含条件的寻找,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随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精心设计数学课堂练习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论文搜索
关键字:着力 课堂 精心 意识 数学 学生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探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