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在《企业管理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在《企业管理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14

在《企业管理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1 引言

  传统的《企业管理学》课程目的是普及企业管理的知识,经过多年的积累,《企业理学》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知识体系,为我们提供了近乎完整的有关企业管理的知识和方法的认识,也为我们探讨在高校教育中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教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创造了条件。

  分析目前《企业理学》的教学,不难发现,我们的课程体系中知识的传授仍然是主要的教育目的和培养方式。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倾向于侧重理论的介绍和分析,在课后的练习和考试中偏重于知识的再现和标准化的答案。这样的教育方式必须基于这样一个假设的前提,即学生通过记忆获得知识后,能够自行消化、吸收、理解并将其转化成管理实践。然而,由于我们的学生没有企业的工作经历,缺乏对企业的直观认识,对企业和企业管理几乎没有概念,所以在学习时往往感到枯燥、难以理解,学完之后到了企业不会、甚至想不起来应用。要提高学生对《企业管理学》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加深学生对它的应用价值的认识,最好的办法是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对企业和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给出学生可以移植、效仿或借鉴的范例。

  对于工科大学的非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企业管理学》的教育目标应该定位在通过有针对性的知识学习,提高对学生企业的认识能力和对企业管理的执行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对非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企业管理学》教育应该突出它的应用性,使其成为学生接受企业管理的依据和执行企业管理的工具。而针对本科学生没有接触过企业,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特性,需要通过比较直观易懂的案例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思考和应用的主动性,并由此改善目前学生必须在缺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企业管理进行生硬理解的现状。即通过案例展示现实企业的实际操作方法和过程,在课堂上不仅把企业管理的理论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和思考,学习和尝试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改变以往教学中这一转化依赖学生自行完成的培养方式。

  对这种教学方法,我们称之为案例教学法。

  

  2 开展案例教学的意义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要扮演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色。他们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针对逼真的管理事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据此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案例讨论时学生积极发言,从具体的事实出发,学会从具体的文件中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发现问题,判断是非,做出正确的决策。归纳起来应用案例教学法教授《企业管理学》的意义如下:

  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强调把学生置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之中,发表个人见解、接受信息、积极思维,使书本知识更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使枯燥的理论知识焕发生机,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在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一般能处于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的状态,因此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为日后成为成功的管理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尊重和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案例分析,培养他们大胆探求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启发、大胆质疑,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行动。通过多维度思维的训练,提交学生的逻辑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得到教师的正确指导,从而使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特质逐渐形成。

  三是能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案例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它能使学生了解到特定的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个特定组织的相关背景知识,这对管理类的学生尤其重要。同时,通过管理案例教学使学生熟悉管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3 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

  本文研究的目标是改善《企业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即吸引学生愿意上课听课,在课堂上和作业中愿意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能够模拟情境,在模拟情境中能分析、验证所学知识,在分析和验证中主动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反馈和理解所学知识,最终在这样一个“上课听课――参与讨论――模拟情境――重现知识――思考问题――理解知识”的循环中,潜移默化地开始在头脑意识中建立对企业的认知和对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及作用的感悟。

  这个收获是建立在学生的意识和观念中,并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上的,因此,我们主要通过两种方法评估案例法教学的成果。一是观察法,观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的质量;二是调查法,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观感受。

  当然,有效的案例教学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3.1 科学合理的案例或案例库

  案例即“case”,没有案例也就无所谓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科学合理性。最早开展案例教学的是美国哈佛大学,随着普及推广,所需案例的数量日益增多,质量要求也更高,于是便成立专门的案例编写组,直接深入工商企业,为发现经营管理问题,从企业管理视角收集、整理案例资料。因此,这就注定案例应该具有真实性特征。而我国案例教学中所用的案例来自企业主动提供或教师亲自调研的很少,这一方面是由于涉及企业经营秘密等原因不愿意提供这种便利,另一方面各高校也没有这方面的投入。这就导致国内使用的案例大多是从报刊、杂志等二手资料中整理而得,而报刊、杂志的报道通常不是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出发地,这就使案例偏离相关性、代表性及综合性要求,并可能偏离正式性需要,有的案例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现象。可见,目前国内不少案例从原始材料的选取就偏离了企业管理视角,缺乏对企业管理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也难以让人做出专业化的分析和评价。

  3.2 小班上课

  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课堂讨论,需要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对案例中所给出的方案进行各具特色而又逻辑严密的分析评价,或针对案例资料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或是发现原有理论缺陷,提出修正理论。因此,小组数量不宜太多,每个小组人数也不宜多,这就要求班级规模小。因此,班级规模是制约案例教学法能否顺利实施的外在条件,这在我国当前大学教育中是个严峻问题。

  3.3 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提出了挑战。它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凡事敢于询问为什么,并具有说服他人接受自己观点的勇气与强烈愿望。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自学、自律及独立思考能力都要很强,因为该课课前课后要查阅、思考大量与案例有关的知识,有的甚至要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或向相关专业人士咨询,才能在讨论时提出独到见解,获取高分。因此,需要从小培养对话、发育的习惯与意识,教师也应允许并鼓励学生课堂提问、表达看法。

