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木雕艺术蕴涵的儒家思想研究论文

木雕艺术蕴涵的儒家思想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7-26

木雕艺术蕴涵的儒家思想研究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66-2

  一、引言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木雕艺术被广泛应用建筑装饰和家具制造中,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传统的木雕装饰,在选择材料、确定内容、进行构图时,重视牢固实用与美学的协调统一,立足于从装饰角度来确定题材。木雕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构造形式和审美形式至今对我们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在建筑中的美学价值一直影响至今。尤其是木雕作品所蕴涵的儒家思想,如寓意孝道的《鹿乳奉亲》《为亲负米》《啮指心痛》《单衣顺母》,寓意忠义的《赵子龙救孤》《杨家将》《苏武牧羊》,寓意读书及第的《魁星点斗》《蟾宫折桂》《庆加冠》等,这些生动有趣的内容题材兼具装饰效果与教化寓意,它使人们在休闲娱乐与健康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儒家思想精神,同时也是人们对于子孙后代殷切教导的一种表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风格,体现出中式家居风范与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其艺术特色和美学意蕴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之中。

  儒家思想是以孔孟为代表,是传统思想的主体与核心。儒家思想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处于显学独尊的地位。各朝代统治阶级通过不断的吸取新的思想和观点,来适应定国安邦的需求,因此儒家思想广泛渗透到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各个领域,包括在传统建筑装饰细部、室内陈设等方面都侧面反映和表达了儒家思想的理念和要求。作为传统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的木雕艺术表现儒家思想的题材就相应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在传统木雕装饰纹样的教化题材中反映最多的也是伦理教化。“忠孝节义”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伦理准则,木雕花板纹样中,或者使用人物故事情节、或者运用植物比拟、或者其他象征手法的装饰题材来宣扬忠、孝、节、义,以达到宣扬伦理道德的教化意义。“忠、孝、节、义”,根据封建礼教道德观念命名,反映了封建社会人们的精神思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民间建筑装饰的理念内涵。木雕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它所蕴涵的传统文化思想蛰伏了儒家思想的影子,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理念相融、一以贯之,并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从各个不同角度表现了儒家文化的基本内容。木雕艺术的表现内容和形式都十分清晰地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崇人伦助教化的道德原则,也是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木雕艺术中蕴涵的儒家思想

  古人在表达情感思想时,使用的文字语言,不会赤裸裸的显露,而是含蓄地使用借景、借物抒情传达。这种感觉化的艺术语言,与含蓄的言外之意联系在一起使观赏者容易产生更多的联想,间接丰富了文学、艺术作品的内涵。正如司空图《诗品》所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刘勰《文心雕龙?隐秀》也言“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木雕艺术也是如此。它以木材作为载体,通过艺术化的方式,将人物、动物、植物等内容呈现在有限的图幅里,表达审美思想内涵,借景抒情,借物言志,意在画外,情在景外。许多不可言传和无穷尽的美感经验,通过木雕这一特殊媒介传达着它独特的文化内涵。

  (一)木雕艺术中所蕴涵的孝道思想

  中国封建统治者素以“孝”治天下。在汉武帝时期,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就是“孝”,最著名的就是“举孝廉”。这种方式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所用,被推举的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在汉代,“孝廉”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到清朝时,考取了举人,还是用孝廉公这个名称,一直是沿用汉朝的称谓。由此可见,在整个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始终以孝悌观念作为统治民众的方法,也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反映了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图》中人物的所作所行,为古代社会各阶层民众树立了榜样,还被作为教育人们敬老爱老的范本,常被用在建筑木雕中的花板雕刻之中。如《戏彩娱亲》《百里负米》等被广为流传。另外,在中国人看来繁衍子孙是最大的孝道,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儿孙满堂、多子多福,一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徽州农村,新人在结婚时,女方家喜欢选用精工细琢制造的“花床”、衣橱等作陪嫁,来点缀他们的洞房。上面的图案以“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百年好合”等较多,用“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用“鸳鸯”象征“夫妻恩爱”,用“和合二仙”的故事来寓意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寄托人们对新人婚姻幸福的祝福和美好愿望。除此以外,还有“五子图”“送子观音”“百子图”等,表示对子孙兴旺的殷切希望。

  “孝”是个会意字,其意是年幼者搀扶着长者。孟子在评论舜对父亲的孝顺时说:“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历代统治者都提倡以“孝”治天下,以“孝”作为统治的核心,把孝道作为立身教民之本,建国安邦之基。表现“孝”的题材也是木雕门窗装饰中最常见的。如《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刻木事亲》《怀橘遗亲》《扇枕温裳》《行佣供母》《哭竹生笋》《态蚊饱血》《乳姑不怠》等,这些戏曲故事的真实性我们无从考证,但我们仍可从这些木雕艺术中,感觉到孝道不仅是道德伦理条规,更是人性的根本。

