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28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

   去年秋季我省进入了新课程,就是要改变现在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练习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己建构知识的习惯。新课标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目前数学课堂教育是主要的教学场所,所以一线教师要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被动地“接受”是不行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所以教师不仅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还应当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在教学活动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在重视数学探究的同时,也考虑到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的要求。在《课标》中第二部分,提出了高中数学课程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又提出6个具体目标,其中第一个目标就是“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他们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也就是说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求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而在掌握这些基础的过程中,各种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又都是可以灵活选择和采用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即使是看似比较简单的、基础的概念、结论,也要不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从而发展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二、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

   要使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师对自己学生的期望要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作为教师在活动目标的确定上、对任务的选择上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任务的难度最好处于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内,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努力最后能实现目标。同时在学习活动进行中,教师以学生熟悉和能接受的方式引导其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能成为下一个有效的知识。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着力引导学生的自主建构学习。在探究性教学中,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而片面强调合作探究,将使中等及中下生得不到相应的发展,会导致两极分化。

   3.层次性原则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所学的知识内容是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所以相应的探究活动应是层层深入的,在较低层次的探究上,学生只要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就能顺利展开。而在较高层次的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与做出假设是探究的关键,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个性化、多样化的问题,让学生大胆探究,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引领学生一步步进入探究,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4.过程性原则

   卢梭曾说:“如果你想使日益增长的欲念有一个次序和规律,那就要延长它们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以便使它们在增长的时候可以从从容容地安排得很有条理。”数学高度抽象性的特点,造成了数学的难懂、难教、难学,这样学习者就需要经历感受、体验和思考的过程,并用内心体验与创造的方法来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等活动,学生去发现或猜想数学概念和结论,进一步去证实或否定他们的发现或猜想,使他们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如何具体应用的。

   三、设计《椭圆标准方程》教学过程

   1.创立情境,引入知识

   (1)设计问题

   ①给定平面上任意一点,和一条定长线段(学生每两人一条定长的绳),你能在纸上划出什么样的图形试着说一说;②如果去掉“平面”一问,你能想象出它的图形吗?③如果把平面上的一点变成两个点,你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四人一小组讨论,得到四种结论:圆、球、线段、椭圆和没有图形);④教师利用几何画板重点演示椭圆图形;⑤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具有“椭圆”轨迹的图形的实物,增强学生对椭圆学习的兴趣。

   (2)学生总结

   ①合作小组总结椭圆定义;②让学生分析定义中的关键词语,教师重点书写。

   2.自主探索知识

   (1)复习建立平面方程的一般步骤

   (2)自主探索,建构新知

   ①让合作小组尝试建立坐标系有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最简单?(教师根据学生结论进行演示,学生最后认为:焦点在x轴上最简单)②现以x轴为例,两人合作,根据椭圆定义,解答并化简椭圆标准方程。教师引导:P={P|PF1+PF2=2a}(在方程的推导过程中,指导学生求简。这里,数学加工成为学生研究发现的动力)提问:其中a与b有何关系?为什么?学生可以通过图形理解到:a>b>0,因为a与b分别是Rt△MOF2的斜边、直角边;③根据x轴上的标准方程,试想y轴上的标准方程是什么?为什么?

   3.自主掌握知识

   (1)基本知识训练

   判断一些方程是不是椭圆方程?焦点在哪个轴上?为什么?

   (2)知识能力训练

   ①试求a=4,b=1,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方程;②试求a=4,c=15,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方程;③如果把焦点在x轴(或y轴)去掉,方程又变成怎样?为什么?提问:确定椭圆方程需要什么条件?

   (3)发散思维训练

   ①让学生仿照例题出题,让同伴口算;②试求a=4,椭圆过点p(2,5)的标准方程;③试求a=3b,椭圆过点p(2,5)的标准方程;④试求a=3b,椭圆过点p(x0,y0)的标准方程;⑤试求过点p1(x1,y1),p2(x2,y2)的椭圆标准方程;⑥平面内两个定点间的距离为8,写出到这两个定点距离之和为10的点的轨迹方程。

   4.总结反思知识

   问题导向:解这类题用什么方法?(待定系数法)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上、数学思想方法上等)。

   四、小结

   1.探究性的数学教学要和学生紧密联系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充分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留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体性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提倡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因为交流可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交流中教师要细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从中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再展开课堂讨论,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学生的参与和创新得以赏识,使班集体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改变以“灌输”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探究性的数学教学要和教材紧密联系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最主要的资料就是教材,数学教科书不仅承载着知识,还是学生思维的出发点。

   在探究性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用新的视角去看待教学内容,在教学工作中增强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和问题意识。这样才能根据新的思想观念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准确把握知识点,指导学生掌握、理解、应用学科知识。

   3.探究性的数学教学要和生活紧密联系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不经过亲身的体验是不可能学好的。“数学科学的本身就来自人对自然、社会及人类活动的认识。人类再用它来理解自然和社会,用它来解决自然与社的一些问题。”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因此数学探究应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在课堂上对生活实践有所认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课堂 高中 课程 数学 教学
最新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策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方式探
热门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谈复习中数学试卷的讲评
变式教学中习题引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