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主题解读论文

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主题解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27

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主题解读

  电影中凝聚了人类感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不同的主题启发着观众的思考。2007年,迈克?内威尔执导的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就让观众在光影的世界里充分认识到了爱情的美好。影片以主人公阿里萨一生的爱情守候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延续了半个世纪的浪漫爱情故事。影片中懵懂少年阿里萨与有钱商人之女菲尔米娜坠入爱河。两人虽然相爱,但因阿里萨身份卑微,而遭到菲尔米娜父亲反对,导致菲尔米娜也对两人的爱情产生动摇,最终劳燕分飞,菲尔米娜嫁给他人。但是阿里萨对她的爱情火焰却没有熄灭,在苦等50多年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虽然影片套用了爱情故事的模式,但本文认为电影摆脱了小说的主题局限,在歌颂爱情主题时,还蕴含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一、显性的爱情主题

  《霍乱时期的爱情》改编自作家马尔克斯诺贝尔获奖小说。该小说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所以该电影必然无法回避“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

  电影以菲尔米娜一个女人与阿里萨、乌尔比诺两个男人的悲欢爱情为主线,囊括了真爱和性爱,勾画了一幅浪漫的爱情图画。在这部爱情史诗电影中,观众能直观地体会到爱情中浪漫、痴情、悲欢离合等情感,并在其中找到自己对于爱情的体会和认识,也能真正地理解影片中旷世爱情的真谛。

  电影中菲尔米娜与阿里萨、乌尔比诺的爱情跨度超过50年,所以影片将爱情作为基点来讲述这一复杂的爱情故事,诗意盎然而又极具现实感。影片中菲尔米娜与阿里萨初次见面时,相较于阿里萨的一见钟情,她对爱情的态度则显得小心翼翼,犹豫不决。菲尔米娜既期待阿里萨热烈的示爱,却又害怕受到伤害。直至影片中两人经过书信来往,确定恋爱关系后,听到阿里萨决绝的求爱誓言,她才敢于敞开心扉完全地接受,直到此时,她的心是明亮的,爱是炽热勇敢的。影片中,菲尔米娜这种犹豫的爱情态度贯穿始终,尤其当丈夫乌尔比诺死后表现得更为明显。影片至此,阿里萨已经毅然地断绝与其他所有女性的来往,找到菲尔米娜向其求爱。阿里萨用了半个世纪来准备这次的告白,但这种炽热感人的告白,感动了观众,却没有感动菲尔米娜,她无情地拒绝了并用冷淡的态度对待阿里萨。菲尔米娜在影片中再一次犹豫了,尽管阿里萨如此执著、痴情,她却将自己封闭起来。直到影片最后,在阿里萨不懈地狂热追求下,菲尔米娜最终重新敞开了心扉,在垂暮之年重新踏上了爱情的浪漫之旅。

  电影中阿里萨的爱与菲尔米娜截然相反,他一直践行着自己的誓言,即“为爱而死”。影片中他的爱真挚而又饱含激情,甚至还具有浪漫的理想主义特点。电影中,阿里萨对菲尔米娜的爱如同中毒一样难以自拔。青年时期,他会因为给菲尔米娜写情书而兴奋,也会在等待回信的过程中像身患霍乱,寝食难安。当两人的恋情被菲尔米娜父亲撞破,阿里萨被菲尔米娜父亲用枪威胁时,他仍坚称为爱而死是最光荣的事情。尽管他得知菲尔米娜嫁与他人后心如死灰,但还是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并决定等待菲尔米娜一生。他为了菲尔米娜苦苦等了51年直到乌尔比诺去世,又等了两年多才让菲尔米娜重新接受这段感情。虽然阿里萨对菲尔米娜的爱从未停止,但在等待爱的过程中,他也没有放弃每一次爱的机会。面对其他形形色色的女人,他的爱也是炽热而纯粹的。阿里萨在影片中将与他产生过瓜葛的女性都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中,他把这些女性当作缓解其对菲尔米娜相思之苦的“解药”,即使在垂暮之年也曾被少女维库尼亚的活力与青春所吸引。阿里萨在与不同女人的相恋和性爱中,品味了包括狂热的、隐忍的、莫名的、卑鄙的等各种爱情经历,但是在历经沧海之后,他发现他的一切爱情经历就是为验证自己心中既定的事实,那就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菲尔米娜,他一生唯一的爱属于菲尔米娜。