  (二)木雕艺术中所蕴涵的忠义思想

  忠与孝,是儒家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是维系家庭和社会道德的两大支柱,不仅是中国古代所提倡的美德和社会责任,在现代也是需要发扬光大的传统美德。子女要孝顺父母,“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忠,即忠君报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可见,“忠”在古代人们的心中是何等的重要。“岳母刺字”“杨家将”“木兰从军”“苏武牧羊”等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木雕纹样,都是赞扬人们忠君爱国的典范。   “忠义”作为儒家思想的一部分,既是伦理范畴,也是政治范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君是天,君为父,“忠”是人臣必须尽到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明清木雕中,反映忠义的作品举不胜数。尤其是官宦家族建筑中,此类题材更为常见,如《关公千里送嫂》《桃园三结义》等。

  (三)木雕艺术中所蕴涵的仁义、节义思想

  “仁”是儒学的中心思想,儒学中的“仁”是与孝悌等血缘情感联系在一起的,是以孝悌为基础的。正如《学而》里说到的:“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孔子认为,孝是人们所具有的最纯朴、善良、真实的情感,而这种情感与“仁”是不可分开的,它是“仁”的根源所在,但源于孝悌的“仁”却又不等于孝悌,而是以孝悌为根源,向外层层延伸,上升到君臣间的“忠”,朋友间的“信”,最后达到博爱的境界。明清婺源木雕中以“仁”为题材的木雕作品有很多。如《访贤》《尧帝访舜》《百忍堂贺寿》《先贤逸事》《恩爱福寿》《闺训女儿经》等。这些描述的都是君臣间的仁义、朋友间的情义、夫妻间的恩爱和父女间的慈爱。木雕中艺术刻画的种种仁爱故事,是我们后世学习的榜样,唤起了我们许久不曾在意的道德关怀与社会责任感。

  在封建社会里,节义中的“节”主要指妻子对丈夫的服从;“义”则是封建道德准则,这里主要指君臣之间或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之间的一种道德责任。节义,在字典里解释为节操和义行。节,即气节,指坚定的信念、信仰,其代表人物有文天祥、苏武等。在木雕艺术中,常用梅、兰、竹、菊、莲等来比拟人的高尚人格。梅兰竹菊,并称四君子,它们分别代表了傲气、幽静、坚韧、淡然四种不同的品质,文人常以此比喻刚正无私的君子风度,与儒家提倡的道德规范一致,也成为历代文人们颐养身性的道德标准,因此,这些图案在书香门第的民居中较多见。义者,理义、道义、正义、公义。朱熹曰:“义者,天理之所宜。”见利思义,就是指人内心善良的道德本性。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关羽,由于其自身的英雄气概以及忠义,成为后世统治者推崇的忠义楷模,关公在现代也成为一种文化和精神。所以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木雕花板纹样,成为民间建筑木雕装饰中热衷的题材,教育后人要仿效关羽,忠义两全。

  (四)木雕艺术中所蕴涵的读书及第观念

  儒家思想十分重视读书,《论语》中开篇就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说。而“学而优则仕”是儒家为中国文人选定的人生道路。在明清木雕中是经常出现古人苦学的题材。如《车胤囊萤》《皓首穷经》的故事是描述过去文人一生埋头苦读的艰苦生活。还有《三进士》《五子登科》《十八学士》《庆加冠》《喜报临门》等,这些都是描述古人一生志愿在于读书考取功名的真实写照。木雕作品中还经常会发现,工匠们把《状元及第》与《告老还乡》作为相对应的画面成组刻画,这也许是古人为了取意于善始善终而特意设计的。事实上,从状元及第到告老还乡,古人并没有因为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而感到失落,相反他们认为这只是他们完整人生的境遇。另外,《乡仗奢硕》《林下优游》这些作品也是表达这种意境,讲的是某位官员功成名就后辞官荣归故里,闲暇时与友人、童仆出游,表现了一位退隐贤人的悠闲乡间生活。刻苦读书,考取功名光耀门楣,是中国古人对子孙的殷切希望。古人的这种崇儒兴文的人生价值观,间接影响了木雕的风格与题材。他们通过木雕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从不同角度诠释着儒学思想的精髓,并延续和传承了儒家思想。故《魁星点斗》《蟾宫折桂》《庆加冠》《买臣负薪》《喜报临门》《金榜题名》等传统故事,就成为木雕艺术喜闻乐见的题材。

  三、结语

  木雕在我国传统建筑中的运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重要的构件,也是依附于建筑构件来满足人们审美和精神的需要,使建筑更具有人性、人文、人气和人情的特点。作为装饰艺术,木雕又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它蕴含的儒家思想和文化意义,更有寓教于乐的作用。今天将木雕艺术的人文思想和形式运用到现代建筑和室内装饰中,使我们的建筑和室内环境更富有民族性和时代感,使室内装饰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更具有“家”的传统文化含义。传统的儒家思想已深深烙印在每个国人身上,已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精髓的一部分,因此通过木雕反映出的文化意义,用任何外来文化完全取代传统文化的行为都是不明智的。只有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继承与融合,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自己的文化得到完善和提高,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木雕艺术蕴涵的儒家思想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儒家 木雕 思想 艺术 研究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