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危机生发与缓解的思考??论文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危机生发与缓解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16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危机生发与缓解的思考??

  本文所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广义概念,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指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任危机是大部分社会民众,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学习者、普通市民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信任、误解甚至歪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行将跌入“塔西佗陷阱”。

  一、 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危机生发的可能性思考

  信任危机的生发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矛盾化的凸显,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危机生发的原因剖析应致力于内外部的辩证思考。

  1、思想政治教育“本领恐慌”现象的出现

  习近平就党内问题论述时曾说过“‘本领恐慌’的问题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1]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本领恐慌”现象,这些恐慌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任传播机制。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引起恐慌的因子。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发展成熟度不够,仅有30年历史,成为独立学科仅有10年历史,属于稚嫩、新萌芽的学科;其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运用不够严谨。对一些概念的界定与区别缺少科学性与严格性规范,没有达到广泛的认同,带有较大含糊性。表现为不同学者对同一概念的表述众说纷纭,使得广大读者和民众处于模糊、困惑的意识状态;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的许多理论与方法论来自于相关学科的简单移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局限于从书本到书本,不重视对先进经验的理论升华,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中有些问题尚待突破。以综合学科为由,简单借鉴或照搬其他学科或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行径,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效度不高,科学性不足,一直处于低水平徘徊和重复劳动的状态。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置上存在结构性问题

  社会民众普遍认可一种一以贯之、连续完整的学科结构。一种学科不仅存在于本科期间,也存在于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期间,此专业的招生人数也成为影响社会民众心态的重要因素。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设置现状是许多有硕士、博士点的学校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这就意味着这些学校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在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背景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与建设的。即使在设有本科专业的学校中,不仅存在着招生数量少的特点,也存在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育的随意化现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涉及一些与此无关或者关系甚微的课程。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授受的目标主要服务于中小学政治课。这种无基础、基础弱、欠科学的结构设置与安排造成两种不同影响。一方面,这些学校难以健全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难以培养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正宗、科班出身的全方面人才,存在着为学术而搞学术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这种结构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使得社会民众普遍认为国家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的建设,继而产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要的错误想法与心态,而这无疑加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任危机。

  3、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能力的局限性

  “我们所要的理论家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要这样的理论家,他们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2]这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真正需求的理论家。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方面,都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吸收掌握。无可否认,目前学界中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者是兼职或者半路转为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学者问题意识不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高,学术水平不足。他们未仔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著,不能清楚准确了解思想政治教育3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脉络,不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唯物史观范式,研究时无法做到系统及深入,使得结果的呈现囿于想当然层面的经验之谈。此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学科发展的呼声渐长,部分学者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尚未精深时,容易受本来研究领域的侵蚀,模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界限,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此外,在思想政治及教育学科科学化建构过程中,人们往往全面覆盖,从老生常谈的固定范畴出发进行路径建设上的回答而不是按照程度深浅和次序优先进行精确划分。[3]这种欠严谨、不深入的结果只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数量的增长,无益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升及创新。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治学浮躁的风气在潜移默化地渗透、影响其他研究者的同时,将大大弱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价值性功效,使社会民众看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原有价值性及时效性,深化不信任的主观认知。

  4、社会民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存在心理误区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4]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必将卸下其神秘外衣[5]。马克思在阐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时,也强化了实践的重要性。现实中,部分社会民众往往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出发,将其偏解为类似“传销”的一种符号,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人进行洗脑,并在社会范围内口耳相传,给思想政治教育加上莫须有的标签,使得“三人成虎”。造成民众认知不合理的因素是多样的,如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时过分注重政治意识形态化,轻生活色彩化;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民众知识结构的不同;民众政治素养及道德素养的差异性较大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危机缓解的内在必然性思考   1、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具有价值指导功效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6]“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7]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进行这种思想生产和使用的重要工具和途径,是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作用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8]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与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是科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统一。它必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发挥出强有力的价值指导功效。

  2、思想政治教育长期扎根于优秀文化,具有实践教化功能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从中不断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壮大的精华元素。中华传统美德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塑造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气质,激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国风格的最为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思想文化源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吸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涵德哲理,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怀。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如果我们的人民不能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9]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教导模式,总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人们的思维意识及价值观念。基于此,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将在实践中释放出软实力的渗透养分,增强人民的道德价值,提高民众的精神独立性。

  3、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满足个体需要的价值性

  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危机的传播者与体验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危机的源头探讨必然回归到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10],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象、出发点与归宿点都是人,它是一门研究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思想意识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时刻注意维护人民的利益,不断激励人民主体精神的发展和创新,以培养人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了科学性和广泛的民众主体性。“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11]“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只有满足人民的合理利益和愿望需要,才会得到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宣传手段,它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不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播,在创新传播手段及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将影响到民众的认知,使民众接触到正能量,有利于减少或肃清现实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误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内涵的这种满足主体利益需求及自备传播功能的属性将有助于缓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任危机。

  4、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影响普遍的社会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表现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石。经济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思想认识和素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从而为劳动者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实现精神力量的物质转变,成为社会发展的物质财富;政治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等政治概念的科学、有效传播,以肃清社会民众心中对社会主义的误解和歪曲,正本清源,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顺利发展和我国社会政治的稳定;文化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借用文化的外衣及传播途径,弘扬社会中存在的真善美和正能量,让人们在对文化的感知中净化心灵,增强精神力量,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并完善文化的先进性建设;生态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利用社会大众及主流传媒,广泛宣传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普遍联系性,普及科学发展观,增强人们的环保及生态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危机缓解的外在现实性思考

  对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危机缓解的外在现实性思考是从现实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不信任态度容易带来破坏性影响角度出发的,这种不信任会引起一系列负性表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信任体现在民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及科学性不高。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而言,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化发展趋势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不信任态度,容易导致部分研究者主观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及作用。一方面使得其他学科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范围,反客为主;另一方面将会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将其变成无所不包的学科。于社会民众而言,部分民众主张用公民教育或通俗教育来代替思想政治教育,这属于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将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淡出公众视野,损害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和声誉。紧接着,错误思想会因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而泛滥,在造成个体、社会思想混乱、行为冲突时,将导致个体及社会的畸形发展,甚至造成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垮台,使我国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正因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信任会带来如此恶劣的社会表现,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实性出发,要解决社会民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信任心态,化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信任危机。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危机生发与缓解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政治 危机 思想 政治 关于 教育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