  相较于影片中阿里萨对菲尔米娜持久而炽热的爱,丈夫乌尔比诺对菲尔米娜的爱则显得更加理性和世俗化。他的爱如潺潺溪水,非常像普通人的婚姻状态,倾向于平淡的相处和生活。在影片中,尽管乌尔比诺和阿里萨一样对女主人公一见钟情,然而他的爱从不激荡和盲目。他的追求总是遵规守矩,先征得菲尔米娜父亲的认可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展开追求,最终抱得美人归。在与菲尔米娜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婚姻中,他也曾心有旁骛,但是乌尔比诺始终克制而理性,即使出轨,他也明白婚姻对于他的意义,做到了适可而止,最终平稳地走完了平淡的一生。

  电影中,除了上述三个人的爱情外,导演也通过不同人物的爱情经历展示着爱情的种种内涵,但是无论哪一种爱情,无论是卡西尼亚无畏热烈的爱情,还是娜萨雷特平淡清澈的爱情,都彰显着对于爱情的赞美,也让观众对爱情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二、隐性的死亡主题

  在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死亡主题虽然不如爱情主题明显,但也始终以隐性的方式将死亡的意象贯穿在影片中。在电影中,死亡就像爱情的同义词,环绕着电影的每个重要角色,但是每个人对死亡的反应却不尽相同。

  原著小说作者马尔克斯曾经说过“爱情与死亡距离很近”,所以在这部爱情巨制中,死亡必然难以忽略。电影以阿莫乌尔的葬礼为开始,阿莫乌尔不想自己变老,于是在60岁自杀。直到电影最后结尾处,乌尔比诺抓鹦鹉意外摔死;年轻漂亮的维库尼亚得知情夫阿里萨与菲尔米娜重新牵手后,也毅然自杀身亡;甚至片中还以霍乱隐喻着死亡,时刻缠绕着每一个人。即使电影主人公用一生等待菲尔米娜的爱情过程中,也一直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阿里萨年少时为追求菲尔米娜险些被菲尔米娜父亲残酷无情地枪杀,只是因为他在爱情的激励下而毫无畏惧,充满了决绝的勇气。敢于正视死亡,让阿里萨拥有了异常的勇气和信心,敢于拿自己的一生去等待菲尔米娜丈夫先死。虽然影片中阿里萨也明白死亡的意义,但与众不同的是,阿里萨并没有将死亡看为苟活的对立面,而认为死亡是爱的对立面。影片让观众明白,阿里萨重新获得爱情及爱人的最主要障碍就是乌尔比诺,而只有死亡才能帮他铲除障碍。死亡对阿里萨和乌尔比诺是公平的,但他们唯一不同的是,阿里萨有爱的信心去战胜时间,他自信能比乌尔比诺长寿。同时影片还传递出另外一种可怕的死亡,也就是爱情的死亡。观众也曾担心阿里萨在漫长的等待中,逐渐丧失原来的激情,对爱人的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可以说阿里萨在50年的等待中,不仅对抗着生命死亡的威胁,更以自己的意志和灵魂对抗着时间对爱情的摧毁力,抗拒着爱情激情的死亡。最终他战胜死亡并重新赢得了爱情。电影最后阶段,阿里萨和菲尔米娜用第二次爱情直面死亡的威胁,决定用爱情结束最后的生命。此时,电影将死亡与生命摆在了一起,凸显生命的纯洁,让观众明白死亡并不可怕。爱越浓醇越永恒,死亡就越没那么恐怖。垂暮之年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无疑是纯净的,但是影片此时告诉观众的是,他们并不是因为超越了性欲的诱惑,而是因为他们的爱超越了世俗及道德的偏见。   影片中乌尔比诺也同样面对着死亡,但相较于阿里萨,乌尔比诺对死亡的反应则远远没有那么从容。电影通过乌尔比诺的死亡让观众更真切地认识到他内心最真实的面貌。乌尔比诺的一生是自信、踌躇满志的,拥有最好的生活和婚姻。但是影片中当他真正地面临死亡时,观众才发现他以往自信的生活态度背后是怯懦,他面对死亡的方式是回避。影片中,当乌尔比诺得知自己将死亡时,他原来的从容、洒脱和自信都被脸上的惊恐之情击溃,尽管他还没有死,但是精神已经完全崩溃了。临死之时,乌尔比诺才真正地表达出对妻子的爱,尽管他们一生都生活在一起,可是只有面对死亡的恐惧才让他把爱说出来。影片再一次告诉观众,死亡随时在我们身边,在死亡面前一切都是暂时的。

