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童年期不良同伴关系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论文

童年期不良同伴关系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8-24

童年期不良同伴关系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一、童年期同伴关系与亲社会行为概述

  (一)儿童同伴关系概述

  所谓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是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由于学校教育的特点,儿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同伴陪同下度过,对儿童的社会行为有很大影响,其中友谊质量和同伴接纳程度是衡量同伴关系的重要维度。

  (二)亲社会行为概述

  章志光指出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合作、自我牺牲等。同样,徐州师范大学的王群和欧阳文珍也将亲社会行为具体为助人、合作、分享、谦让、安慰、捐赠、自我牺牲等行为。类似的概括还有“亲社会行为指个体在社会交往的情境中有意识地作出助益与他人的行为”(Carlo,2006,2013).张庆鹏、寇??基于原型代表性的概念表征取向,建立并验证了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概念的四维度模型,即利他性亲社会行为、遵规公益性亲社会行为、关系性亲社会行为和特质性亲社会行为。

  (三)同伴关系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研究综述

  亲社会行为总是发生在人际之间,是人们在维护与特定社会成员的友好和谐关系和共同利益的情况下产生的积极友好行为。以往大量研究均指出儿童的同伴关系与亲社会在行为密切相关,并且它可作为亲社会行为的有效预测因素。辛自强等同样通过同伴提名法进行调查发现,较多的亲社会行为和有争议行为能够预测同伴的正向提名。

  杨晶、余俊宣等通过干预同伴关系促进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发现,同伴关系质量高的青少年往往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另一方面,同伴?P系良好的青少年,其亲社会行为也更容易在同伴中获得积极反馈而得到进一步强化,这使得他们激励自己做的更好,进而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相反,不良的同伴关系会抑制和削弱亲社会行为的出现,不利于儿童在青少年后期的社会表现。目前关于同伴关系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大多倾向于正面影响,很少涉及不良同伴关系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但这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二、基于校园欺凌事件分析不良同伴关系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校园欺凌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不良校园行为。有研究表明,相当多的学生都收受到过同伴的欺负欺负行为的受害者和欺负者在同伴关系中均属于被拒斥儿童,他们受到同伴的负向提名较多,表现出较多反社会行为。被拒斥儿童又分为攻击性儿童和退缩性儿童,欺负行为的欺负者和受害者分属于这两个子类型,同时这两个子类型的儿童也有不同的社会行为表现。欺负者儿童有严重的行为问题,对他人充满敌意,经常与同伴发生冲突,他们行为冲动,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受害儿童行为比较消极,有明显的社会退缩倾向,由于这类儿童性格软弱,朋友较少,因此很容易成为同伴欺负的对象。

  欺负行为中的欺负者和受害者同处于不良同伴关系中,其亲社会行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和削弱。对于欺负者,往往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更为严重的适应问题。一项研究表明,在中学时被认定为欺负者的男孩中大约60%的人在二十多岁时至少有过一次犯罪记录,大约三分之一的有过三次或更多的犯罪激励,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那些非欺负者。这类儿童除了本身存在的不良特征如破坏行为多、好争论、反社会、极度活跃、偏好单独活动等,同伴关系也在反社会行为中扮演重要角色。首先,这类儿童在同伴关系中处于领导的优势地位,其他人对其是绝对的服从的态度,造成这类儿童盲目自大,认为自己是绝对的中心,亲社会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渐渐被反社会行为削弱。其次,不同于受欢迎的同伴关系,被拒斥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较低,很少有向身边的人学习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即便偶尔表现出某些亲社会行为,也会由于在同伴关系中得不到反馈而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强化,久而久之,亲社会行为被抑制。最后,欺负行为中的受害者不反抗的态度和表现也会会刺激欺负者获得快感和自豪感,强化欺负者反社会行为,同时使他们极少表现出亲社会行为。

  而对于受欺负者,所受到的不良影响往往是内化的。这类儿童本身存在害羞、退缩、偏向单独活动等特征,他们同样在同伴关系中无法表现出较多的亲社会行为。第一,在不良的同伴关系中受到身心伤害后直接造成逃避型社会行为,比如常见的不与人交往、辍学等。第二,信任感丧失。这类儿童在受到欺负后,不愿与人分享自己的心事,也不愿向其他人求助,除非这时出现能够保护他的朋友。第三,如果受害者的身心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和修复,欺负行为会造成受害者过度反应,心理扭曲,严重的会报复欺负者,甚至作出危害社会的极端行为,以此发泄自己的痛苦和不满。

  童年期的同伴关系与亲社会行为成正比,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不良的同伴关系抑制亲社会行为出现。校园欺凌案件对儿童身心伤害严重,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家庭包括全社会都应引导中小学生学会分享,合作、互助为儿童积极营造良好的同伴关系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出现和发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更好适应社会生活。

童年期不良同伴关系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同伴 童年 不良 行为 影响 社会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