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前后效率分析论文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前后效率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07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前后效率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154(2008)07 -0049-06

  

  一、引言

  

  自2003年以来,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相继开展了股份制改革,成立了 股份有限公司,并陆续在海内外上市。中国农业银行也正为股改作准备,积极引进战略投资 者。国有 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是我国提升整体金融竞争力,应对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有力举措。对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行效率研究有利于我们检验改革的成效,分析其对国有商业银行 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提高程度,以及对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方面的影响。

  本文运用DEA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比较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尽可 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宏观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以国 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为节点,重点研究以下问题:一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后效率是否 提 升?二是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效率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二、实证模型的建立

  

  (一)DEA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运筹学、管理科学和数理 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是以相对效率 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效率评价方法。在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价中,DEA模型(非参数 的数据包络方法)利用数学线性规划将企业的多项投入与多项产出项目数据,投射在坐标空 间上,求出最大产出或最小投入为效率边界,以衡量各决策单位(Decision Making Units,DMU)的生产效率。

  本文运用DEA方法对银行的效率进行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相对效率的评价 是衡量一家银行在竞争市场中很好的指标,也可以反映一家银行机构失败的潜在信号。第二 ,效率指标可用于评价规章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给银行业绩带来的影响。最后,这种数学方法 将有助于银行找出自己的低效率环节,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相对地位。这 种银行业的评价也可以提供给管理者评价单个银行的评价体系。

  (二)投入产出指标的确定

  准确定义投入与产出,是正确利用DEA技术测定银行效率的一个关键。国际金融学界 对银行业投入和产出的划分普遍认可的方法大致有三种:生产法、中介法和资产法。三种方 法各有利弊,在选择输入输出指标时,应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三种方法进行 综合。同时,DEA方法对指标的选择也有严格的限制:输入输出指标之间不能有线性关 系;被评价生产单元的个数须在指标个数之和的三倍以上。

  本文在确定投入产出指标时综合考虑了中介法和资产法,结合我国银行业务的特点,并 考虑到了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劳动力、存款总额和业务与管理费为投入指标;利息收入 、非利息收入和税前利润为产出指标,变量的单位除劳动力外都为百万元。

  (三)主要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根据上面确定的指标,本文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年度报告中获 取了相应的数据,考虑到这三家银行真正完成股份制改造并且上市都在2005和2006年,因此 本文选取的时间跨度为2001-2007年。由于到目前为止各商业银行尚未公布其2007年年度报 告,因此本文选取了各商业银行2007年中期报告中的数据。而在计算过程中,对2007年中期 报告中的存量数据不作改动,而对其流量数据则做乘以2的处理。各银行的相关数据如表1、 表2、表3所示(变量的单位除员工人数外都为百万元):

  

  

  

  三、 实证结果

  

  本文运用deap 2.1对三家银行分别进行DEA分析,得到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价数 据、规模效率值分别如表4和表5所示;比较表4和表5中的纯效率数据和规模报酬数据, 得改制前后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报酬区间如表6所示:

  

  四、 实证结果分析

  

  由表4可知,在改制前的2001年三家银行的效率值都处在比较高的水平之上,这主要 由于在此之前国家剥离了国有商业银行的12000多亿元不良资产,说明这些措施起到了重要 作用 。2002年和2003年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效率值都是下降的,说明之前政府采取的措施起到 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且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基本经济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尤其是 国有企业效益没有显著提高。2004 年以后这几家国有商业银行都开始为股份制改革乃至上市做积极的准备,国家也动用了外汇 储备为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注资,从而使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值 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改制完成后的2006和2007年,三家已完成改制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达到 了完全有效率。考虑到之后的政策因素影响较小,这一结果说明这三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近 年经营业绩本身有了较大改善,其根本原因在于在股份制改造的压力下,这三家国有控股商 业银行不断加大不良资产清理、减员增效和大量撤并分支机构等工作力度,使得在投入增加 很少甚至下降的情况下,产出还有所增加。

  由表5和表6可知,在股份制改革以前,国有商业银行基本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区间,说 明此时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效率值在不同程度上都低于规模效率值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规模扩大,可以更充分地发挥银行自身的资源,提高银行的 效率。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推进和完成,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逐步建立了新的内部 治理结构,部门得到有效精简,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幅提高,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 ,从而使银行进入了规模效率不变的阶段。总之,实证结果表明,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 改革的推进和完成,银行的经营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研究影响银行效率提升的各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它揭示和确认 了影响效率的因素、方式和程度;另一方面,它为我们防范银行风险和提高效率提供了科学 的理论依据。本文从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银行基本特征和其他因素等四个方面来探讨 改制后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效率提高的原因。

  (一)宏观经济因素

  1.我国经济快速增长。2002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 势头,为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银行效率的非参数分析方法中,当我们把贷款和利润作为银行的产出时,经济的扩张 就倾向使银行效率提高,经济的衰退则会降低银行效率。经济周期与银行效率正相关。

