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与对策论文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与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25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与对策

  高职院校重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重视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引导,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学生管理队伍特别是直接承担管理引导工作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其中的关键,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成效,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因而必须高度重视。

  一、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现状

  作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职责,要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高职院校辅导员,[1]其思想、言行、工作状态对大学生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从实践中看,各高职院校都给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予以了较高的定位,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抓,希望辅导员队伍能切实有效的做好高职学生成长路上的明灯,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但是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时间却是陷入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时刻为学生的安全、学习、心理等等问题忙碌、操心、焦虑,而其主要职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反而着力较少。对高职学生来讲,辅?г贝蠖嗖簧献ㄒ悼危?他们认为辅导员不够专业,不能对自己的专业学习进行辅导,只能管理自己各种杂事,在学生和家长中都有一种误解认为辅导员是“生活老师”,所以辅导员往往难以在学生中树立威信,难以赢得学生足够的尊重和理解;而对辅导员自己来讲,整日忙于处理繁杂的日常琐事,觉得没有发挥专业知识之长,自身价值没有得到体现,没有成就感,在学校乃至社会上的地位远远没有达到心理预期,感觉前途渺茫,找不到准确的职业定位,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同感不强。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强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辅导员中很少有人将“辅导员”作为一个长期事业去做职业生涯和规划,更多的是将辅导员岗位作为一个进校的机会,或是作为一个评职称、晋升等积累资历的过程。归结起来,导致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职业要求高,工作压力大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本身就对学生思想政治管理人员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都较为年轻,而且大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到工作岗位后却要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做出表率并能指导学生,关心学生,处理学生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再加上很多辅导员都是从学校到学校,长期接触的环境都较为单纯,而学生管理工作除了要与学生打交道,还要与学生的家长乃至社会各层面打交道,面临的状况较为复杂,各种学生问题处理的方式、技巧等需要时间的积累。学生管理的高要求和自身管理经验与水平较低的矛盾突出,使辅导员备感压力大,对岗位缺少感情。

  2、角色定位不准,学校地位不高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2]

  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来说,其职能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和管理工作两大块。而现实的情况是:辅导员一方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则要负责学困生帮扶、日常班务、奖助学金的评定、班集体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寝室教室卫生等工作;此外还要接受大量院系两级行政部门安排的服务性工作。大多的高职院校职能部门都有一个误区,凡是与学生的有关事情就都是辅导员的事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辅导员基本上就陷入了繁琐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3]而真正最主要的职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反而被弱化。学校其他老师和学生,看待辅导员就是学生的全职“保姆”,有个别学生甚至直接叫辅导员为“辅导员”,都不叫“老师”,使得他们感觉自己地位低,远不如其他教职工,有些人甚至不愿意告诉校外人员自己的辅导员,对辅导员岗位认同感非常低。

  3、工作负担重,工资待遇不高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的扩招,导致辅导员工作任务重,工作头绪多。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的要求,辅导员要以1:200 的比例配备,有些学校师生比失衡,辅导员要管理的学生超过了规定的比例。学校要求辅导员24小时手机开机,辅导员工作本身就具有时间不确定性,用有的辅导员的话说就是“没有固定的下班的时间”,学生上课,处理日常事务;学生下课,处理学生的各种咨询、谈心、查寝室等工作;一到节假日值班是家常便饭,遇到突发事件,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总是担心学生出事,心理压力非常大。辅导员群体普遍年龄不大、职称不高,但与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相对应的是辅导员的收入不高,而与之对应的却是辅导员在工作中的经济开支较大,联系学生及其家长,有时处理学生突发事情交通费等都需要个人支付;另一方面,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成本不断增加,高职院校教师工资本来就不高,辅导员以青年为主,手里无积蓄,生活开支大,他们普遍感到生活压力较大,这些也使得辅导员对自己的岗位认同感不高。   4、评价体系不完善,发展前景不明确

  高等教育的改革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走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道路。而大多数辅导员给自己未来的规划是转岗或者转行,而在辅导员中不愿意做辅导员的人数比例相当高。目前,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使辅导员工作的量、质没有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单独的考核标准,还未能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考核机制,使辅导员的考核能体现出其工作的特点,能展示其工作业绩。[4]这就使得辅导员工作务虚与务实无差别,做与不做无差别,不能考核出辅导员真正的工作能力。时间一长,就会降低辅导员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此外,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称评审体系、晋职晋级等并未考虑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独特性,未设立单独的评聘系统,使辅导员与专业教师、行政人员在同一标准下进行。辅导员日常陷入在大量的事务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能静心下来进行科研、自我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时间相对较少,相较于专业教师而言,科研方面的成果较弱,在职称评聘、晋职晋级等方面上没有优势。这就导致辅导员对自身的职业发展产生不乐观的职业期望。

  5、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工作难度大

  眼下的社会对职业教育仍旧是存在认知偏差,家长、学生都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不高,成绩好、素质好的学生不愿报考高职院校。到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多数是高考失利的,所以高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普遍存在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生动力不足,组织纪律性散漫、行为习惯不规范等现象。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各种违规违纪现象和思想问题、学习问题频发,辅导员陷入一种无限循环的教育、劝说工作中,短时间成效还不高,给辅导员带较重精神压力,导致部分辅导员容忍度低,脾气暴躁,缺乏工作热情和动力。部分辅导员身心长期在超负荷运转的紧张状态中,工作疲劳,工作中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三、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策略

  要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需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进行。

  1、外因方面

  (1)加强进修培训,提升职业能力。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教育管理经验和能力等方面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努力创设条件加强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充实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实施以老带新,让经验丰富的老师一对一的指导年轻辅导员,使其能较快的、有效地了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尽快提高工作能力,进入工作状态。

  (2)提高待遇,注重关怀,提升职业自豪感。高职院校应制定各种有效政策和手段,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待遇,让辅导员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得到相对应的收入,并解决辅导员在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应根据辅导员职业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的特点,加强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做好思想引导与心理疏导教育工作。同时加强对辅导员的职业培训、进修及学历提高方面等的支持力度,让广大辅导员感到有前途、有奔头。

  (3)科学评价辅导员工作,提升职业认同感。高职院校要做到合理配置师生比,合理安排工作量,减轻辅导员负担,防止过度疲劳。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把辅导员的考核与其他教师的考核加以区分,从辅导员工作的对象的特殊性、复杂性和结果与付出不一定匹配等多方面因素来考虑,体现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和价值;在职称评审建立合理的职称晋升机制,应把辅导员系列与其他系列区别开来,让辅导员在同等的基础上竞争;创造条件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干部选拔,注重从辅导员中选拔优秀分子从事学校管理工作,为辅导员提供多种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2、内因方面

  就辅导员自身而言,也应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能力。

  (1)树立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意识。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辅导员自己也应该给自己积极的心理建构。建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树立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意识。对自己从事的职业要从思想上认同他,接受他,从工作中寻求成就感、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2)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具有专业能力,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就小得多。辅导员应利用空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方式加强学习,更新和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水平,促进自身不断发展,提升自身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水平,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学生教育管理工作。(3)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辅导员工作的要求及其工作特点都要求辅导员应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常识和调适方法。辅导员应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定期进行自我心理调整,正确看待评价自己的工作,避免出现厌倦情绪。此外,辅导员应还应掌握良好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在与学生相处中善于与学生沟通,把握好与学生相处的度,过于亲密则威信不足,过于严厉则不利管理,都不利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做到张弛有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指导师,为他们解决求学、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困惑和疑难,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生成长中获得成就与价值感。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与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辅导员 高职 对策 认同 辅导 现状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