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素质教育与教师的素质论文

素质教育与教师的素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02

素质教育与教师的素质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都想抢先占领新世纪科技领域的制高点,从而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实现富国强民的目的。国际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中国正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伟大时代,对此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这就是说,人的素质已经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应当、而且必须以21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目标。党的第13次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确定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一、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应试教育,是否有典型的范例?社会上有些人举出的样板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实行的是素质教育,而东方特别是汉文化圈内的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实行的是应试教育。这显然是简单地以有无高考来区分的。而且分成两派,争得面红耳赤。反对前者的人认为虽然日本、韩国的学生大学入学考试竞争比我们的中学生而激烈,考前进入各种补习班进行的恶补比我们还疯狂,但是他们照样大量出人才,照样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科技经济照样走在世界前列。日本韩国高考这样激烈是为了考出高分进入名牌大学,从而毕业后可以在大公司中得到高薪职位,这一点和我们相同。所以不能一提到素质教育就诟病高考。应试教育要考试,素质教育也要考试。考试只是教育成果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评价方式,美国一些名牌大学入学照样要进行入学测试。有时候一次两次的考试成绩并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素质和能力,因而不能以一考定终身。比如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藉华人李振道,新闻媒介在他获奖后对他进行报导,展示他学生时期在西南联大的电磁学考卷,得分只有七十几分。如果现在有学生在高考前模拟考试得到这个分数,那会使许多老师大失所望的。如果把考试作为教学的终极目的,一切为了考试出成绩,则就沦为典型的应试教育了。有些省份的教育部门近来严格禁止举办奥赛辅导班。因为有些专家对近年来流行的奥赛大加抨击:虽然我们在国际上的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这些成果只与学生升学有关,并没有由此改变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为零的局面。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上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五项基本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明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行为规范;掌握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并能将其灵活运用于生产实践。善于交往,具有团队精神。会生活,能自理。善于自我调适和平衡心理,具有健壮的体魄。最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通过素质教育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会生存是具备适应和改造各种环境的能力。会关心是具有“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关心他人,创造和谐的氛围。我们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会学习,才能更新知识,与时俱进。会创造,才会从茹毛饮血到有火车、汽车、飞机、电视、磁悬浮列车等等。科学才会发展,人类才会进步。而这些“会”都是通过“学”获得的。人的素质是先天禀赋与后天习得的结合,也就是或是先天具有被教育开发出来的,或是通过教育后天获得。虽然一个人获得的教育来源多种多样,但是无庸置疑,其中学校教育是最主要、最系统的方式。

  二、素质教育发展的核心

  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教育的方针路线、评价机制及体系、学校课程设置诸多方面的因素对成功推行素质教育的影响,教育专家已有完备的论证。素质教育要通过教师来实施,所以作为学校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的素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是推行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

  教师素质是多方面的,素质教育除了教学内容向教育者提出的素质要求外,在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心理素质、教学技能、与本学科间接相关的知识素质、分析并解决教育与社会关系问题的能力素质等方面,都应该有新的较高的要求。从这个方面来看,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体。

  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最终是由教育者来落实的,教育者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实施并最终取得成功。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根本保证。

  1.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思想政治水平高,对事物就会有清醒明晰的理解,处理问题就能驾轻就熟。才能高质量地教育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教师也必须是遵纪守法的模范。可能两袖清风,但须一身正气。如此则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表率,道德楷模。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信其言,从其行。

  (1)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

  作为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怀有着强烈的激情和热情。一位教师只有对自己的事业有着真诚的热情.才会把自己的全部智慧都投入到教育中,才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智慧传给下一代,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守在教育的园地里,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对学生充满着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因为“爱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2)教师必须热爱与尊重学生

  教师对教育的热爱,最终都会归结到对学生的热爱上。因为“热爱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情感基础,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真正爱学生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也才能真正地理解学生,才能发现学生身上的潜能.并使这种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热爱学生便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只有教师真正地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而这种相互的尊重与信任.又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3)教师要具有社会责任感

  现在的教师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学生和教学,还应该关心他人、国家、社会,以至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在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的情况下。“事不关己”再也不能“高高挂起”。因为,看似“不关己”的事情,事实上都与自已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因此,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是“闭门造车”式的教育,而应该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教师要具有扎实过硬的文化科学知识。具备高超的教学技能,精通专业知识,随时掌握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前沿动态,并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各类知识。通过对教育科学的研究和探索,包括研究未来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人才的要求,探索素质教育新的内涵并由此创造独辟蹊径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

  (1)知识素质

  ①理论性知识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指出,“克服‘应试教育’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能够居高临下,举一反三”。专业的理论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一个好老师应该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因为学校中各学科课程之间的知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居高临下,才能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挥洒自如,才能使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充实,而不至于很单薄。

  ②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知识(显性的和隐性的),这种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它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的理论”支配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中。

  (2)能力素质

  教师的能力素质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针对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他同样也应该具备教学、学习、创新以及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

  ①教学能力

  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一个好的教师必须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恰当地使用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知识。

  ②学习能力

  现今的社会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许多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甚至超过了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还仅仅把眼光局限在教材与教学大纲上,那么,他便会跟不上知识的时代步伐,甚至会落在学生的后面。过去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里有两重含义.一是“杯”和“桶”还是线性关系,而知识量却是指数增长的;二是“桶”里的水毕竟是“死水”,不更新,它的“实际可用含量”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自己也要“终身学习”。要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方法,并善于运用现代的网络技术,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学习能力还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能力。

  ③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教师素质能力结构的核心。”“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其实,教育家和教师的距离并不遥远,关键看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坚韧不拔的追求精神。在如今这个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社会中,如果教师没有一种创新意识以及一种对创新追求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那么,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一定是一群只知道接受知识,没有生机和活力的“书呆子”。没有生机活力与创新精神的民族的未来是令人担忧的。

  ④交往能力

  这里所说的交往能力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因为,教育活动绝大多数都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的。“教师与学生总是处于共同的教育情景中,双方总是在共同的交往中沟通、教育和接受教育。因此,教师与学生总是处于一定的交往关系中,没有交往,教育关系便不能成立。教育活动也不可能产生。一切教育不论是知识教育还是品格教育都是在交往中实现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具有与学生沟通和理解的交往能力。

  此外,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活泼开朗,胸怀宽广,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心中有爱,目中有人,面向全体学生。适应能力强,兴趣广泛,浑身充满活力。在身体素质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教师要勤于并善于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质和焕发的精神状态。

  三、总结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学校,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全面合格人才的重任,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的高低。而“素质教育是一种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的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意义和巨大作用”。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成败,关系着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素质教育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更应该关注教师的素质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本人,以及国家、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视和投入,因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

  

素质教育与教师的素质

论文搜索
关键字:素质 素质教育 教师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