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反思与探讨: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反思与探讨: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6-06

反思与探讨: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1-0062-02

  引言

  普通本科高校如何培养创新人才这一话题长期困扰着高等教育界。大学扩招带来的就业困难负效应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面临大学生自主创业热潮和创业教育缺乏的现实,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人才智力支撑[1]。自创新创业教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就受到贵州省的高度重视[2,3]。然而,贵州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诸多瓶颈,需要我们切实弄明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怎么开展等十分迫切的问题,这值得我们反思和探讨。

  一、现状调查

  (一)缺乏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理论指导

  通过调研发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和创业活动是当下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指导和就业指导的层面上,学生普遍存在不愿动手、不敢创新、不会发明,让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动力不足,难以全面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及形成创新创业的浓郁氛围。

  (二)缺乏特色个性的创新创业规划考虑

  从全省来看,综合性高校、应用型高校、技术型高校等院校普遍存在着学生知识结构不一、院系学科结构不同等问题,在创新创业规划过程中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而应该因地制宜,结合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突出对学校的特色及个性进行深入思考。

  (三)缺乏人文素养的创新创业培养关怀

  创新创新也是一种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离不开人文关怀。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培养品质健全的人,而当下贵州省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在对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公民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缺乏较为系统全面培训,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活生存等追求人性结构完善的知识体系方面尚未建立。

  (四)缺乏灵活青春的创新创业教学方式

  目前,由于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师自身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企业参与师学创新创业认识和参与度不高,一体化创新创业平台更是缺少,走向市场有畏难情绪,高校实践驱动难度较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习惯使用简单的PPT演示、以讲授为主、难以结合亲身实际来授课、理论联系实际较少、与学生之间很少互动、参与性比较弱、课后谢谢作业等等普通而常规的教学模式是当下大部分老师存在的共性问题,这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活学活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提高。

  (五)缺乏积极激烈的创新创业参与氛围

  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学管理方式过度集中、教学权责主体不明晰是当下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管理体制存在的明显不足,例如,教务部门是一个责任主体,在教学计划确定之后主要任务是按照要求实施教学,从而导致教师只限于上课,难以调动教师积极性与创造性,逐步形成脱离市场、脱离社会的自我封闭教学体制。

  二、培养目标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Y合地方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就业的实际需求,建立完善探索学科专业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其次,通过合作进一步强化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加大力度探索建立校校之间、校企之间、校地之间、校所之间、校政之间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另外,还可以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1]。

  (二)完善培养质量标准

  一是需要结合教学标准明确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紧密融合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几大元素构成双创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二是邀请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相关部门要参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三是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要结合自身办学定位来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1],改进人才培养方案。

  (三)健全教学课程体系

  结合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进一步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相关教育资源;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1],实施弹性学制。

  (四)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加强专业实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鼓励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实验实训平台;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1],开展相关实践锻炼。

  (五)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可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相关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加快完善全省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2],并鼓励其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三、政产学研合作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

  (一)高效宣传动员,高度参与推进

  一是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创新创业教育的规划建设、发展行动取得的实效,逐步形成良好氛围;要及时总结创新创业教育行动中涌现出的突出经验、树立典型、宣传典型,逐步探索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是抢抓机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全省普通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各领域之中,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新形态。

  三是强化组织。围绕地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科技服务活动,为基层建设和创业产业发展作出贡献;鼓励和发挥社团、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志愿服务团体等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科技服务、社会实践与宣传中,形成整体合力,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二)建设人才智库,聚合项目力量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型创业思想。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要优化人才结构,根据需要引进关键技术人才;深化各类创业专项培训,强化创新创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树立前期靠政策、中期靠投入、长期靠体制、总体靠人才的思想观念。

  二是拓宽合作渠道,并积极加强项目交流。各高校要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鼓励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社会行业的创业实践,积极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培养建设一定数量、一支稳定的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三是对内挖掘潜力,向外诚邀智库人才。从企业老板、创业成功人士、致富能人中选聘人才作全省普通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顾问,助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需求对接,把学生最认同、最期盼、最信服的能人确定为聘请对象;与选聘对象个人意愿对接,充分与选聘对象沟通,了解想法、征询意见,获得选聘对象的支持。

  (三)整合内外资源,搭建孵化平台

  一是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免费开放学校各级各类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资源,建成创新创业教育专用的软硬件实践平台,确保教育达到一定水平;拓展并利用社会资源,充分拓展并利用社会资源,引入相关企业或社会风险投资公司投资参股,联合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二是建立创业实习实践基地及平台。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论文竞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创业实践实习基地,积极开展与专业、职业、创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

  结语

  通过探讨笔者认为,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需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和革新,通过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从而缓解全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培养出复合型人才,使高校毕业生由“求职者”转变为“创业者”、“企业家”。本文基于政产学研合作教育视角来探讨构建普通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旨在将研究、教育、商业训练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广博的创业知识、良好的创业人格和较强的创业能力的成功创业者。

反思与探讨: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论文搜索
关键字:贵州省 贵州 人才培养 本科 模式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