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地方高校网络德育模式创新与发展研究论文

地方高校网络德育模式创新与发展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26

地方高校网络德育模式创新与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01

  地方高校网络德育模式是指地方高校以认清网络本质和影响为前提,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促进高校大学生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信息素养的虚拟实践活动,目的在于调节网络虚拟空间中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

  一、地方高校网络德育现状

  1.地方高校重视不够

  地方高校是指除了省会城市高校以外的省内其他地区高等学校。地方高校作为高校的特殊形态,具有高校的一般特征,也蕴含着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等职能。随着网络在全社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普及,很多地方高校建立了各种类似“红网”“文明网”相关主题的网站来进行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德育工作,以期能够主动占领网络这个高校德育新阵地。然而以湖北省为例,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德育类主题网站都存在着不够重视这个网络德育渠道,单纯依靠以往德育经验,对网络德育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理论准备与技术准备,常常是重视网站技术建设而忽视网站内容建设,从而造成了这一类的网站点击率明显偏低。

  2.德育平台定位模糊

  以德育网站为例的德育平台定位是指在科学分析德育外部环境和平台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德育平台在高等教育中的位置,它包括德育平台的性质定位、功能定位、目标定位、服务对象定位、特色定位等内容。多数地方高校在网络德育平台初始建设过程中就未能将平台定位进行认真思考,精准定位,从而导致在运行后期,部分地方高校将网络德育平台作为学校宣传或者信息更新主渠道,逐渐覆盖德育平台的原有功能。因此在平台建设初期如何将网络平台建设方向及目标进行精准定位是后期网络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

  3.运营人员急剧缺乏

  地方高校网络德育大部分依靠网络平台建设,如主题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等,但是这些平台的运营主体大部分均为学校党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长期面对较为宽泛的意识形态工作运行及本职工作任务,大部分工作人员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地方高校的专职教师、学生工作者等都因教学工作或者学生管理任务较重,再加上职业倦怠感的出现,他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明显动力不足,长此以往,多数地方院校能够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人员数量急剧缺乏,整体网络德育工作质量也因此降低。因此,如何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足以支撑网络德育工作运转的技术队伍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地方高校网络德育模式创新途径

  1.加强阵地建设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德育工作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网络德育类网站,也可以借助计算机智能编程,多媒体动画等先进技术将传统的德育理论及德育知识融入到丰富多彩的,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一体的多维动漫中去,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玩中感悟。此外,针对微博,微信的蓬勃发展,地方高校更应当与时俱进开通相关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并且将其定位为以大学生网络德育为主要目标,进行与之相关的内容拓展。同时鼓励在校大学生自我融入、自我参与到平台的建设和开发,选取他们喜欢的德育方式,创造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从而真正将德育工作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此外通过网络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准确了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加强师生网上交流和沟通,及时解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2.加强队伍建设

  网络德育工作需要的是党委宣传部门主导,教师与学生工作部门及人员的全力高效协作。地方高校应当始终铭记将打造一支思想过硬、师德高尚、精通网络、掌握?F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网络德育师资队伍为目标,从而牢牢把握网络德育的主动权。网络德育工作者要求集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作风过硬、政治可靠等于一身,同时也能够及时把握网络舆情动态,主动对接社会热点,做好网络诚恳的释疑者、平等的交流者和睿智的分享者,使广大在校大学生愿意主动分享和接受相关信息,从而在复杂的网络生活中清晰目标,避免道德失范的现象发生。

  3.创新德育模式

  大多数地方院校的管理模式仍旧依赖于传统的层级管理模式,即上级管理下级,下级接受任务,完成再反馈,然而这样的管理模式并不利于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尤其是学生德育工作层面。面对信息时代交流的高速便捷,更应打通三方交流渠道。根据部分省属和部属高校经验,地方高校德育模式借鉴采用网格信息化管理这种新型管理模式。一级网由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和党委副书记当网管,统一政令,实施“纲举目张”整体联动的网络德育管理目标,进行全校网络德育监管;二级网由系主任和党支书记当网管,实施资源共享、良性互动的网络德育管理目标;三级网由系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当网管,自主实施网络德育管理。网格中的任一点既是网络信息的传播方又是网络信息的接收方。对网络信息的筛查与准入做到层层管理,各司其职,监管到位,有效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五彩缤纷和良莠不齐的网络世界。

  4.加强技术防护

  当前网络信息数量庞大且良莠不齐,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牢固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引诱。地方院校应当实施校园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一是对出口进行规范统一管理,为校园网的安全提供最基础的保障,并配备完整的网络安全设备。在校园网内外配置各种安全接入和输出设备,对校园网络进行系统的防护、预警和监控,有效阻断黄赌毒等不健康信息及不安全访问。二是要建立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为校园信息化的各项应用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改造电子邮件系统,防止邮件地址泄露,保障邮件系统的安全;通过直观的图标和多种查询方式全面显示邮件的应用情况并及时调整策略设定。地方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信息安全将是重要保障   5.整合各方资源

  地方院校的德育工作模式应当是以网络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的立体网络德育模式,只有这五方面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才能形成地方院校网络德育的合力。地方院校在强化网络德育功能的同时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实现网上网下互动育人。营造和谐物质文化环境,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建立浓郁温馨、严谨高雅、务实进取的学校主流文化,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使大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生活上自立、行为上自律;此外,地方院校要协同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实施网络德育。呼吁政府出台网络法律法规,尽快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制订完善的网络信息准入、开发与利用制度,过滤和堵截非法信息上网;严厉打击制造虚假信息的不法分子,有效防范大学生网上从事淫秽、赌博等犯罪活动;第三,地方院校要开辟网上家校联系通道,把学校的教育教学安排、规章制度、发展动态等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学校网站给大学生家长之间提供可以相互沟通的平台,让家长跟踪大学生在家上网的时间和内容,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把网络垃圾拒之门外,积极主动净化家庭网络环境。

  在网络日益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地方院校的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是前所未有的。地方院校应当积极整合网络德育可被利用的各项资源,构建多层次、多方面、多维度的网络德育模式,进一步提升地方高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使他们能在丰富多变的网络世界中有着良好的道德素养,正确合理利用网络,努力培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地方高校网络德育模式创新与发展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德育 高校 模式 地方 研究 发展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