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胶东渔民祭海习俗的演变与旅游开发论文

胶东渔民祭海习俗的演变与旅游开发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15

胶东渔民祭海习俗的演变与旅游开发

  

  一、胶东祭海习俗的起源及主要祭海类型

  

  祭海,传承历史久远,早在秦代,祭祀四海已成定制。《史记?封禅书》载:“秦并六国,于雍地即有四海,风伯雨师,填星之属,百有余庙。”《宋史?礼志》载:“立春日祭东海于莱州,立夏日祭南海于广州,立秋日西海就河中府河渎庙望祭,立冬日北海就孟州济渎庙望祭。”以上记载,应属官祭,是帝王祭,因此被载正史。从以上记载可以说明,祭海,自古有之,官祭之风日渐传入地方,随后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祭。尽管没有被载入正史,但在地方史志里仍然可以找到民祭的历史遗迹。随着时代变迁,传承到今天的祭祀海洋活动已摒弃了千百年来其本身所载有的古老的迷信色彩,而是逐渐成为了胶东沿海一带颇具当地民俗风情特征的一种纪念仪式。不同地区的祭海仪式在时间和方式上均有不同。下面选择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简要介绍一下。

  1、青岛的“上网节”

  青岛即墨周戈庄的“上网节”,以其原始而淳朴的民风民韵著称,被誉为“中国祭海第一节”,起源于古代渔民崇神敬佛,祭祀海神,以求消灾得福的祭海活动。

  青岛沿海地区以前每年到了春分、清明期间,各船家渔户便转入祭海的集中准备阶段,其主要准备工作包括确定祭海吉日、选三牲、蒸面馍、购置有关祭海用品、修整龙王庙、扎松柏门、搭戏台、写对子和太平文疏等。根据各船家修整船只、网具的进展情况,在农历谷雨前后,渔民采取查黄历的方式来确定适宜的黄道吉日(成日)以祭海。进人九十年代后才由政府统一选定公历3月18日为祭海日,并正式定名为该地区的“上网节”。祭海过程在保留了原祭海习俗中比较有民俗特色的内容上,加入了新的元素如娱乐活动、纪念晚会等,其规模较以前也扩大许多。内容则主要由列船、摆供、祭奠、聚餐、唱戏等构成,前后持续三天。但主要祭海程序集中在第一天,后两天则是第一天的延续。

  2、蓬莱的“渔灯节”

  烟台蓬莱一带的渔村,每年正月十三、十四,渔民有到蓬莱阁龙王宫送灯、进献贡品的习俗,以祈求出海平安和渔业丰收。经过不断的演变发展,后改为以供祭船、送渔灯、放鞭炮等为主要内容的仪式,同时还要到海边举行大规模欢庆活动,这成为了蓬莱每年都要举行的盛大的节日――“渔灯节”。每年的阴历正月十三或十四(因渔村而异),所有的渔民都是集体出门,大伙儿高举鞭炮,边走边放,还抬着盛满供品的“柳斗”,“柳斗”里边装着猪头、香饽饽以及当年打上来的最大的鱼,还有酒菜、供香、佛蜡、烧纸等物品。猪头上必须有猪血洒在上面,意为“发血财”、“挂彩头”。渔民们来到各自的渔船上,开始祭拜――把“柳斗”抬到船上,摆放好供品,朝着船头方向按照辈份儿顺序开始叩拜“海神”,祈求来年风平浪静,保佑出海打鱼人平安归来,鱼虾满舱。到了晚上,渔民们还会把用萝卜和面做的渔灯放入大海。

  3、荣成的“谷雨节”

  荣成渔民有在谷雨时节祭海的习俗。荣成的祭海仪式主要分三天:第一天请神,到海神庙接神回家过谷雨节,祭祀时先摆供品,再放鞭炮,然后烧香磕头,面海跪祭,祭拜活动在早晨八九点的时候最兴旺,取“发财、长久”之意。第二天举行祭海、祭船活动,主要是在船上祭拜,把供品摆到自家的船上,然后把黄裱纸划好,边烧纸边磕头跪拜。第三天就是渔民欢聚一堂的日子,渔民主要是喝酒、吃肉。通过多处走访,发现荣成沿海渔民尊奉的海神并不完全统一,但虔敬之心却无二致。万千渔民把自己海上生涯的平安与收获寄托于对不同神祗的崇拜之上。谷雨节,成了人们表达虔诚,祈求庇佑的公共节日。

  

