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保险学论文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探析论文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26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探析

  [中图分类号]F323.8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2 ― 0092 ― 02

  

  一、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产生的背景

  

  按照国际上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时,就宣布该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现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5亿,全国人口有13亿,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达到了11.5%,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1.5亿老人中,有大约5000万在城市,他们大部分已经有了职工养老保险。剩下1亿人在农村,他们也需要实现老有所养。

  而在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大量年轻力壮的农民离开家乡投入到打工的潮流中,掀起了一股民工潮。这就直接导致了农村空巢家庭的出现,许多老人的日常生活状况得不到子女的照料,甚至经济来源也仍然要靠自己挣得,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瓦解。同时,随着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独生子女的出现,4―2―1家庭结构变化使得年轻家庭的养老负担沉重,亟需社会来帮助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由此,在农村实现社会养老模式已迫在眉睫。

  为顺应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模式的转变,我国政府开始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国务院召开常务工作会议,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20年以前必须全部覆盖。实行养老保险以后,每个农民的养老保险金每月至少能拿到55元,并且上不封顶,根据地方财力而定。与以往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同的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农民个人交费、集体补贴和财政补贴来共同组成这个资金来源,其中财政补贴占大头。这就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创造了重要条件。

  

  二、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在我国农民的人口比例占大部分,他们的生活好坏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民生,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的设计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与老农保靠农民自己缴费的自我储蓄方式不同的是,新农保能享受到国家财政的补贴,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渠道,大大解决了农民由于收入有限而无法参保的问题。这一举措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农民的社会养老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2.有利于加快国家城市化进程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模式存在并运行着,显著的表现就是在城乡养老模式方面。城市里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社会养老的模式,而农村的养老主要采用家庭养老模式。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以后,农民也开始从家庭养老模式过渡到社会养老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二元经济模式,开始实现城乡一体化,也实现了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发展的起点。农民的生活开始与城市接轨,这一过程也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了步伐。

  3.有利于减轻家庭子女的负担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存压力不断增强。大多数年轻人都背负着买房、看病和子女上学的新三座大山,再加上养育孩子的成本,使得他们无暇顾及老人的晚年生活。特别是农村老人,年老以后体力下降,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生活水平可想而知。建立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以后,不仅能够保证他们有个幸福的晚年,而且能够减轻家庭和子女的负担,缓和家庭矛盾。

  

  三、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

  

  1. 国家财政收入提供了经济保障

  “老农保”启动时有一个教训,就是单纯依靠农民自己和集体出资,包括这个制度管理和运行的资金也都从这里边提,所以它就没有能够支撑下来。当时也不是说没有想到政府财政可以出资,但是十几年前我国政府的财力有限,财政收入可能才几千个亿,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如今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民收入不断增加,已经有足够的资金来补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

  2. 农民养老观念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

  独生子女政策促使农村父母养老观念转变,从“养儿防老、土地养老”的观念逐步转变为社会养老的观念。由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农村第二代独生子女现在已经成家立业,他们面临着4―2―1家庭的养老负担。为此,父母大多不愿意加重子女的负担,在他们有能力的情况下,宁愿自己养老。再加上农民在外出打工的经历中,被城市里的社会养老思想同化,他们也不再仅仅依靠子女养老。传统的养儿防老、土地养老的观念不复存在,他们也期望建立社会养老模式。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难能可贵的,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扫清了障碍。

  3. 城镇养老保险提供了制度借鉴

  我国的城市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于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已经运行近六十年了。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比如资金运营模式、社保的系统内部的监控的系统的建立等。为此,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加以学习和借鉴,避免走弯路。

  4. 合作医疗的成功奠定了实践基础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政府出资占大头,农民出资占小头。比如说你出了10元钱我就给你出70元钱,这样农民就可以算清这笔账了,政府资金到位了,自然会带动起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新农合的覆盖面迅速扩张,不到三年就从无到有,现在已经覆盖8亿多人了。农民生病了不再在家扛着,而是积极到医院治病然后报销,农民响应政府的号召后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模式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类似,都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补贴大头,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这个补助又是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尝试,让农民的心里更加踏实、放心,他们享受到了政府的福利,对政府颁布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有了信任的思想基础。

  

  四、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1. 落实国家资金,规范社保基金的管理机制

  国家资金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中占大头,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家资金的落实直接关系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成败,旧农保的失败就是一个例子。为此,国家要制定资金落实的计划,并制定响应的监督措施,来保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

  社保资金是农民的救命钱,是农民养老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要加强管理和监督,防止被挪用的情况发生,更要防止它的贬值。为此就要建立保质增值的渠道,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在资金的保值增值中,要安全第一,效率第二。对于风险性大的增值渠道,比如股票要谨慎投资

  2. 尽早完善社会统筹机制

  目前,城镇养老保险将在2010年1月1日实现全国社会统筹机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施全国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在跨省就业时随同转移;在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同时,还转移部分单位缴费;参保人员在各地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对农民工一视同仁。国家将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机构信息库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发行全国通用的社会保障卡。这一制度对于更好地保障流动就业人群的权益,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3. 实行以社会养老保障为主、家庭养老保障为辅的多层次养老保险机制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比西部地区发达,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为此,在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地政府和农民的经济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特别在养老保险费用的征缴和养老金的发放方面,要具体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标准,而且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也可以在发达地区先进行试点,成功以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虽然在农村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为了实现从家庭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过渡,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忽略家庭保障的作用。在有经济条件的地区,要实现国家、当地政府和家庭共同负担经费的机制,发挥当地政府和家庭的主导作用,切实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这样才有利于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有能力的家庭也可以在社会养老的基础上,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这样就可以在年老以后领取双份的养老金,提高生活水平。

  4.加强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

  国家制定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目的是实现农民老有所养,保障农民的晚年生活水平。因此,为了让农民能够积极参加农村养老保险,需要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国家培育的村官,在制度的宣传和落实的过程中更要发挥重要作用。现在的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播工具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及,这也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提供了技术支持。

  总而言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前提下的必然产物,也是新时期出现的新生事物。为此,我们必须结合各地农民的实际情况,借鉴各地方的经验,探索实施这项利民政策的有效道路,切实提高我国农民的生活和福利水平。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养老保险 制度建设 养老 新型 农村 制度
最新保险学论文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要点研
大同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保险精算课程教学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试论数字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路径
“三全育人”视角下保险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
基于学习通SPOC的高校保险学课程教学研究
试论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课程思政实践
互联网保险实践教学探讨
保险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热门保险学论文
养老保险改革:现状、困境与选择
保险公司客户服务问题探析
汽车保险发展历程与现状浅析
家庭财产保险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运用保险最大诚信原则的思考
论保险公司保险投资
简析我国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寿险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加入WTO 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