  3.4 优秀的教师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都很高。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使其能准确引导、启发学生思路,在案例讨论中控制节奏、范围、时间,做到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收放有度、统领全局,既避免学生不着边际地发挥,也防止思路狭隘,钻牛角尖。因此,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相当于旅游团队中的导游或领队,而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游客。就像导游要对旅游线路、游览景点及各景点的旅游安全状况了如指掌一样,案例教学也要求老师对案例内容、背景、分析线路、疑难点十分熟悉,甚至对学生可能的想法或辩论的可能程度相当了解,这样才能合理掌握每个案例讨论的节奏、时间。在课堂讨论中,老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倾听各小组及每个学生的发言,观察他们的思辨、语言表达、团队合作、应变等方面能力,并对此进行考评评价,形成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生的课堂发言及案例分析报告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程成绩,这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较好地实现了案例教学所倡导的思想,“学生必须是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应能应用多种信息资源识别并解决问题”。总之,与传统的演绎教学法相比,体现归纳思想的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知识结构的广度、深度及教学技能技巧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因此,案例教学对我国大学教师是一个挑战。

  

  4 案例教学的效果分析

  为了突出《企业管理学》实际应用性,我们按照企业实际运行的过程和方式,把《企业管理学》的知识体系划分为企业的基础概念、基本组织架构、经营运作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管理方法四个模块,并按照这四条主线对《企业管理学》的知识点进行贯穿和整合。基础概念模块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企业?什么是管理?为什么企业需要管理?这个模块在整个课程结构中起奠基的作用,它要支撑学生能够从内行的角度理解组织架构,学习和逐步理解经营运作,并在头脑中初步建立经营运作的意识,然后学习管理方法就有了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企业的基础概念模块包括:企业管理、战略管理;

  基本组织架构模块包括:经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等;

  经营运作的基本规律模块包括:企业文化与组织建设、企业改革管理;

  企业的主要管理方法模块包括:质量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等。

  每个模块后面都带有相应的开放性的练习,一般是一套单项练习和两个案例分析。单项练习主要是理解课堂所学,单个学生自己就可以完成;案例分析要求学生组成小组,通过讨论分析企业的实际行为,总结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建立这样的课程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为学习而学习,为考试而考试的追求“知识再现”的学习模式,学着将企业管理作为工具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为此,我们选择了7个班进行案例法教学的研究和实验。在2007-2009学年整整二年的时间里,我们进行了两轮实验教学。第一轮是4个班,第二轮是3个班,第二轮实践在第一轮实践效果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在工业性大学开展案例教学受到了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由于资源的限制无法小班上课、缺乏实践经验的老师、学生的自学能力差等。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采用多种形式的案例讨论。采用多种形式的案例讨论,既能更好地与教学目标相匹配,也能使学生从枯燥单调的案例讨论中解脱出来,并且案例的不同方式的使用会提高学生的洞察力,丰富他们的经验。

  第二,进行分组讨论。在分组讨论前,教师可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案例,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事先组织课外讨论。为了保证各小组讨论的质量,每次讨论都要专门指定组长或由小组成员推选组长。组长的职责是负责组织案例的课内或课外讨论,代表小组准备案例讨论发言提纲。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不同案例的讨论应由不同的学生担任组长,以确保有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发言。

  第三,活跃课堂发言气氛。案例讨论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课堂发言的组织。为了活跃课堂案例的讨论气氛,防止出现有的学生发言过多、有的学生发言过少的情况,应采取组长在课堂内汇报小组讨论情况、学生自愿举手发言或随机抽查学生发言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尤其应注意增强平常发言不够大胆的那部分学生的发言勇气和信心,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与随机应变能力。

  第四,消化课堂讨论成果,撰写案例报告。作为课堂案例教学的延续,应布置学生撰写相应的咨询报告,并以此作为课外考核的内容。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是一种极有益的学习经历,是在本专业领域内检验并锻炼书面表达技巧的十分宝贵的机会,有利于细致地利用、消化、吸收案例学习的成果。

  第五,整合院级师资及课程,建立全院乃至全校共享的教学案例库,实现资源互补。目前不少教师在努力尝试案例教学法,积极收集、整理各种案例,但往往各自为政,缺乏相互交流和互通有无。实际上,由于企业管理知识相互交织、管理问题相互牵连,许多案例可以适用不同课程,只是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因此,在目前资源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应当整合全院教师手里的案例,建立共享案例库,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单干”现象。

  第六,有时我们也邀请工商管理界人士走进课堂,提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管理难题,作为案例来源。为了保守公司经营秘密,我国企业普遍不欢迎外人入驻企业调研,也不愿意提供公司经营资料,成功的企业怕“枪打出头鸟”,经营困难的企业则“家丑不可外扬”。对学校而言,由于长期师资紧张、经费不足,往往限制或不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也无法专门派出教师进行案例收集、编写、设计,更难以轮流让教师脱产到企业实习或采风。这样,案例教学所需的案例库建设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认为短期内较好的方式是邀请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到课堂,给学生讲述他们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课堂上让每组同学陈述方案,最后提交分析报告,并可以反馈给企业。这样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真实的管理问题,增强专业认同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5 结语

  与普通教学法相比,应用案例法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发现用案例法教学,学生们更愿意了解和讨论有关企业的话题了,也更加关注知名企业和企业家,以及他们的新闻。这些现象表明,应用案例法教学,确实能够激发学生认知企业的兴趣,提升学生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的情感,逐渐树立学生理解和接受企业管理的态度以及参与企业行为的渴望和自信。这样的情感和心态,对于工科大学非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将来作为工业技术人员,尽快融入企业发挥作用,无疑是非常有益的。由于采用案例教学法,同学们对学习企业管理学课程的兴趣增加了,理解能力也增强了,期末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较以往各届的学生有所提高,不及格率由过去的15%下降到了6%。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效果显著。

  

在《企业管理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论文搜索
关键字:管理学 实践 案例 课程 应用 教学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