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用实践教学提高高校《纲要》课教学实效论文

用实践教学提高高校《纲要》课教学实效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2-02

用实践教学提高高校《纲要》课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213-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近年来,《纲要》教学成效可圈可点,但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已成为各高校普遍共识,也是当前推进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指导下的实践教学是摆脱这一困境的有效路径。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指导下的实践教学是提高《纲要》教学实效的必然选择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联系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桥梁,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1]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对人认识发展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在教学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践教学,其表现是学生可以通过实践,积累经验,获取知识,提升修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曾指出 “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2]攀枝花学院自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来,做了大量细致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其中《纲要》教学实践也取得了骄人成绩,并积累许多成功的经验,实践教学空间拓宽、内容增加、形式增多,大学生思想觉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新时期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如学习兴趣不浓、动力不足,学习与实践脱节现象突出,其原因既有市场经济环境影响,侧重理论的教育方法问题(大多数高校的共性),也有攀枝花学院自身的特点,如理工为主的学科专业布局造成的重理轻文、重技能轻人文精神的特点等。鉴于此,如何有效改变当前尴尬的教育现状已然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清晰界定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是构建实践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各高校推行实践教学力度很大,但对课程实践教学的涵义分歧也很大。中央部门虽然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但仅规定“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 2 个学分进行实践教学”,却并无规范性的操作要求,导致各校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和设置各不相同,在《纲要》实践教学内涵、课时、操作规范方面也缺乏共识。攀枝花学院除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暑期实践外,还专为《纲要》设置了课程主题实践,但大量课内课外实践教学形式依然被忽视,造成资源浪费。且现有的实践教学分属教务、学生、宣传等不同部门管理,资源难以有效整合。教师在实践教学操作上差异较大,实效参差不齐。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基于这一点,实践教学绝非是我们传统上狭义的实践观,而是一种以构建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3]。这种教学特点重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课堂教学,或直接、间接接触社会现实,获取、验证知识和培养、锻炼能力。因此,《纲要》实践教学应是除了课堂理论讲授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只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出发点的所有活动都可以囊括在内。这种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和严肃的理论学习模式,实践标的选择灵活,活动开展容易,学生参与广泛。活动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既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既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内容上既结合教材所学,又能密切联系实际,实现了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情感的目的。这样的内涵界定拓展了实践教学的外延,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有利于教学改革和创新。

  三、多类型结合的实践模式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要拓展《纲要》实践教学形式,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课上与课下实践结合,课上实践是除理论教授之外的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讨论、演讲、辩论、情景表演等课堂活动。课下实践是组织和指导学生看纪实历史题材片、历史书籍或参观、参演、调查实践等,通过实践活动达到了解国情国史和“四个选择”的教学目的。

  二是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革命烈士馆等,或深入乡村城镇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等。这类实践活动每次人数多寡不论,但须学生完成调查报告,并进行经验交流。特别是分散实践灵活性强、覆盖面大,更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目前来看效果较好。

  三是教育实践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教育实践是指教育目的性强,过程规范,操作严格的实践教学。通过设立目标,主动实践,分阶段考核,逐步实现教学意图的教学活动。生活实践是指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践活动,如参加国庆节、长征胜利等各类历史纪念活动和各类社团、公益活动等。生活实践形式多样,内容鲜活,最能体现学生兴趣爱好和开拓创新能力,展现学生的新时代风貌,值得关注。

  四、集中统一管理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保障

  《纲要》实践教学的实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和考评机制。坚持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考核一盘棋思想,从广义的实践教学视角出发将实践教学管理从分属的不同部门集中于一个部门,统一制定《纲要》实践教学大纲,包括实践教学目标、要求、形式、内容、课时、考核等。在学分上,目前攀枝花学院《纲要》设置为 1.5 学分,24学时,明显少于教育部要求,为此,学校设置了1学分的课程主题实践教学,从实践教学方面予以加强。但从实际情况看,课程主题实践教学依然存在时间紧张、教学难以全面有效开展的问题,可考虑再增加主题实践的课时,或者整合资源,对原有的暑期实践、课程主题实践、课堂实践和课后实践包括第二课堂、生活实践进行统一综合考评,并制定课时和分值比例。加大实践活动在学期总成绩中的比重,可考虑实践成绩占期末成绩50%以上,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鉴于学校理工为主专业布局的特点,探索在各专业课中实施《纲要》知识渗透性实践教学的可能性。坚持实践活动的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既要体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实际表现,也要体现实践教学实际效果,以确保实践教学活动实效。

用实践教学提高高校《纲要》课教学实效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 实践教学 实效 纲要 实践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