  毋庸置疑,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集中展示了不同的爱情故事主题,但是却在另外的时间轨道上揭示着死亡主题,就像电影意味深长的片名中出现的“霍乱“一词,可以理解其代表的就是“死亡”。只是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同的电影人物的反应让观众明白了有比生命更加重要的东西值得去追寻,那就是爱情。

  三、深层次的女性主题

  相对于明显的爱情和隐性的死亡主题,电影在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中关注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和际遇,从更深的层次揭示着导演迈克?内威尔对女性价值观的认识。

  电影以主人公阿里萨激情日记的形式,展示了不同女性在这段感情中的命运,并以这些女性为基点,探讨着女性在爱情或者社会中应该具有的地位和权利。尽管女性在传统电影中扮演着男性社会的附属品角色,处于被压制的地位,但是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却忽略了女性种族、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让女性从附属的地位中抽离出来,勇于自由地享受着性爱的愉悦,这与传统好莱坞电影中屈服于男性权威,压抑自我欲望的女性形象有着天壤之别。

  电影中,身份迥异的女性贯穿了始终,构成了故事发展最隐晦的线索,而每个女性都一定程度上是独立于男性的自由个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菲尔米娜。作为女主人公,菲尔米娜不仅是让阿里萨痴情等候50年的女性,更是影响着影片走向的关键。影片中就因为阿里萨偶遇菲尔米娜,拉开了这段缠绵悱恻的横跨半个世纪的爱情序幕。在阿里萨眼中,菲尔米娜就像一头美丽的小鹿,不受任何重力的束缚,有天生的高贵感。影片中阿里萨对菲尔米娜的印象其实非常隐晦地揭示出女性的独立特性。即使后来菲尔米娜嫁给他人,在婚姻中她一直明晰自己的立场和角色,虽然既是母亲又是妻子,也是公众人物,但她一直保持着内心的自信和强大,她甚至敢在封建贵族家庭中直面婆婆的刁难。在与乌尔比诺的婚姻中,菲尔米娜没有委曲求全、对丈夫完全妥协,而是对丈夫的出轨敢于抗争,甚至也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与丈夫争吵。但是在丈夫暮年时,她却事无巨细地为丈夫服务,照顾丈夫的起居,以女性的温柔慰藉着貌似坚强的男性。当乌尔比诺逝去后,菲尔米娜虽然有过迟疑,但最终勇敢地重拾爱情,在垂暮之年与阿里萨浪漫地牵手,将社会偏见、家庭反对完全抛诸脑后,实现了自己对爱情的选择,也展示出电影对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的赞许态度。

  电影还塑造了其他独立的女性,如寡妇桑坦德尔、卡西尼亚、维库尼亚等人,她们尽管不具备优秀的家庭条件和社会地位,但她们在影片中始终不存在任何的附属感或自卑感。即使诺丽佳作为阿里萨纯粹的性伴侣,也敢于承认和直视自己对性爱的迷恋。影片中女性不是感情的受害者,也没有像传统电影一样对男性充满抵触或仇恨,她们用自己的智慧追求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如单身母亲卡西尼亚用自己的智慧经营着小店,并引导着儿子的成长。相反,影片在某些情节上,让男性担负起了受害者的角色,如阿里萨被陌生女人夺取“童贞”,这种反传统的安排,颠覆了传统影片中的两性关系,凸显了影片独特的女性意识理解和内涵。

  总之,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极为浪漫的爱情故事,让观众体会到爱情的永恒和力量。同时影片并没有局限在爱情主题上,而是以较为隐晦的方式阐述着对于死亡的理解,更以独特的女性形象揭示着对女性价值观的认识。可以说,电影就像原著小说一样囊括了爱情世界中的一切可能元素,让观众在横跨半个世纪的爱情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观影中体会到爱情带来的种种感受,无论是悲伤、喜悦、背叛还是死亡,都让人燃起对爱的渴望、对死亡的思考及对女性的重新认知。

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主题解读

论文搜索
关键字:霍乱 时期 爱情 主题 电影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