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贵州省地方普通院校大学生择业教育的困境及突破论文

贵州省地方普通院校大学生择业教育的困境及突破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05

贵州省地方普通院校大学生择业教育的困境及突破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不少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因事先缺少对职业发展方向的清楚认识和明确的职业规划,工作后不久就频繁跳槽,给自己和用人单位都带来损失。由麦可思研究院(My 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研究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是,“211”院校22%,非“211”本科院校33%,高职高专院校45%。在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择业教育刻不容缓!

  1 贵州省地方普通院校大学生择业教育的困境

  贵州省共有地方院校17所,除去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等8所地方重点大学,其余的9所地方普通院校如铜仁学院、安顺学院、毕节学院等,分别分布在贵州省的九个地、州、市,面向全国招生,但主要以贵州省各个地、州、市的生源为主。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大多数地方院校在信息交流、学术交流、人才吸纳等方面受到较大限制。同时,这一局限还进一步影响了本科生生源质量,使得本科录取成绩普遍低于省城新建院校和省内老牌本科高校。加上贵州省的九个地、州、市作为边远省区及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趋势下,地方高校毕业生与名牌高校、部属高校毕业生相比,总体来说占有的资源相对缺乏,就业渠道更为狭小。另一方面,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贵州又急需大批知识份子推动贵州地方经济的发展。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就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明显的供需矛盾把贵州省地方普通院校的教育推入一个尴尬的境地。

  从贵州地方普通院校的择业教育的实施情况看。各个地方高校都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及各种类型的讲座,甚至一些学校还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面的专门性课程。择业教育在实现学校和社会的有效沟通,实现社会和个人效益最大化方面的作用正逐渐显现。但是,也有不少地方院校对大学生的择业教育未引起足够重视,或者简单的停留在以就业指导为主要形式的单一模式。迄今为止,很多学校都未将毕业就业指导课列入正式的教学计划,而且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仅仅安排在学生毕业前一二个月,就业对象也仅限于毕业生,这种非正式的、短暂的就业指导对于毕业生来说收效甚微,更难以适应当前日趋严竣的就业形势。加上学校缺乏精通择业教育的专门教师,择业教育的实施多由学校的负责招生与就业的行政部门开展,择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都与实际需求有很大差距。

  从贵州省地方普通院校的专业设置及其发展定位看,贵州省地方普通院校全是在“师专”的基础上升格而来的,这些地方普通院校在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培养目标、师资专业方向和教学实施设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之前的“师专”模式。贵州作为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需要大量从事矿产开发、旅游开发等各行各业的人才。新专业特别是工科类专业严重缺乏,使得地方普通学院与地方经济、文化、教育发展需要产生严重的供需矛盾,学校专业建设缺乏特色,一方面使贵州省地方普通院校的发展举步维艰,另一方面也缩小了地方院校毕业生的择业范围,加大了就业的难度。

  那么,如何结合贵州各个地、州、市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开展大学生的择业教育,通过择业教育来激励大学生的学习,调整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地方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力,最终提高地方院校的办学质量,协调社会所需和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呢?

  2 贵州省地方普通院校大学生择业教育的突破

  2.1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学生的自信

  择业观通常是指人们对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自从大学生就业制度由分配向择业的改革完成以后,大学毕业生就必须以市场为依托,以竟争为手段进行自主择业,“毕业不等于就业”的观点已经得到在校大学生的认同。

  择业观的形成通常受到择业者经济收入、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的影响。贵州省地方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相对重点院校及其发达地区的高校学生而言,他们的经济收入偏低,作为区域经济中的弱势群体,教育成本付出相对于他们自己的能力来说要大一些,毕业后对于教育成本的回收要求更为迫切,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在就业时对薪酬高低的态度。加上社会对于名校的追捧,贵州省地方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在职场上与名校或地方重点院校的学生竞争时,潜意识上就觉得自己“技不如人,矮人三分”,明显缺乏获胜的信心。一方面学校平时应该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做好自我的价值定位,学生毕业时要及时收集适合本校学生的就业信息,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形势分析,以服务地方为导向,立足本地区,面向基层。另一方面,学校应当适当的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学生做好多次就业的思想准备,先就业后择业,转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不求一劳永逸,但求不断进取,在实际工作中锻练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最后,学校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开拓自己职业发展的空间,在不断地学习和进取中找到自信的根源。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利于贵州省地方普通院校的大学生更加理智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使自己的人格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素质,谋求自身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得到社会的承认,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也能缓解学生家庭的巨大压力,对促进贵州地方普通院校的生存发展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2.2加强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实施全程化择业教育

  从总体上讲,地方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与重点院校相比要低一些,学生对个人认识不足,对未来认识模糊,内在的潜能,甚至学习的兴趣都尚待开发。实践证明,那些在大学期间,知识面较宽,各种能力都比较强,文化素质比较高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适应工作环境也更快。因此,地方普通院校需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育与培养,这是学校开展择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各个院校要结合自己所在地、市、州的经济状况,找准位置,面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前瞻性的确立自己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学校要将学校的教学工作与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坚持文化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并重,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

  另外,学校应该实施全程化的择业教育。学校应当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鼓励学校负责就业指导的专职教师考取中国职业规划师资格,同时,从外校引进在大学生择业教育方面有经验或有帮助的人做兼职教师;在择业教育开展的时间上要从大学生刚进大学校门开始,有计划、有安排的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择业教育,一直持续到学生毕业后,对毕业后的学生在就业或创业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要做一些必要的跟踪辅佐;在择业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时间的安排上,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需求灵活的开展,但必须作为正式课程严格按照教学制度进行,学校定期安排专人检查,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与评价运行机制,实施严格、规范的管理。

  2.3因地制宜开展择业教育

  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发挥高等教育职能,适应高等教育地方化,实现大学与社会相互作用的重要使命,是高等教育属性和规律决定的,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历来要求。为缓解就业压力,目前很多中部及东部的高校都在渗透学生“到西部就业,到基层就业的”的择业观念。贵州省地方普通院校在尽量突破就业区域限制,鼓励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的同时,应该清楚地认识自己学校所处的区域和学生就业时面临的处境。比起名校的毕业生,贵州省地方普通院校的学生更能安心长期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贵州基层安居乐业,因此学校应当因地制宜的实施择业教育,让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更多的就业优势,抢占贵州省的地方就业市场。一方面,贵州省地方普通院校一定要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大力倡导面向农村、服务山乡、崇尚实用、吃苦耐劳的办学思想。另一方面,学校自己要根据贵州省区域经济的特色,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在专业层面上突出主题,打造特色,铸就优势,从而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关联度。最后,加强以促进学生在地方或基层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为在校学生构建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创业实践。拓展一批社会责任感强、管理规范的地方用人单位作为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

  

贵州省地方普通院校大学生择业教育的困境及突破

论文搜索
关键字:贵州省 贵州 择业 困境 院校 突破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