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是育人和教学的升华论文

素质教育是育人和教学的升华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14

素质教育是育人和教学的升华

  

  教育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最为重要的因素。就其本身而言,包含着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的潜能得到相当的发展;二是适应社会的后天形成的知识与本领。因此,人的教育必须在社会要求和个体潜能的双重基础上全面实施才是合理的,而保持人的本质的完整又是第一性的。因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所需求的是具有高层次能力的,是适应、服务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由此迫使教育要向适应性发展,向素质教育迈进,所以素质教育是育人和教学的升华。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教育发展中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是更为具体、全面、系统、完整的发展要求,使人的各种类型的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

  什么是素质教育,在《人民教育》1997年第2期,北京市教委专职委员、教科院副院长文哲同志《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一文中对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做了这样归纳:“素质教育就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全体儿童少年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主动的发展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核心,促进每个个体在与社会发展目标和谐一致的条件下,主动开发个人潜能,以争取个性的最佳发展,努力为人类、为国家做出最大贡献,并幸福美满度过一生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要尽可能使个人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一方面在促进个体发展目标的实现中实现社会的最大利益,另一方面在促进社会整体发展目标的努力中保证个体的最佳发展。”教育者是实施和完成这项历史性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应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实事求是地按照教育教学的要求从不科学的行为规范中脱离出来,分析总结以往教学活动中的做法。总结经验,确定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新举措、新思想、新方法,放弃制约教育教学的不利因素,同时要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善于运用否定发展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要敢于创新,敢于在失败中求成功。在创新中不能放弃以往教育教学中的精华,不能割裂基础教育,失去基础。如果丢掉传统的精华去追求新发展,新要求,那么素质教育不但不会加强促进教育的发展,反而会走向畸形发展的道路。因此要求教育者应该认真学习,敢于探索,在基础教学中求发展、求创新。素质教育明确倡导开发人力资源,倡导创造意识,倡导发展个性。因而在实施素质教育教学中要以传统的精华为基础,以人的智能发展为要求,以个性创造能力的发展培养为研究、探索、创新的指针。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实施全方位多维化的教育,促进个体能力的最佳、最大限度地发展,使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及劳动技能素质得到充分培养和发展,使每个人的个性能力得到正常的发挥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多样化的人才成长。多样化人才是构成社会群体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某一方面的薄弱或偏激必将导致其它一方面或几方面的不良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身上寻找教育教学成功的因素,使每个学生身上那些无意识的东西成为自觉意识到的东西,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去学习,使其能够从本能中吸取能量,从而使个体潜力得到挖掘,而向全体、面向每个人,使人人都受到全面的多层次培养和发展。

  在实施素质教学时,不能把一切工作或任务都推到学校或教师身上,它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从教育的组成形式来看,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的构成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这个教育体系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相互影响,只有相互协调的发展才会使教育走向成功。由于三个部分在不同的条件、环境和阶段所肩负的教育责任或任务有所不同,因面就存在分工不同、形式不同、教育内容不同。首先说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优生还要优育。因此要注意从小就为孩子创造一定的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使小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兴趣,并且注意智能的培养要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如,孩子今天想画画,明天想写字,后天想学琴等等。作为家长都应积极主动地去支持去培养,以使少儿各方面的思维都得到发展,而不应将成人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当然也不能放任自流,应有规律、有目标地进行家庭熏陶和教养。其次是学校教育。学校是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环境(场所),学校教育使少年儿童全面、系统、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律地接受多方面教青,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再次,是社会教育。它是少年儿童成长发展的外部环境,这个外部环境的好坏将对他们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环境的健康发展是全体公民的责任,因此,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大家都要关注教育,同心同德,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要想让其成功地走向社会,就要求在教育培养中加强受教育的强度和力度,使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思想修养、文化修养和高尚的人格修养。为此就要求教育者的教育思想、手段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上。教育手段、方法的正确与否将对受教育者的成功与否产生直接的影响和作用。从教育的要求来看, 是以育人为根本,提高人的个性能力为目标;从人才成长的过程来看,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可以速成,但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人生经验的积累,科学人生观、世界观、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是难于速成的。所以在进行教育时,应注重德育,人文素养的教育。使少年儿童从小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因而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天真烂漫的心理特征,应精心呵护孩子的童趣、童真、童心不受践踏,不受破坏,因为这是形成健全人格的最为重要的基础。我在美术教学中对各年级的小学生进行多次教学实践观察,教学观察中把幼儿、学前班、一年级分成一组,二三年级、四五六年级分成三组进行美术兴趣培养。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观察、分析和总结,发现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低年级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表现很突出,但其它两组尤其是最后一组,其创造能力视乎被客观的造型因素或意识领域所局限或被客观的因素所规范。其个性创造能力的表现很迟钝、或概念化、或自行消失。不同低年级学生把事物表现得天真烂漫、富有生机,其创造的表现充满着新、奇、鲜、绝的艺术形象特征。同时,又对第一组的儿童做了大量的家庭调查,反映幼儿最爱乱写、乱画、乱剪,有的还说他的孩子竟然自己发明、创造字,有时候简直是乱唱、乱叫、乱跳等等。所有这些现象使我更进一步确认,这正是人的个性潜能初期的突出表现,是个性创造能力的胚胎,是天赋的呈现。如果不正确地去认识,居然用“乱”或“胡整”这样的词语来表达或初级的认识来对待问题,那将是对孩子天性的抹杀。如果在对孩子的这些表现加以干涉或校正,或以成人的行为规范去要求、去替代,这就等于剥夺了孩子的创造天性,使其本能的成长发展受到制约,使其在心理素质的形成上受到严重影响。由此要求教育者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对待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孩子的行为、心理、生理等因素,以及针对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等所施行的教育方法、手段是否与之相适应。因面也要求教育者要用发展变化的思想方法要求自己,要抛弃老办法、老一套及与素质教育相矛盾的种种因素。

