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论文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25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学说的核心。在葛兰西看来,上层建筑包括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政治社会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容易发生变化,而市民社会相对稳定。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很稳固,其原因是资产阶级在市民社会中取得了文化领导权,牢牢地控制了整个社会的思想。无产阶级要夺取革命的胜利,首先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一场革命――夺取文化领导权,革命成功后无产阶级巩固文化领导权。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于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一、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

  众所周知,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中,葛兰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践行者,是国际工人运动伟大的政治活动家。1926年葛兰西不幸被捕入狱,他虽然身陷牢狱,但仍然以革命党人无比坚韧的品格在狱中坚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作,完成了经典著作《狱中札记》。该著作运用全新的视角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了实践哲学和文化领导权理论。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主体是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其路径是阵地战和运动战。

  1、文化领导权的行动主体――“有机知识分子”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属于意识形态的斗争,这一斗争中,谁掌握文化领导权的任务呢?显而易见,不是普通的体力劳动者或工人。掌握文化领导权的人,应该具有一定文化能力,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我们通常称这一类人为知识分子。从广义上讲,知识分子可以界定为“知识分子和非知识分子之间的差别,仅只在于知识分子职业范畴直接的社会作用方面,即是考虑特殊职业活动所在重心的方向――智力工作还是使用神经――肌肉方向。”[1]在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中,不是所有人都能洞察社会本质,更提及不到意识形态领域。从事智力工作的所有人都可以称作知识分子,但是在葛兰西看来,只有那些担负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所以,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是肩负着社会、甚至国家的使命,时刻准备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人,不空谈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正是在此想法下,葛兰西根据社会生产方式的差异,将知识分子分为两种不同类型:“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传统知识分子具有文化上的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的延续性,并且在社会动荡与变革中,始终保持其精神上的独立性。“不同的传统知识分子通过‘行会精神’感受到自己不间断的历史连续性和自身的特性,因此自认为能够自治并独立于居统治地位的社会集团。”[2]无论是传统知识分子,还是有机知识分子,知识分子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集团,无产阶级若想夺取文化领导权,需要发挥有机知识分子的主体作用,不断地宣传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形成全社会共同的价值理想。

  2、文化领导权的落脚点――市民社会

  在对比十月革命和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差异下,葛兰西总结了革命失败的原因,同时,针对东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试图寻找一条适合西方革命的战略结构。俄国十月革命之前,其国家政权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统治,国内的市民社会还处于萌芽状态;而西方的社会已经出现“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存在着调整了的相互关系。假使国家开始动摇,市民社会这个坚固的结构立即出现。”[1]也就是说,政治革命背后潜藏着市民社会这条底线。因此,西方社会要想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需要另辟蹊径,首先便是获得文化权力――意识形态方面的领导权。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与葛兰西的市民社会具有不同指涉范围。马克思把市民社会等同于经济基础,指出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的发展;葛兰西重新进行定位,将市民社会看作上层建筑领域,指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构成国家的政治统治,即思想上层建筑。“一个社会集团在取得政府权力之前能够而且必须行使‘领导权’;以后当它行使权力时,它成了统治者。但即使牢牢地掌握了权力,它仍然必须‘领导’。”[2]其中的“领导”指的是文化领导权。很明显,葛兰西看到革命不一定用暴力手段取得胜利,它也可以利用文化意识形态进行操控,使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文化领导权。在市民社会中,权力体现为“通过教会、工会或学校等所谓民间组织行使的、某一社会集团对整个国家的领导权”,而在政治社会中,权力的表达式则是“用以控制民众使之与一定类型的生产和经济相适应的专政或其他强制机构。”[1]市民社会更多采用温和的手段,主要在意识形态方面进行渗透,统治者无需使用暴力行为,以宣传、教育等方式让被统治阶级自觉地接受管理。这正是文化领导权所推崇的统治方式,以准则形式外化于众,逐渐潜移默化渗透入人们的无意识之中。