  2.人民币存贷款的基准利率及利差的进一步调高。在我国银行现阶 段的盈利结构模式 下,加息必将推动银行利润的增加和效率的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水平与利率政策的 关系如表7所示。

  

  从表7中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随着利差的增加和利率水平的提高而 提高。在存贷业务构成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利润来源的情况下,利差条件是银行利润的重要保 障;同时,随着一年期存贷利率水平的提高,而活期利率基本保持不变,使商业银行有可能 通过短借长贷获取更大的利润。

  (二) 行业因素

  上市后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加大银行监管深度、频度,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 务所、律师事务所,进一步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公正。同时外部监管和投资压力增加,使银 行的经营行为有了更严厉的约束。比如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对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监 管、对市场准入的监管等等。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面临投资者的压力和股票价格对业绩的 压力,以及媒体对上市银行的关注等。这种来自市场的压力比原来单一的政府压力有效得多 , 这些压力促使商业银行更加注重经营的规范性,更加注重对资产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控制,而 这个过程也就是商业银行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

  (三) 银行基本特征

  1.由政府推动的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持续改革,使三家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明显 下降。1997年金融危机突袭亚洲后,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减负。1999-2000 年,将四大行的13939亿元不良资产剥离给新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2003-2005年,政 府又对四大行中的建中工三家的不良资产实施了第二次剥离。经过政府主导的不良资产剥离 和自身的消化,四大行不良资产率明显下降,从1999年最高峰时的44%下降到2005年末的8.6 1%。其中,建中工三家下降比较快,2006年底,三家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分别为3.29%、4.04% 和3.79%。不良资产率的下降,使得国有银行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大大加强。进而,国有银行 业的整体效率得以改善。

  2.通过国家注资以及上市的股权溢价,实现了补充资本的目的。2003年12月30 日,国 务院通过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向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别注资225亿美元。2005年4月 22日,国务院同意向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和 上市,大大扩充了资本,提高了资本充足率,创造了更为良好的经营环境,为商业银行提高 效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家已经实现股份制改造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上市前后的资本状 况对比如表8所示。

  

  (四) 其他因素

  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从制度的根本上作了改革,改变了银行的治理结构,从而 抓住了长期困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根本问题,由此又引起了其它因素的根本性变化, 这些变化共同推动了国有商业银行在改制过程中和改制后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1.上市有助于产权明晰。上市过程中,中行、建行的各种资产的产 权界定更加明确。 事实的进程也证明,上市进一步促进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改革,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产 权逐步清晰。以已经成功上市的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它们已经从 形式上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实行了问责制和目标管理,充分调动股东和管理经营 者双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价值驱动和利润驱动的功效,充分依托资本市场和经营市场两种 资源,推动商业银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初步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妥善处理好商业银行与投资人、经营者、职工和利 益相关者的关系,使大家在法律、法规、合同约束下结成利益相互制衡的共同体。三家银行的股东大会、董事 会、监事 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逐步形成了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协调运作的机制。目前正在努力按照 国际公众持股银行标准和境内外监管规则的要求,推动董事会构成高度专业化和国际化,选 择资深专业人士出任独立董事,并担任各专门委员会的主席或者委员。这些独立董事在建立 有效公司治理结构、借鉴国外银行管理经验、引入国际会计准则和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等方面 发挥了积极作用。

  3.通过改革,内控机制建设逐步得到加强。三家银行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内控体系和完善的风险防范体制。加快推进包括数据大 集中、内部评级等内控和风险防范项目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管理基础建设。大力推 进业 务流程整合,对审计、资产保全、授信等内控体制进行垂直化改造。积极推动风险管理体制 改革,实行风险垂直化管理。针对基层分支行管理薄弱、发案较多的情况,2005年以来,试 点银行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了问责制,严肃查处违规经营,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五、结语

  

  通过一系列的改造,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工作已经取 得阶段性成果。三大行主要财务重组工作已基本完成,银行财务状况显著改善;现代公司治 理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组织机构权责明确、有效制衡的内部治理机制也基本形成;银行内 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得到明显加强,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内部管理改革稳步 推进。所有这些变化,都得益于治理结构的完善,从而为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但是,目前改革所具有的成效仍属于初步的和阶段性的,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公司 治理结构、银行的内控水平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股份制改革后的市场化运作。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目的是逐步实现市场化经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业务发展质量,最终 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营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但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要 从实际市场化运营中加以衡量。因此我们需要在看到股份制改革成功的同时,要进一步立足 于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更加清楚、理性地认识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及上市后所 处的境况及面临的新困难,以求找到解决方案,从而使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实现较好的市场运 营效果,促进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可持续的发展和效率的提升。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前后效率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商业银行 国有控股 股份制 控股 国有 前后
最新银行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试论远程开立单位银行账户业务管理思路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热门银行管理论文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银行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