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治理取向初探论文

高职院校治理取向初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5-19

高职院校治理取向初探

  中图分类号:G46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国家明确提出了“职业院校要……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的发展要求[1],为高等职业院校管理改革开启“治理能力现代化”新阶段揭开了序幕。“治理”与“管理”虽只一字之差,却赋予了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以宽广的社会视野和丰富的历史使命。开展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明确其治理取向是建构治理框架和?M行治理实践的前提,对探索高职院校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院校治理的时代背景

  1.1社会发展趋势

  高职院校生源危机日渐严重,发展空间备受挤压。转型升级的经济发展形势,对人才供给提出了更多更新要求,对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构成了新的外部压力。“互联网+”思维的出现和实践[2],进一步动摇了学校在职业技术教育供给领域的垄断地位,迫使学校直面来自互联网教育供给体的全方位竞争。社会治理概念的传播,国家和政府治理能力体系的建设探索,对传统的科层制院校管理模式形成重大冲击,推动着高职院校管理向“治理”模式不断靠拢。

  1.2教育政策体系

  2015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先后出台了《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人社部也出台了鼓励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政策文件,形成了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创新政策体系。

  1.3市场发展期望

  从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层次来看,在技能层次方面从低技能劳工向专业技能型工人转变,在受教育程度方面从初等职业教育向中高等职业教育转变,并同时具备良好的综合文化素质教育。从新生代工人群体的期望特点来看,新生代工人不仅追求职业技能水平的持续提升,还渴望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共事务活动素质,顺畅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3]。

  1.4育人理念变化

  从社会需要出发适应社会分工,调整成才标准,日渐成为社会、学校、学生和家长各方的共识。社会职业等级差别不断缩小,成才标准越发宽泛,高学历、铁饭碗逐渐被技术精英和创新能力所取代。高等院校按照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要求,适应基础研究、技术传承与创新的不同分工,积极调整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格局更趋合理。

  2 高职院校治理的主要任务

  2.1确定目标定位

  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发展目标,依靠校方、教师、学生、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形成协同共谋、互利共赢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使高职院校成为文化技术传承的重要载体、经济社会创新的重要场所、科技与社会良性互动的重要纽带。实现高职院校治理,要用现代政治文明的眼光审视院校管理问题,处理好管理与行政化手段的关系,合理分配权力,有效约束权力,激发权力活性,消解权力任性。

  2.2创新组织结构

  在组织结构设计中,可以充分借鉴企业活动中的产品运营理念,把人才培养链条作为组织结构设计的一条主线,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创设新的组织单元,删减或改善既有的组织单元。比如,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可以仿照产品经理人的设置思路,设置专业运营主管,负责专业的整体运营管理,全权负责专业的生长周期、建设目标和发展指标等建设工作,激发专业建设的产品活性。

  2.3调动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并不为学校所独有,高职教育更需多方联动投入。调动教育资源不仅是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还要把视野放宽、眼光放远,把政府、社会和行业企业、兄弟院校,以及国内国外、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全部纳入到调用视野中来。高职院校应当探索平台化办学的路子,将政策、教师、学生、行业、企业通过平台整合起来,引入市场运作手段,沟通供需各方,调动学校、企业、教育培训机构、人力资源中介等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优化配置,追求资源的最充分利用。

  2.4调整角色责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对教育参与者的固有角色设定造成了明显冲击。高职院校已经不能继续为高职教育包揽一切,必须在角色设定上提供更多选项,重新建构“教师―学校、学生―学校、学校―企业”的关系内涵,调整好责任框架,为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选择更合理的方向。

  2.5整合教育手段

  传统的教育手段已经很难引起学生兴趣,日益远离学生心灵,在与互联网终端的学生争夺大战中日益退却。学校需要扩大教育手段的择取视野,将企业厂房、田园旷野、都市生活、互联网终端、电子游戏等所有与现代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吸纳进来,认真研究、论证其作为教育教学手段的可行性,结合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进行手段整合,开辟职业教育教学手段改革的广阔天地。

