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实施条件论文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实施条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31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实施条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1)03-0047-04

  

  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无疑是成功的。通过教学改革,三所学校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成绩大幅提升、学校规模快速发展、办学条件迅速改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同时,三所学校的教改经验也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和支持,获得了来自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赞誉,形成了品牌效应,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典范和样板学校。随着社会声誉的不断扩大,三所学校的教改经验正不断被推广,学校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杜郎口教师培训基地的建立和讲学稿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人们对这些学校的学习活动也逐步走出了自发和零散组织的取经阶段。这就要求人们对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的研究走出感性直观的阶段,开展更多的理性、客观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对三所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实施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教改遵循的“教学理念”分析

  

  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采取教改方法的原因各不相同,如杜郎口中学的改革源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怨言――校长在向学生征求有关课堂教学意见时偶然听到“教师还不如我们自己教得好”的议论;洋思中学的改革思路来自于其首任校长成功教育自己子女的心得与经验;东庐中学则是在前期“导学卡”“同步练习”等教改基础上逐渐摸索出“讲学稿”之路。在具体的改革方法上,三所学校也各具特色,如杜郎口中学重视课堂内的预习,而东庐中学则强调课外预习;洋思中学提出“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四清”口号,东庐中学则认为反馈不需如此频繁,“周周清”更为重要。不过,就三所学校取得成功的主要经验而言,差异只是局部的、非实质性的,它们在改革所遵循的“教学理念”和改革获得成功的“实施条件”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些“教学理念”和“实施条件”共同构成教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教学理念”和相应的教学制度及实践层面,笔者认为三所学校都具有如下特点。

  

  (一)“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习者自身的主观能动上,这是学习或教学中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理论上,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以及现代心理学、教育学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但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这一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人们习惯于将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学习者;学习目的仅仅被理解为应对考试,而不是为了学习者主动、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讲授法和接受学习一统天下。这三所学校则将学生的学习放在了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杜郎口中学坚信教学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洋思中学坚信人人可教,“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东庐中学提出了“关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口号。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在上述信念下进行的教学改革,充分尊重并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热情,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学生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杜郎口中学著名的“预习――展示――反馈”教学模式为例,这一教学模式的全部过程都渗透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与精神:

  “预习”环节以学生自学为基础,让学生自主进行与文本的对话,间或进行围绕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的、与教师或同学的对话,所有这些对话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需求和主动参与基础之上;在“展示”环节,学生不仅可以对展示者的成果作出评价,而且能以此对照和检测自己的成果,进而在教师的追问和点拨中反思自己的思维和言行;“反馈”环节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反思和教师的总结,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让自己的学习不断走向扎实和深入。总之,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的改革都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学组织工作的主线,学生也因而成为了真正的学习主体。

  

  (二)“先学后教”――教与学的新型统一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体,教学概念本身就蕴含着教与学两个方面。杜威曾对教与学的关系作过形象的说明,他认为,教与学的关系就好比“买”与“卖”的关系,两者相依相存,缺一不可。尽管我们可以在理论上对教与学的关系作出较为周全的解释,但在实践中如何对待这一对矛盾似乎并没有处理好。长期以来,学校的教学实践总是在印证着根深蒂固的传统理念――教师掌握知识在先,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教师理应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由此,“先教后学”的观念深入人心。应当说,“先教后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本身并非与“先学后教”截然对立,真正按照奥苏贝尔(D.P.Ausubel)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进行教学,也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效。但“先教后学”并不适合所有的知识内容,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一旦被滥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极易产生分离,出现“教”与“学”两张皮现象。例如,实践中不少评优课、教学大赛等都主要是针对教师的表现,学生的学已经脱离了评价视野,或者受“教”的排挤而被边缘化了。“先教后学”的不当使用,易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潜能遭受抑制,并导致学生学习被动、厌学、辍学等一系列问题。这三所学校的“先学后教”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以杜郎口中学为例,“预习――展示――反馈”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学生之间彼此相互启发和教育,而且教师在引导、点拨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例如,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常会使教师称奇,学生讨论问题所表现出的境界和视野常常让教师感动,等等。教学相长成为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好注脚。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与东庐中学的“讲学稿”也都具有相似的特点。这三所学校的教学改革都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的教学原则。这种“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对克服传统课堂中难以解决的“教”与“学”两张皮现象意义重大,为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和“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提供了教学制度方面的 保障。

