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25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193-02

  社会工作源自于欧美的慈善事业,后来逐渐形成系统的帮助弱势群体以及增进社会福利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诞生于 20 世纪初,经过多年发展,当前全国已有两百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设置了社会工作专业。但面对教育功利主义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压力,社会工作专业面临生源减少与就业困难的尴尬境地,因此需要大力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专业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升。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必须突破以课堂理论知识与实务技术知识为主的传统,构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系统、专业、规范的实践教学不仅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一、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要义

  实践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核心要求,决定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理念认同程度以及专业技能应用水平。构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准确把握实践教学的核心要义,理解实践教学的内在客观性。

  1.灵活多样性。社会是运动而非静止状态的,社会所发生的问题形式多样,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社会工作环境具有多变性和不可控性,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可塑能力等,这些能力的获得决定了实践教学需要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多种教学情境,模拟真实社会生活场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验拟真的教学训练,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合作性。实践教学内容层次丰富,具有系统性特点,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室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志愿服务等。实践教学涉及教师、学生、学校、实习机构、服务对象等多个主体。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时需要协调好不同内容、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形成合力,保证教学效果。

  3.内涵性。所谓内涵性就是要注重实践教学的价值观培养,这是对社会工作者最本质的要求。“社会工作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实践。”[1]在进行实践教学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与技能,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以人道主义为基础的专业价值观,促使学生在理想追求上表现出热爱人类并服务人类、维护正义、促进公平、爱护环境等一系列倾向。

  二、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部分,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发展过程。

  1.初级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入学教育和专业认知学习。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课,对新生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开学典礼、新同学见面会、安全教育、《学生手册》学习、班委竞选等,通过这些活动增进学生对大学校园文化生活的了解,营造良好的班集体凝聚力。专业认知学习是加强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必要环节,包括专业介绍、导师见面会、新老交流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加深专业的认同感,树立专业理想,同时增加对专业技能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2.中级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课程(社会工作理论、社会调查、社会统计、SPSS软件应用等)及实操课程(表达交流与写作、个案、小组、社区及社会行政方法等)的学习和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却高于实践,理论作为对一般事物的抽象与归纳,具有科学性、全面性、指导性,因此理论课程的学习是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理论学习之后,就要进行实操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检验并不断强化已学知识。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的学习应进行有机整合或融合,专业教师要利用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将两类课程融会贯通,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实务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获得有效提升。

  3.高级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指利用专业技能和方法进行各种类型的综合性实践与实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福利院、救助站、社区等实践基地尝试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和技能独立开展服务。同时,要充分利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进入企业与各类咨询机构,实际应用所学知识。通过类似途径培养学生的专业价值观、业务素质、工作态度和行为取向,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工作者的综合能力[2]。

  三、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方法

  传统教育模式以“灌输”为主,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课堂如同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学生如同看戏的观众。这种教学方法与社会工作专业特性背道而驰,远不能满足社会工作专业注重实践的要求。实践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突破,而为了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就需要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将社会生产生活中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件作为个案,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M解决的方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3]。

  案例教学法一改传统的由教师向学生单向度传授知识的做法,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并就自己与他人对案例所做的分析发表意见,如此一来,学生在分析案例材料后,需要查找相关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推动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对于教师来说,案例教学法也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控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并需要进行总结、归纳、提升。同时,通过与学生的共同研讨,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2.项目教学法。该法也称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其典型特点是将学习过程的实践与研究活动相融合,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自适应学习理论和探究式学习理论为基础,促使学生自主规划、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4]。

  “项目教学法”围绕一个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等,其主要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拟定项目主题。结合社会工作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和专业知识内容,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商讨一个或几个项目主题,确定项目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第二,研究工作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研究制订项目的可行性工作?划,明确每一项工作的分配、流程、标准以及时间节点,确保项目按期按质完成。第三,组织项目实施。选定项目主要负责人,明确项目组成员具体任务,并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落实项目任务。第四,检查考核评估。教师与高年级学生代表对项目执行与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优点与不足,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即项目完成预期目标情况如何。第五,评比总结归档。各项目组首先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互评,然后交由教师与高年级学生代表进行评分,最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并将相关资料归档或集中展示。

  3.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相关的设备和方法,通过专业操作,引起实验对象发生变化,然后从观察实验对象的变化中验证知识或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

  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来说,可以利用学校和社会力量,组建社会工作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实验室设置四大功能区:第一,个案工作区。学生利用个案工作室的软硬件设施,开展个案辅导、心理咨询、谈心谈话以及简单心理实验等相关实务性训练,在观察、学习、参与中提高社会工作的技巧与技能。第二,小组工作区。学生可以利用小组工作区,开展小组工作,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加团体成员的团体经验。第三,多媒体教室与观察区。可以供教师上课,同时在教师的带领下,可以提供给学生观摩社会工作个案、小组实务技巧训练。第四,控制区。控制区是实验室的关键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区的监控系统对相关专业教学活动进行协调组织。实验过程中的各种角色均由学生来扮演,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角色体验经历。利用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可以积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实务经验,增强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效果。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实践教学 社会工作 专业人才 实践 体系 教学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