  3 高职院校治理的基本取向

  高职院校治理的模式可以千差万别,因校而异,但其基本考量却大致趋同,主要应有市场、合作、平台、法治、竞争、人才、服务等几个取向。

  3.1市场取向

  市场对于高职院校教育产品的需求,可以划分为知识消费需求和人力资源需求两大部分。知识消费需求主要表现为受教育需求,学生为消费主体;人力资源需求主要表现为招募职业技能人才,企业为消费主体。知识消费需求和人力资源需求在就业市场的粘合下相互作用,消化市场变化。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状态和程度,决定着人力资源需求的层次、规模和人才竞争,并通过人力资源需求变化的传导影响着知识消费需求的变化,进而影响生源分流。   3.2合作取向

  市场经济是共赢博弈的社会游戏,合作是主流,竞争是合作的表现形式。信息互联技术日益成熟,教育市场化快速发展,教育市场门槛越来越低。职业技术教育同时接受来自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深度参与已经是大势所趋,而学校作为教育的传统承担者,如不能和各方参与者开展合作,就无法继续凝聚力量、整合资源,最终被职业教育发展潮流所淘汰。

  3.3平台取向

  “互联网+”的出现,意味着以高职院校为基础打造联通各职教参与者的合作平台,将成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必然选项。首先,它是一个主体联结平台。知识生产者(教师、技能大师等)、知识学习者(学生、家长、社会人士)、人才培养者(学校、企业共同主导)、人才资源购买者(企业)等众多职业教育参与者通过这个平台开展合作,学院以平台建设运营和主导制订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要功能,平台之间还可以进一步联结合作。其次,它是一个知识生产平台。从产品视角来看,知识是教育产品的价值所在,“人才”是知识的承载者。所以,知识生产平台进行的是以“知识生产”为核心的一系列交易活动。教师(包括技能大师)供给知识技能、学生基于成才驱动、社会(行业企业)消费人才及其知识产品而参与平台活动。第三,它是一个供需对接平台。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知识供给与需求、职业技能教育供给和需求、技术研发与创新消费等在平台上直接对接,供给与需求围绕着知识生产展开。

  3.4法治取向

  院校的运作是市场化条件下的交易平台、合作平台,法治保障是市场要件。其法治取向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国家健全的法制环境,为高职院校的治理创建完善的外部环境,提供便捷高效的法治支撑。第二个层次是院校治理要遵循法治精神,凝聚职教参与者各方的共同意志,进而将共同意志上升为学校章程制度,作为治理依据。这就需要院校治理建立完善的意见表达机制、意志形成机制、制度更新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违规制裁机制,为院校治理奠定坚实的法治化基础。

  3.5竞争取向

  院校治理的缘起在于高职教育竞争,更需要参与市场活动进行深化,竞争力是院校生存的基础。目前,高职院校身处职教大市场之中,面临着生源竞争、就业竞争、声誉竞争等越发激烈的现实态势,更需在治理机制的设计中体现外部竞争压力,激发做好平台设计、保障有序运转的内在动力。竞争取向同样应当表现在治理过程中,在知识产品的供给者之间、消费创新知识产品的企业之间、争夺优秀人才的企业之间、竞聘精品岗位的人才之间等方面通过竞争来激发院校治理潜力。

  3.6人才取向

  教育行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取向是职业院校的重要治理特征。教育产品的输出形式以人才为主体,生产教育产品的“产业工人”更是高等人才,承担着绝大部分知识技能传授任务。由此,院校治理的人才取向就表现在两个方面:培养高质量人才是院校治理的主要目的;实现治理目的要依靠大量高素质人才。所以,院校治理需要大量富有高层次知识技能、具有法治思维和法治自觉、具有合作意识与服务意识的合格人才,以及引进、培养和使用这样人才的制度设计与相应环境。

高职院校治理取向初探

论文搜索
关键字:取向 高职 院校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