  

  (三)“多维目标”――素质教育与双基教学的整合

  尽管与新课改强调的多维教育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每所学校在教学活动中整合多维目标的程度和水平也不尽一致,但应当肯定的是,与传统课堂仅仅注重知识的学习相比,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在实现学生多元发展的目标方面是具有一定优势的。这种多维目标不仅体现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展示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在目标维度方面消融了素质教育和掌握“双基”间的对立,并在实践中架起了素质教育和双基教学问的桥梁。我国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常被曲解为“蹦蹦跳跳”“吹拉弹唱”“竞赛得奖”一类活动,真正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的素质教育被束之高阁。而同时,应试教育作为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思想和规制是不会因为一次课程改革便退出历史舞台的,况且应试文化也有一些合理的内核,比如,它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就是值得汲取的。在当今美国教育改革动用各种资源和策略仍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背景下,我们尤其应当意识到这一点,珍惜应试教育中的合理内核――注重双基教学。显然,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在倡导素质教学方面,没有将素质教育表面化、形式化,而是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在注重双基教学方面,没有让课堂变成各种肤浅和不着边际的活动场所,而是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让学生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框架下主动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使素质教育和双基教学在教学中统一起来。比如在杜郎口中学,学生发言不必举手,想说就说,可任意选择坐地、坐课桌乃至站凳子上等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异常活跃,具有观察问题的敏锐性,发言时善于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见解,表现出农村学生很难见到的那种从容和大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临场发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信的风貌都有不俗的表现。东庐中学也同样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锻炼了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在洋思中学,生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点点滴滴的学校日常生活中养成了良好品行。三所学校在学生的中考成绩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各种能力方面也有巨大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双基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统一。

  

  (四)“小组合作学习”――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法宝

  人口众多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学校大班教学的状况在相当长时期内都是难以改变的。在传统的课堂中,一个教师通常难以顾及每个学生,“一与多”的矛盾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大难题,加之教师的讲授和灌输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学生不愿学习成为现代教育的通病之一。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都是在大班教学的背景下开展的,但课堂教学却显现出蓬勃的生机,这与三所学校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有关。正是小组合作学习巧妙地将大班教学的劣势转化成优势。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许多具体问题和困难都能在组内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而被解决。这些能够帮助其他同学的优秀学生发挥了任课教师所不能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能够得到及时和有针对性的满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班课堂上一个教师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的问题,缓和了教学中的“一与多”的矛盾。成绩较差的学生因成绩优秀的同学帮扶而得以提高,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帮扶成绩较弱的同学而使自己理解知识的水平进一步深化;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小组间的竞争也容易创造出一种学生间你争我抢、不甘落后的课堂气氛,课堂学习的活力由此而生。课堂教学不仅没有因为班级规模较大而失去效力,反而因为参与合作和竞争的学生多而显得生气勃勃。这一状况在杜郎口中学表觅得最为突出。在典型的杜郎口中学课堂上,无不充满“我要学,我爱学,我能学会”的气氛,随处可见争先恐后的学生的激情“表演”。叶澜教授所呼唤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景观在杜郎口中学典型课堂教学中真实呈现。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会走神,不会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甚至有学生由于喜欢课堂而不愿意学校放假。如果没有充分利用学生集体的力量,那么所有这些良好教学氛围和效果的取得是很难想象的。

  

  二、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教学改革成功的“实施条件”比较

  

  这里所谓的“实施条件”,指的是那些与教学改革所涉及的“教学原理”不直接相关但对教学改革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的因素,如教学改革的背景、条件、决策、管理、实施等。根据前文对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教学改革过程和现状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这三所学校的教学改革在“实施条件”方面具有诸多相似之处。

  

  (一)学校教学质量低下和危机四伏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内部原动力

  前文已述,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在教学改革之前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不高,有的还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正是这种“穷则思变”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生存与发展本能,构成了学校早期改革的原动力。在质量不佳和生死存亡面前,学校是否需要改革已经不存在争议,学校如何改革也没有了瞻前顾后的包袱,背水一战的魄力和决心最容易在这种情况下被激发出来,那些以传统的眼光衡量“不可思议”的策略和手段才有可能被采用。

