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科研管理问题与思考论文

高校科研管理问题与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4-03

高校科研管理问题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G311 【文献标志码】 A

  一、引言

  目前,国家正在构建科技创新体系,高校是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国家高科技人才聚集地,智慧资源集聚,拥有显著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所以,高校在做好人才培养的本职工作外,应该结合国家科技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科学研究工作。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不仅为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利力的支撑,而且对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高校科研管理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成就。通过统筹考虑科研队伍、科研平台、科研成果、科研政策以及科研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在人、财、物等科研条件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制定完善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为科学研究工作保驾护航。

  二、问题

  虽然高校拥有大量的高层次人才,智力资源汇聚,但是在新的科技创新体系下,高校科学研究依然存在种种问题,对高校科研带来新的挑战。

  1. 科研管理体制机制需要创新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实行学校科技处、学院二级科技管理体制下的项目负责人制,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统筹管理,制定有关科研政策和管理规定,组织编制学校科技发展规划,代表学校对全校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等;学院(系)则负责学院的具体科研管理工作,协调本单位项目的人员分配条件保障,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与科研人员联系和沟通;项目负责人是科研项目具体实施责任人,在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下,对项目组织、人员调配、经费支配、项目实施等独立行使权利。这种机制下,科学研究工作基本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进行跨学科跨团队的资源整合,以团队合作形式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2. 科研人员积极性需进一步释放

  近几年国家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发布了一些了政策和办法,对于规范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起到了指导性的工作,同时国家加大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力度,发现科研经费的违规使用与不规范等问题,也查处一些科研腐败案件,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打击。另一方面,科研人员的奖励激励机制亟需创新。目前,科研项目经费中用于激励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比例非常低,导致科研人员科研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励和释放。

  3. 具有高显示度的成果凤毛麟角

  目前,高校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仍然普遍强调规模和数量,高校科研管理重视项目申报而轻视项目过程管理,重视经费投入而轻视成果产出,大量低质量的论文和专利仅仅是为了项目验收需要而产出的,但真正具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却凤毛麟角。同时,高校科研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很少跟踪市场的需求,无法真正体现科研的核心价值和本质功能,使得大量的科研成果根本无法应用到市场,转化为经济社会价值,这就造成了包括人才、科研经费等在内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4. 科研管理人员水平亟待提高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第一,大多数管理人员不是管理专业出身,尤其是工科院校,科研管理人员大多要求有工科背景,优势在于他们对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比较了解,对于科研管理工作有所帮助,但是他们的管理理念和素养有待提高;第二,大多数科研管理人员管理和服务意识不强,很多通知和政策等信息未通过分析和加工便发布出去,工作中仅仅充当了上传下达的传声筒作用;第三,由于高校缺乏对科研管人员的激励措施和制度,科研管理人员普遍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尤其高校行政的特殊性,科研管理高岗的晋升渠道很窄,导致科研管理岗位人员流动性很大,影响科研管理工作的正常进展。

  三、对策分析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在“注重规模、突出特色、提升水平”的指导思想下,发挥高水平人才汇聚的优势,紧跟国家战略需求以及国际科技前沿,做好高校科学研究管理与服务工作,目的在于提升高校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1. 科技创新,体制先行

  国家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这条道路上前行,颁布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政策,对于科技发展做了长远规划。高校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紧跟国家的改革步伐,步调一致地进行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工作。在高层次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营造良好的创新科研环境、加强基础研究和国际合作与交流、改革创新科技考核和评价机制、完善奖励激励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

  高校两级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结合自身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做好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科技发展规划对高校的科学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技发展规划的指导下,逐步进行实施,完成各阶段的研究任务。通过对科研队伍、科研平台、科研政策等方面的优化配置,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升高校在学科和研究方向的影响力。

  在科研组织架构方面可以突破传统的院系科研组织模式,瞄准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在若干关键领域组建相应的跨学科研究平台,汇聚高水平科研队伍。通过跨学科交叉融合,进行交叉学科培育和发展,提升高校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努力争取国家重大重点科研任务,催生出高显示度创新科研成果。

  2. 营造良好的科研?h境

  科研环境的好坏决定着高校整体科研水平的高低。科研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和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等措施创造良好的科研硬环境,使得高校科研在基础条件上获得充分的保障;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政策,培养锻炼高水平的科研管理队伍,以及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学术气氛等措施提供良好的科研软环境,使得科研人员能够在舒适的科研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进行科技创新工作,提升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   在考核激励方面建立分层分类考核机制,通过对科研人员进行分类,将科研人员分为教学科研并重型和专职科研型,通过细化考核指标,使科研人员发挥各自优势进行科学研究,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智力资源,激发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产出更多更大的科研成果。

  3. 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同

  高校科研管理涉及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项目管部门和经费管理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同。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成立科研财务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修订和完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管理政策,对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和培训,同时在科研人员编制经费预算时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指导,监督科研人员使用好科研经费,及时地发现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成立科研财务管理部门,有利于解决科研管理人员不懂财务,财务管理人员不懂项目管理的问题,大大地提升高校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管理能力。

  4. 提升科研管理人员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科研管理者必须具备四个方面能力:第一,管理能力。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和管理,同时对科研经费、科研人员以及科研平台等相关科研要素进行全方位的协调与配置,因此,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保障了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第二,服务意识。科研管理者的服务意识非常重要,尤其是基层科研管理人员,他们直接面对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管理政策和流程方面对科研人员进行宣传和指导,避免科研人员在管理流程上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第三,学习能力。科研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对于高水平的科研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科研管理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对自身工作的体验,培养科学高效的管理和工作方法,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创新管理的能力。第四,研究能力。管理研究对于科研管理人员来说,是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实施科研管理的途径。高校应该积极组织科研管理人员开展管理研究工作,比如:对国内外高校科研管理现状的研究,国家科技重大需求以及科研政策解读等,通过一系列的管理研究工作,提升科研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和水平。

  高校科研管理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科研管理者发挥聪明才智,在科研体制机制、科研政策、奖励机制、考评体系、科研队伍以及科研管理人员等一系列科研相关的要素中,积极进行改革创新,营造良好宽松的科研环境,完善符合科研规律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管理水平。通过激励机制的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创造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经济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校科研管理问题与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科研管理 科研 高校 问题 管理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