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社会主义论文 >> 论治理理论视角下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论文

论治理理论视角下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25

论治理理论视角下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6-0025-02

  

  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靡西方国家社会科学领域的治理理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反思政府、市民社会与市场相互关系和寻求政府、市民社会和市场良性互动的产物。现已逐渐成为社会管理与治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和价值追求。关于治理的涵义,目前学术界给出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国际组织――全球治理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之家》研究报告中给出的界定:“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1〕国学者俞可平则认为,治理是指官方的或民间的公共管理组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利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2-1〕

  尽管人们对治理涵义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基本理念是相同的,关于治理的共同特征,学术界的认识基本一致。

  第一,公共权力的多元性。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凡参与公共事务处理的主体都可能形成在各个不同层面上的社会权力中心。

  第二,组织边界的模糊性。无论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之间,还是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都形成了一种平等竞争的、合作协商性的互动关系,依靠彼此间的利益协调和相互博弈达到公共管理的目的,从而模糊了彼此间的权力界线和所承担的责任。

  第三,各类主体的相互依赖性。由于政府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或者各类社会组织之间存在着相互的权力依赖关系,必须彼此交换资源、持续协调才能顺利实现各自的目标,最终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参与性自主网络

  治理理论实质是在对政府功能的进一步定位和完善、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社会与市场三者之间的协作,通过调动各种力量和资源以谋求“善治”的社会体制。

  当前,我国为了寻求社会的和谐发展,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和完善、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市民社会的培育以及实现三者之间的协调互动都已提上了日程。因此,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治理理论对探究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的建设与完善,以及实现三者相互关系的良性互动,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启示和方法论意义。

  

  二

  

  不仅治理理论涉及政府、市场和社会这三个重要层次,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如此。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治理理论首先是建立在完善的政府、市场经济和成熟的公民社会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作为方法论工具,我们在借鉴这一理论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我国政府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

  我国的政府体制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缺位、越位、错位现象依然存在。目前,完善我国的政府职能,应从重新塑造国家与社会的高度上来认识,这样才能使政府从微观经济领域脱身出来,加强自身在社会管理领域的积极作用。

  为此,在管理方式上,政府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应实现以下几种转变:一是从管制到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经济主体越来越多,各主体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社会结构和社会事务越来越复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政府必须改变过去所使用的管理手段,加强服务职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和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从规制到协调。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健全,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但这些自治组织的和谐运转仍然需要政府作为一个总的协调者,所以政府的行为应实现从着重规制到着重协调的转变。三是从法制到回应,社会治理以互动性为基本特征,实际上是增加了公共事务的回应性。回应性并不是否定法制,而是在法律的保障下更好地促进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参与。

  (二)在逐步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培育和完善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民社会

  在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社会变迁之后,我国公民社会已初具规模。其重要的特征是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中产阶级正在形成;中介组织逐步发育;社区自治不断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逐渐增加。“实际情况是,转型每天都在私营部门的企业家中发生,在发明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而未遭官僚机构阻止的公民中发生。”〔3〕

  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的公民社会是在社会整体变迁和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制度环境存在着巨大的空隙和黑洞,社会的调节系统诸如法律、道德、行政都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无论是其本身还是其所处的环境,都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许多制度安排存在严重缺失;社会结构两极化较为严重,中产阶级发展得不够快;民间资本的大量流失;社会的道德基础脆弱,诚信成为最稀缺的社会资源;公民意识总体上来说还比较薄弱,等等。〔2-2〕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中国公民社会即使建立起来,也只能是畸型的与病态的。而且,这样的公民社会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为了进一步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应从以下就个方面着手,加强公民社会的建设。

  (1)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是公民社会产生和不断发展的物质基础,能够为公民的独立提供有力的保障。要逐步完善当前的市场经济,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等,通过这些措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从而为公民社会的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不断优化社会结构体系。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应当看它的整个社会结构是否和谐。这些社会结构主要包括就业结构、民族结构、地区结构、职业结构、阶层结构等,而在所有的社会结构中,阶层结构尤为根本。社会结构的合理,根本在于阶层结构合理。

  许多研究者都指出,富有弹性的“橄榄形”社会阶层结构最为合理和稳固。但目前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是特有的“洋葱头形”,这是一种不甚合理、甚至混沌的社会结构类型,所反映的是社会阶层生长和发育与社会发展的非对称状况。这种阶层结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为不利。因此,优化社会阶层结构,已成当务之急。优化社会阶层结构,就应该促进阶层的“扁平化”。为此,应通过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来保证社会利益的合理。

  和谐社会是利益分配公平的社会。一个社会的利益分配是否公平,最终体现在它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否合理上,因此,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在于不断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体系。〔4〕

  (3)健全有关公民权利义务的法律体系,使公民成为法律意义上平等的独立主体。同时,必须强化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使纸上的权利变成现实的权利。

  (4)切实保障公民的结社自由,并大力发展独立于政府及其它权力机关的社会中介组织,逐步形成与公共权力的对抗力量。

  (5)培育理性的公民文化。“文化是体制之母”〔5〕任何制度都是文化的产物,或者可以说,是文化造就了制度。因此,我们不能只重视制度建设而忽视文化建设。培育公民文化,就要培育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自由平等观念、契约观念、社会责任观念、公共道德观念等这些思想意识。培养公民文化,还要注意结合中国本身的传统文化,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使之与源自西方社会的公民文化相结合。

  当然,治理理论不仅强调了这三个方面本身的建设和完善,更强调这三个方面的良性互动,只有三个方面的协作互动,才能达到“善治”的结果。但是,在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和前提条件下,这三个因素还存在着功能性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表现在:第一,政府功能的不到位和越位等情况还普遍存在;第二,经济上的交往原则被错误地引进公共权利领域和公共领域,这种现象也很普遍;第三,公民社会还没有发挥自己应有的功能,还不能有效地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减轻社会管理成本的作用。这些又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性障碍。〔6〕只有逐步消除以上这些功能性障碍,形成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的联动和整合机制,并且只有三者协调运行,才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

  

  当今的中国,已拥有了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市民社会也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并已初步形成。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等诸多方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也存在着许多相似的地方。当然毕竟我国与西方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我们只能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来研究和借鉴西方的治理理论。所以,我们在运用所谓“治理理论”时,不应忘记上世纪80年代末世界银行首先是在方法论层面上使用该词的,它不是一种价值理性,而是一种工具理性。

  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许多理论的产生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和普适性。毕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离开对世界文明的吸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当然也是如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前提条件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所涉及到的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这三大部门,与西方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所涉及的三大部门也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所以,西方的治理理论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是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论治理理论视角下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论文搜索
关键字:谐社会 视角 社会主义 主义 理论 我国
最新社会主义论文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平等的内涵及其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短视频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策略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大学生诚信学风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
浅析“红色影视”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浅析
社会主义古巴发展道路与“中心—外围”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
热门社会主义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论文
学习十七大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论文
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征文范文
高举旗帜、坚定不移地信仰中国共产党(十七大
简论“亚洲四小龙”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