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26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2 ― 0137 ― 02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一、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的本质

  

  (一)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及其特点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在传统的“传授-接受”的学习方式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承受者。教师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现成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真正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作用,限制、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发挥。而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它要求学生主动地从自然、从社会、从生活、从教材各个方面去发现问题,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方式中,它强调“研究和创造”的成分,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行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积极地去寻找、获取各种资料和信息,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从事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在活动中开拓创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及主体性等特点。

  (二)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上的具体运用及其效果

  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是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和自我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上的具体运用是指把学习的内容当作研究的对象来对待,自己主动动脑探究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规律,探索、发现原理性知识,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中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主要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形式,去获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些全新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成功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创新中获得成功,在成功体验中进一步创新。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从中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和掌握的知识水平来看,已经具有形成和发展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基础,其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已有显著的发展。能与同学之间发生争论,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表达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我们知道,对事物进行怀疑,对问题能进行有假设的思考及判断,是一切科学性研究,科学方法的起点和重要部分,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心理依据。随着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增强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学生能独立通过实验、上网等手段获取知识,也能独立从社会、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能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并从中找出规律。因此,在中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可行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坚持主体性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放在第一位。

  研究性学习是以主体性为前提条件的,没有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就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也就无法去研究,更谈不上创造。研究性学习当然无从谈起。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就必须处理好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对自己重新定位,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和专家,教材的知识也不是千真万确的,也是有局限性的,在别的地方可能会学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对老师、教材的崇拜和迷信,让学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并通过主动学习,培养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坚持开放性原则,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包括研究性学习的思维方式、学习内容和活动空间的不固定性和无限性。为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施:

  1. 创设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但对中学生而言,他们提出的问题大多是教材上的问题,并且有些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或模型演示,往往不是十分直观,加上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差,因此有必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转化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操作。

  2. 研究性学习的活动空间既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堂之外。并且应更多地走出课堂,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独立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改变的不仅是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到渠道,改善他们的学习方式,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完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便于课堂上进行研究性学习,应对传统的课堂学习空间做出调整。我们知道传统的学习形式基本上是“封闭式”,课堂空间是“秧田型”,学生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多为师生活动,且启动者几乎均为老师,教学活动中老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很少,甚至没有,更不用说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助学习了。这种学习方式不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要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关键在于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去独立自主地从事探究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从讲解、练习的旧路中走出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相互合作交流,把研究的主动权,时间的支配权,交流动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是开放型的,小组合作是它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方式。学习小组一般由2-6人组成,小组的每一名成员都有分工。小组的组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征、操作能力等由教师帮助混合编组,以便在教学中随时可进行研讨,安排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在活动中起到组织、安排、研讨、调控等方面的作用。可运用交流式、演示式、辩论式、诊断式或补充式等方式进行,全班交流总结。

  实践证明,这种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在一个个的挑战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3.将知识放在一定的情景中,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的沟通。研究性学习提倡把知识放在一定的情景中使书本知识重新被“激活”,也就是使知识恢复到鲜货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知识最能唤起学生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提高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创造问题的情景,多提供研究性学习的机会。

  通过这种形式教学,实践证明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能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坚持创造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是人类一种普遍存在的潜能,它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创造离不开研究,研究是为了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研究性学习是以“研究”为手段,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多创造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问题。

  (四)坚持问题性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中介,是研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没有问题就谈不上研究,这是由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决定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呢?首先,要指导学生经常观察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事,注意捕捉各种信息,收集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大胆怀疑,敢于质疑。其次,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叛性。因为只有积极地独立思考问题的人才会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样的人才会从平常的事物中找出问题。其三,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品质。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现具有图文并茂、声形组合的课件,以鲜明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生创造一种逼真的情景,快捷地提供足够的感性素材。尤其是对那些观察不到,语言无法描述的事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激励学生动手、动脑、参加学习。从而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运用所学知识的联系,让学生独立研究学习

  数学知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也有类似之处。如研究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后,再学习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时,老师直接引入课题:“我们的课桌面、课本面、和黑板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一种四边形――矩形。你想知道符合什么条件的图形叫矩形吗?矩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吗?矩形有怎样的性质呢?”接着教师演示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矩形的过程。然后就让学生分组探讨变成矩形后,边、角、对角线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一来,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马上高涨起来,积极地投入到研究中去。通过测量角、对角线、边长,分析研究后得出结论。然后通过交流、讨论、互相补充、纠正,最后统一正确的结论。实践证明:学生对概念、性质的形成理解得比较深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论文搜索
关键字:研究性 数学教学 尝试 数学 教学 研究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探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