  二、胶东祭海习俗的演化特点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从胶东不同地区祭海活动的差异,可以看出胶东祭海习俗的演变特点,我们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祭海的时间、名称逐渐形成区域性的统一。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这种统一很显然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地旅游的发展。例如,首届荣成国际渔民节,因初春沿海气温较低,不便进行海上游乐活动,为了使中外来宾尽情享受大海的风韵,当地政府决定把渔民节改在气温较高的每年7月24日至28日举行。这样一来方便游客参与,使游客的逗留时间延长,并拓宽了长期潜在的众多高层次消费群。第二,祭海的仪规不断简化甚至消亡,内容多以休闲、娱乐型为主。胶东沿海的渔民在当地政府积极引导下,祭海仪式除了增加了大型文艺演出和各种商贸、旅游等活动,渔民还和当地艺人组织起来进行跑旱船、扭秧歌、舞龙舞狮等民俗文化活动。例如,青岛田横人民不断翻新活动形式,在整合、保留原有的传统祭海民俗基础上,开展了大型祭海仪式、富有秦汉风情的大型古装乐舞、壮观的开船仪式、隆重的“三牲”祭品展、民俗摄影大赛、香饽饽面塑大赛及展销等30多种民俗文化艺术活动,这既丰富了活动内容,又提升了祭海节的文化艺术档次。第三,祭海活动摒除了其中包含的迷信成份而赋予其深具时代特质的崭新内涵。随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迷信意识的衰弱,一些地区的祭海习俗,由原来对神灵虔诚的膜拜已经基本上转变为礼仪性、娱乐性的一种活动。如今的祭海仪式仍被海边渔家奉为最重要的节日,而且祭海活动也被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成为人们崇敬海洋、欢庆丰收、祈福平安的群众性民俗活动。除此之外,更增添了回报大海,倡导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勤劳智慧的渔民用心血与汗水铸就了祭海民俗文化艺术节大发展的“人和”。同时在政府及文化部门的主导下,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招商引资的形式,祭海活动已由当初一个渔村自发形成的民间祭祀活动演变成为我国地区性规模较大的祭海活动,成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助推剂。

  

  三、胶东祭海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调研考察了青岛市、烟台市、日照市等主要的祭海地区,在调研过程中,既发现了一些地区在开发祭海旅游习俗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也发现了在祭海旅游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旅游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旅游服务功能不完善,旅游接待能力有限

  对祭海发展比较成熟的青岛田横进行了调查,其中旅游星级饭店中四星级酒店一个,三星级酒店两个,二星级酒店一个。旅行社、宾馆、饭店数量相对较少,这是胶东祭海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也缺乏完善的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弊端:首先,影响游客心理,导致游客没有安全与舒适感,从而影响游客对旅游点的兴趣;其次,严重影响着旅游服务质量、综合接待和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加大了景区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2、祭海旅游开发始终领先于对资源、环境的保护

  一些地区为尽快将祭海旅游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大了推介力度,不断引进项目参与开发建设。虽然支撑了当地的旅游产业,也提升了城镇形象,但是由于保护滞后给海岸的生态和人文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例如,交通工具排出的大量废油、废气,污染了旅游地的大气和水体;游客食宿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就近排入大海等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随着观看祭海者的涌入,异地文化、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的进入,使传统的民俗文化、风情正被逐渐冲淡。大的集团、企业的参与,虽然给祭海带来了很多的商机,但是商业氛围太浓,使得祭海的“原汁原味”渐渐的淡去。当然,还存在祭海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开发过程中追求面面俱到,没有充分调研和科学预测,缺乏地方的特色等一系列问题。

  

  四、胶东祭海旅游进一步开发的对策

  

  胶东祭海旅游的进一步开发,不能孤立地就资源论资源,必须将其放置于胶东区域经济的组织结构体系之中进行分析。因此胶东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或是方向的确定,要根据胶东地区旅游资源自身的状况与区位的配合条件及拟安排相应旅游活动的行为结构来进行,要借鉴国外、国内发展状况与胶东沿海的情况。

  1、通过多元化的融资结构,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旅游容量,解决可进入性问题

  当前,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的主要项目是酒店、旅行社、旅游景点、餐饮及工艺品等。其投资主体历来由各级政府担任,这种单一的投资既不能满足旅游基础设施对资本的大量需求,也不符合旅游基础设施的经济属性。鉴于旅游设施对祭海旅游进一步开发的重要性,当地政府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当地财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例如:BOT方式、BTO方式、发行旅游国债等方式,丰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资本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在旅游接待设施建设上找到一个平时接待和旺季接待间的平衡点,寻求最佳的旅游环境容量。

  2、以保护为前提,注重保护与开发相协调,力争实现祭海节庆的可持续开发

  如今的祭海活动是历史的沿袭,是民俗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中无形遗产活化石。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方式进行保护与开发:第一,实施“科技兴旅”战略,对祭海进行深度开发和集约化经营,最大限度地减少开发过程中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破坏。第二,保持并增加祭海的文化内涵和外延,实现祭海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强化政府职能,对祭海旅游的开发进行立法性保护,并进行严格执法,规范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管理者的行为。同时当地政府要着眼于祭海节的长远发展,实行“还节于民”的办节思路,即由村庄及当地渔民按照传统的民俗习惯自发组织祭海活动,更好地突出祭海节的民俗特色,扩大群众的参与程度。

  3、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提升祭海习俗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任何旅游热点的形成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宣传手段和传播媒体,使之具备相当的知名度。知名度的高低是旅游业来以生存的前提。例如,举办国际渔民节、庙会等民俗活动,举办与旅游、民俗有关的全国性专题研讨会,举办专题新闻发布会,加大媒体宣传,借助现代化多媒体传播手段,进行有深度、有广度的宣传促销。总之,胶东祭海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多样,思想内容健康、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可以使游客得到身体需要、心理需要或是精神需要的满足。近年来,胶东各地在祭海开发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其他发展超前的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应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创新理念,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把握,科学开发,正确定位,争取让胶东祭海这一民俗旅游事业得以健康蓬勃的发展下去。

  (注:本文为鲁东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胶东渔民祭海习俗的演变与旅游开发

论文搜索
关键字:胶东 旅游开发 渔民 习俗 开发 旅游
最新旅游管理论文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策略研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河市为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研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度与评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品开发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
浅谈互联网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热门旅游管理论文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旅行社业削价竞争的思考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探讨
旅游资源的市场策略探析
试论江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