  3、文化领导权的实践方式――阵地战

  葛兰西根据东西方市民社会的差异,以及在革命失败的教训下,总结出文化领导权的实践方式――阵地战。阵地战是市民社会最后的防线,它通过运用思想文化的入侵方式,打破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堡垒,从内部瓦解敌人,最终取得文化领导权并获得革命的胜利。在国家和市民社会中,阵地是由学校、教会、工会等组成的集合体,有机知识分子作为文化领导权的核心之一,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时起到引领作用。有机知识分子指导无产阶级以阵地战形式,不断地将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传播给资产阶级,使资产阶级无力抵抗思想斗争,最后服从、认可无产阶级的领导,文化领导权的获取也意味着政治领导权的胜利。葛兰西坚持阵地战的实践方式,在他看来,市民社会具有相当复杂的国家结构,仅以革命斗争形式是很难取得成效的,“在战争中,猛烈的炮火有时看似可以破坏敌人的全部防御体系,其实不过损坏了他们的外部掩蔽工事;而到进军和出击的时刻,才发觉自己面临仍然有效的防御工事。”[2]阵地战的斗争形式复杂、持续时间较长,尤其在文化领导权方面十分明显。文化领导权的夺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文化、思想意识的逐渐渗透;一种观念是否被人们所接受,时间和历史是最好的检验方式。期间,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遍布社会方方面面,斗争始终相伴而生。然而,某种意识形态要想获得统治地位,本质上需要与社会的生产力、经济基础相适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在斗争中占有统治地位。   二、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从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观各具特色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构成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关注不同层面主体的价值愿望的一致性,也要关注不同层面主体的价值追求的差异性。”[3]当前中国正经历巨大的社会转型,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致使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其政权的合法性,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必要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

  1、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宣传方面的主体作用和引领作用

  知识分子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言人,承担着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上层建筑的具体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的统一依赖于领导权提供的有机结合原则,这正是知识分子具有的结合功能。知识分子是社会阶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是社会中从事脑力劳动的群体,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主动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属于人民群众,一定程度上起到教化大众、传播科学知识的作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具体内容,它是价值层面的凝聚,对其他层面具有最高统领作用。同时,国家层面的和谐需要充分发挥有机知识分子的主体作用。知识分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融合主流价值观与大众文化,在领导集团与底层群众之间架起桥梁,打破两者存在的价值张力,有利于形成思想共识。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高度凝练的价值体系,而且受众群体来自不同领域、不同阶层,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在所难免,故而在宣传过程中应处理传播的前提、基础、核心之间的关系。[4]所以,知识分子在传播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运用大众化、科学化的方式表达内容,既不有失理论偏颇,也不一味歌功颂德,对待问题保持科学、公正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知识分子对底层大众的引领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基层群众,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统一的整体。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社会团体的日常生活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稳定器,构建具有凝聚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到社会稳定、民族和国家的富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点,它饱含了社会发展蓝图的美好诉求,体现着现代社会生生不息的凝聚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社会团体包含工会、共青团、妇联、协会、研究会、同学会等社会阶层,它涉及领域广泛,并且能够直接参与民众日常生活。“民?的日常生活点滴不仅是民众体验、认知、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场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生发、凝练成型的场所。因此,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其根本就在于实现核心价值观与民众日常生活的对接,从民众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寻找到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土壤,让民众在日常言行举止中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体认。”[5]因为这些团体来源于社会民众,可以深切体会民众日常生活的点滴,同时,组织和开展一系列贴近民众生活的社会活动,将思想理论内化于民众日常生活点滴,启发民众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不同阶层民众的认同。

  3、以“阵地战”的方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阵地战”是运用思想文化的入侵方式,主动宣扬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打破各种文化势力的束缚,抵制文化渗透行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们行为准则提出的要求,它时刻提醒人们拥有爱国情怀,热爱自己的职业,诚实守信,与人交往保持友好和善意。面对国际间意识形态的相互碰撞和摩擦,导致思想文化发生相互冲突,甚至出现文化殖民现象。由于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正积极宣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阵地战”的方法保护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决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行为。近年来,西方文化不断涌入国内,造成思想文化良莠不齐,先进文化与腐朽文化并存的现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利用网络电视电影、期刊、商品等途径,向我国植入普世价值观,颠倒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瓦解我国的文化堡垒。如今,大众传媒发展模式多样化,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并且受众群体广泛。网络文化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文化糟粕。例如网上交易出现假冒伪劣产品,诚信危机问题成为交往的障碍。同时,一些年轻人崇尚外来文化,不注重区分外来文化的性质,一并为我所用,忽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导致国内文化阵地的缺失。另外,电影电视、期刊等传播方式逐渐趋于娱乐化,造成全社会被虚拟化的氛围所包围,使主流文化丧失主导性,也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因此,我国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对网络、电影、电视、期刊等传播媒介的整治力度,严格控制和主动改造文化传播形式,创造出既符合核心价值观要求,又吸引广大青年群众参与的大众节目,例如中国诗词大会等类似文化节目,不断在创新文化发展模式中夺回文化阵地。除此之外,时刻提醒人民群众对待外来文化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结语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当今社会意识形态发展多元化,我国亟需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大局,倡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充分发挥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主体作用,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有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以全新的视角借助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文化发展需要,吸收适合本国文化土壤的理论精华,加以丰富和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出鲜明时代特色。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论文搜索
关键字:葛兰 领导权 价值观 启示 社会主义 核心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