  小学阶段主要是育人和进行创造素质的启蒙教育时期。在这个阶段一定要重视养成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素养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幼儿、学前儿童及低年级学生的教育方法和观点,决不能因为是幼儿和低年级学生就随随便便去授课。幼儿和低年级学生想象能力丰富,对事物充满着幻想,同时又能大胆地去创造性地表现事物,其创造性的表现语言或特殊的表现符号或涂鸦等行为,都是其本能地认识、观察事物的结果。这种结果充满着学生自己的观点和表现语言,是非常可贵的,是没有受过任何规则、戒律左右的,纯属于一种新奇的感觉和个性创造能力的外在表现,它是创造的胚胎,是人的创造性能力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个性创造能力的早期表现。这种能力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它的培养与发展可以推动和决定一个人能力的发展。因而教育者就应特别注重如何更进一步地去启发培养,使这种潜能发挥出它应有的能量和作用。当然有这种能力的学生不是一部分,而是大部分,其中也具有一定差异,这种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文哲同志说:“承认素质教育的全员性,同时也要承认素质教育的差异性。人与人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学生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区别,而且表现在其身心的成长、智能发展的后天条件有区别,因而其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有区别。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都会是不同的,作为教育者应该尊重这种差别,针对这种差别开展工作。尊重,包括承认个人的选择权利,承认个体有脱出常规确定个人发展方向与发展方式的权利,乃至承认个体有落后的权利。针对差别开展工作,就是说,差异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最终结果,不应该也不能够用同一模式要求所有的受教育者。”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一分为二地对待问题,对不同的学生应做出相应的变化,不应以一种或有限的几种教法施教,更不能以教师的观点、方法取代之,而应找出相通的教法施教于学生。反之就意味着将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抹杀在萌芽或成长过程中。作为素质教育应为学生准备好可供选择的发展条件与发展机会,而不能是一种强迫。成功的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提供发展机会,提供可选择的学习框架,而不能强迫其“达标”,更不能以“达标”来分优劣。任何一种划一的强制性目标要求,都会成为一部分学生过重的负担。承认人的差异性,不轻易地以简单划一的标准分优劣,鼓励人才的多层次与多规格,正是素质教育区别于“精英教育”、“应试教育”的最大特点,使人的各种类型的潜力得以挖掘是现在教育即是素质教育的显著特征。在《江西教育科研》1995年第3期娄赫民同志的《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新世纪的激烈竞争前景赋予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是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忽视了这一点,个性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限制,很可能会把极有天赋和才能的人扼杀在苗圃里。所以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完善和提高全体国民基本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要知道,人无全才,扬长避短,可能成长。只要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将为各类不同层次的人才苗子打下坚实的良好素质基础……”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核心,两者的协调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单独的只强调一方是不见成效的发展。因而要按教育规律的要求来进行教育活动,要继承传统精华,摒弃那种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想法和做法。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育者自身也必须随之变化。但并不意味着否定“过去”的?D切,更不意味着否定一些事物在“过去”的合理性。在转变人才培养摸式的要求下,教育者更应明确素质教育的根本要义,促进每个受教育者的能力得到全面自主的发展,促进受教育者个性与人格的养成,因而是一种真正面向全体少年儿童的教育,是国民教育,其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或创造性潜力。在教学中要更进一步地应用科学的方法、理论加强教学,把少年儿童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高尚人格的人,同时以智能培养为基础,不断深化教学方案,研究、探索、创新教育方法,使教育教学向适应性发展。