  

  (二)宽松的外部管理环境为学校改革减少了外在阻力

  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的改革历程并非一帆风顺。改革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与三所学校相对宽松的外部管理环境不无关系。在我国这样一个教育行政权力相对集中的国家,一所学校的改革如果得不到其主管部门的支持,大都会中途夭折。这三所学校的教学改革,尤其是杜郎口中学,即使在最为困难的时候也得到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哪怕学校采取的改革举措具有一定“冒险性”也得到了宽容。这与许多深受教育管理部门器重、容不得半点差错的学校所处境况大不相同。这种相对宽松的外部管理环境为学校改革的持续进行减少了不少阻力。

  

  (三)富有胆识和毅力的学校管理者直接推动了学校的改革

  与西方国家许多学校改革产生于学校课堂一线教师的自发行为不同,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可以说完全是学校内部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即它是由学校管理者――具体来说,就是由校长直接推动的。教学改革在前期都是依靠校长个人决策、强制推行实施的,自上而下的特点十分明显。例如,在杜郎口中学,改革思路和策略完全是校长及少数领导者的思想产物,在改革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来自教师内部的阻力也是校长通过近乎“行政命令”的强硬手段予以排除的,亲友的劝告、利益丢失者的威胁都没有动摇其改革的决心。没有校长和学校少数领导者的魄力、胆识和勇气,尤其是在改革之初的坚持不懈,改革的成功是 难以想象的。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成效彰显,三所学校的改革都逐渐得到了全体教职工的认同与支持,自上而下的、压迫式的改革也逐渐转变为常态、自觉的改革。

  

  (四)地处偏僻的封闭性环境为学生安心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校园环境

  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在地理位置上都远离闹市区,周边安静的环境对学生的安心学习是极为有利的。例如,杜郎口中学位置偏僻,学校周围都是庄稼地,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小商贩的吆喝,更没有充满诱惑的网吧,这样的环境为学生心无旁骛地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所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依据教材等文本进行的,对学生利用周边环境资源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不高,这种校园和周边环境显然有利于学生进行以课本和教材为中心的课堂学习。同时,三所学校都建立了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杜郎口中学和洋思中学基本上实行封闭式管理,这也为学生专注于学习活动创造了先决条件。

  

  (五)具有吃苦和奉献精神的教师群体为教学改革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教学改革的成功离不开它们所拥有的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教师队伍。在三所学校,上至校长,下到普通教师,都具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杜郎口中学许多教师的工作时间每天甚至超过十五六个小时。教师不仅要备课、上课,还要坚持自我反思,参加教师论坛活动等。洋思中学的教师教学反思和听课、评课活动,东庐中学的教师集体备课和校本培训活动等都占据了教师相当多的课余时间,教学骨干更是成了为教育事业而忘却自我的“工作狂”。没有这样一支具有吃苦和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三所学校的教学改革获得成功也是难以想象的。

  

  (六)教学改革经验更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

  三所学校都是农村初中校,学生主要来自农村,或者在学校成名之前,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在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方面,三所学校都面临办学条件简陋和师资队伍薄弱的问题。这固然是制约学校改革的不利因素,但三所学校都摆脱了简陋的办学条件和薄弱的师资队伍的限制,化不利为有利,因地制宜开展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改革,并最终获得了成功,正所谓“三流的设施、三流的师资”却办出了“一流的学校”。它们所取得的教学改革经验也最为贴合广大农村地区初中校的教学改革实际,更能满足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学改革需要。

  在分析了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后,笔者认为,三所学校教学改革成功的经验不仅在于它们坚持了以“先学后教”为代表的先进教学理念,还在于它们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采取了富有针对性的对策,坚持不懈,直至获得成功。

  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的改革环境和条件并不是每一所学校都具备的。有些人便把三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环境和特点作为不能向它们学习的借口。其实,学习三所学校的教学改革经验,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应当在吃透它们教学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这些理念运用到自己的学校环境中。只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自己特定的学校实情结合起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有可能像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那样取得教学改革的成效。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学校都是可以从这三所学校学到“真经”的。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实施条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模式 理念 条件 模式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