在创新时要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便其形成自己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不断地反复学习,继续强化教学手段,增强普及意识,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理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高度概括。素质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本质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我国基础教育升华的基础,通过素质教育的实施进一步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向更加合理化、适应性的价值目标的发展方向迈进。这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里程碑。但是,时至今日,很多的学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很大一部分教育者,仍然是更为激烈的进行着老一套的教育方法,把基础教育更进一步推向极端化,变本加厉,挖空间心思搞成绩,以分数,求质量,使学生在极端高压的情况下进行应试学习。因此,使大部分学生的智力因素过早透支,由于过分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促使学生厌倦学习,把主动的学习兴趣和应有的学习的积极性过早消耗或被摧残,使大部分学生在教育者的强迫之下,把自主、自由、主动的学习变成被动的,在更多、更繁、更重的学习任务之下,剥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好时期,假日,学生仍然是在家长设计的学习框架中去活动,活动的合理性,更让人吃惊可怕。这样,学生只能沿着教师与家长们设计的方向及要求,以求分值考大学为共同的目标,使绝大部分学生在不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要求上,作盲目性的努力,以实现远大的抱负去应试考大学来满足教育者及家长的需求而忽视了学生的真实自我,真实未来。为此,使大部分学生失去了个性化发展。把学生内在的本质潜能放弃未能正常启发培养,使学生丧失了适合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与机会,当考不上大学的未来,造成过多学生穷途无路,使学生无法面对社会上的各种需求,最终还要重心回归到社会现实需要的目标中去,从头再学,再下苦功夫,造成如此后果,己是现实中存在的事实,而不是虚构的说教,问题就是人们的理念滞后不能与时俱进,不能与人的发展需要社会的发展需要国际发展的需要同步。管理者教育者不能以素质教育的科学理念和以学生的真实自我而去作为,而是从一种低层次,程式化的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合理性发展。而不是实事求是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理念,的确是切入不了学生本体的发展需要。是虚假理念、浅层理念,甚为严重者,是名副其实的唯心主义观念,即就是在某些方面做出与学生发展一致的作为,但究其实质,实际上是给老一套,套上了新标志,从现象上很难看出问题。也因此,在这种教育理念的促使下,也造就了一批赝品品牌学校与领导和教育者,使素质教育蒙上了不白之冤,是是非非,一时也难以评判过失,把实质就非常适合人的本质发展规律的素质教育,搞得一塌糊涂,人为造成素质教育的目标混乱,使其在实施的过程中变的曲折。在?D定的时期内很难达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教育。尽管国家在实施素质教育这一目标理念上采取了多项的政策措施,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方法去完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以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可是,以事实与现状,效果不是令人满意的,这种不良的事实根源,还是人的理念问题。在现实教育教学之中,地域性领导发号施令,各种红头文件、政策、措施、媒体炒作、标语,横幅等等外在宣传,在现象上完全与国家教育发展要求相差无几,教育行业的工作者,也为此付出了心血,从资料等形式上制作了大量虚假的素质教育的事实。如书面依据、档案、记录、媒体资源场景等等,从外部现象看,令人感奋,成绩令人满意,针对教育改革的举措力度表面上没有毛病可找,但实质这些都是纸上谈兵,玩的是文字游戏罢了,以有政策,也有对策,事实是走走过场,摆摆架势,模拟演示等等使基础教育改革大打折扣,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本质脱离教育实际而是造成教育教学与科学理念背道而驰,弄虚作假,滋生教育腐败事实,把素质教育基本理念严重歪曲,不但没有深化素质教育反而极大的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同时培养了一批玩弄虚假制造赝品的后继人,加剧了地域基础教育事业的恶性循环,十年、二十年之后地域教育差距拉大,弄虚作假的恶果大于成果,给地域人文、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造成多方面的滞后,人为造成其它诸方面的困难与发展障碍,同时也使国民的素质提高大打折扣,为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有功勋可言。

素质教育是育人和教学的升华

论文搜索
关键字:素质教育 素质 教学 教育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