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台湾问题论文 >> 两岸关系与世纪之争论文

两岸关系与世纪之争

作者:佚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01-04

    然而我们遗憾地发现,面对两岸分裂分治而不对等的基本格局,两岸当局对台海基本格局的观察和估量,似还远没有达到全面、客观的程度:北京的立脚点似只在目前两岸之间在综合实力及国际地位上的不对等;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其宗旨就是要利用这种不对等,并假“两制”作为统战的手段,将台北归化到北京的旗帜下。问题是:“两制”早已存在於两岸的现实中,台湾人从中得不到任何比现在更多的东西,台北和台湾人民难于接受这种统一模式其道理就在这里。与北京相反,台北则立足於目前两岸的“分裂分治”。依据《国统纲领》和台湾当局的多次政策宣示,它的“近程”政治目标就集中在“两个对等政治实体”上。为此台北要求北京在近程交流阶段做到以下三项“善意回应”:第一,无条件地对台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第二,承诺台湾为对等政治实体;第三,承认台北有权“以对等的地位参与国际社会”。诚然,台北早已终止“动员勘乱时期”。不过在北京看来,“ 动员勘乱”早已是神话;而且,在台北处於军事劣势的条件下,台北首先放弃使用武力,显然对北京也很难说有多少感召力。更何况,两岸正式结束敌对状态系两岸当局谈判的结果,而并非某一方宣布就可达成的。因此,笔者以为,台北的第一项要求似乎值得斟酌。第二项,那不过是要求北京承认既存的事实。要害的问题是,当台北把它与第三项联系起来,并在国际上展开外交突击的时候,客观上便不可能不构成对北京业已占有的优势国际地位的挑战。总之,台北实际上也不打算对北京有任何妥协让步。可见两岸当局虽然在政治上皆以“务实”为口号,实则均有昧於对“分裂、分治而不对等”这一基本格局的全面认知、评估和利用。由此便造成了双方在政策基点和现实条件运用上的两极对立,以及近程政治诉求上的毫无交接。这即是目前两岸关系的症结所在,也是两岸自九十年代以来的和平交流之所以会卡壳於准官方并冻结於官方层次的根本原因。

    (四)危机和选择

    应当承认,两岸当局之间的政治分歧具有相当深厚的民意基础。那种将两岸之间目前出现的紧张局势仅仅归罪於台北或北京某位首脑的说法是极为浅薄的,而且也不够公平。是的,掌握或控制各种资源的政治领袖人物常常会煽动某种情绪,以为他们自己的政治利益服务。但其前提,是在民众中已有某种情绪明显地存在,或这种情绪已经普遍地潜藏於民众中。因为民主政治的领袖也是人,而不是神,他不可能凭空呼唤出一种足以影响几乎所有人的言论和行为取向的精神气氛。然而一旦当某种情绪被煽动起来,它反过来又会控制、甚至左右最初煽动它、利用它的人!历史上的许多灾难,如希特勒发动的法西斯战争和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都是在领袖与民众之间这种恶性互动中酿成的!试想一下这些年来北京对民族主义的热衷和台北对“对等”、“尊严”的坚持和提倡,再对照一下去年六月李登辉先生访美前後台湾各界的欢欣鼓舞和此一事件在大陆留美学生学者中所激起的强烈负面反应,以及近半年来台湾海峡上空战云密布的紧张气氛,当不难看清,两岸当局之间的政治分歧绝非通过“倒李批讲”就可化解,两岸关系的症结也绝非是在短期内就能医治好的!

    照笔者看来,若为长久之计,重要的是:两岸当局应当在对己方的民意民情善加引导的同时,对於对方民众的愿望和要求,也应当加以深切的体察。根据台湾陆委会企划处提供的民调资料,在从九三年到九五年这三年间,台湾民众中不赞成“ 一国两制”的,一直维持在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一百之间。因此,很明显,如果北京当局真诚地希望尽快实现统一,那它就应当在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开始进行实质性的政治改革,以为和平统一铺平道路。这大概是加快统一步伐的一条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台北也应当注意到,由於台独势力已在岛内坐大,加之台北在国际上所推动的“双重承认”和“参加联合国”与台独势力在近程目标上不易划清界限;与此同时,英、美右翼势力“围堵中国”的呼声又雀声四起——所有这些,都加重了大陆民众、特别是忧国忧民的大陆知识界对台独的忧虑,也很容易刺激他们以一种对台独怀有深刻疑虑和特别警惕的眼光来看待台湾的一切政治动向。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下,若台北在顺应和满足台湾民众关於“对等”和“尊严”的要求时不能把握好分寸,则势必会乱上加乱,即不仅会为北京的武力攻台提供依据,甚至有可能在客观上为大陆武力攻台营造必要的社会心理氛围。事实上,正如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沈君山先生於一九九五年底在北京逗留期间所发现的,“‘打’(案指北京武力攻打台湾)在(大陆)民众间的心理准备,确已多少完成”。这虽然确乎“ 令人心惊”(沈先生语),却也是一个无法回避和值得引起提高警觉的事实!笔者深信,两岸中国人的绝大多数都不愿意见到台海发生战争。然而笔者也不认为,两岸的政治对峙可以轻易化解,从而使战争的危险在一夕之间消失。因为第一,大陆政治改革严重滞後,将使台湾人的离心倾向进一步滋长;第二,台湾人渴望对等国际地位和享有国际尊严的心理将随经济和政治民主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越益强烈,而台独势力和某些怀抱“宁作鸡头不作牛後”这种狭隘心态的政治野心家,必定会利用之。这将促使两岸当局在国际社会的角逐变得更复杂更激烈;但是,第三,随着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南海资源和台湾对於大陆下一个世纪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意义,必将日益突显出来,届时两岸的统一将提到整个议事日程的重要地位上。因此可以预见,如果大陆的政治制度转型一直未得进展,大陆也未像前苏联那样全面解体(谓认为,这根本不可能),则两岸之间的矛盾非但不会化解,相反倒有可能进一步激化。

    从全球范围来看,正如上面所说,伴随世纪之争的到来,两岸和平统一的国际环境实际上变得更复杂更险恶了。在这一方面,将维持台海和平的希望长期寄托在美国人身上是不切实际的。诚然,过去美苏对峙冷战局面业已因苏联的解体而消失。但是,正由於苏联的威胁已不存在,所以由贸易摩擦而导致的美、日以及美国和西欧相互关系的松弛也有迹可寻。如所周知,现在日本开始可以对美国说“不”了。最近,法国总统西拉克也正式向柯林顿总统提出,要在北约内部拥有更多的发言权。此外,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固然显示相关国家也有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但同时也表明,美国的强权势力已经开始消退。虽然,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是打头阵,当主力的,但那是由於美国对中东的战略地位和石油感兴趣!君不见,在卢旺达内战和波斯尼亚战争中,美国大兵不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吗?当然,美国绝不会轻易放弃它在远东的战略利益;由於受“台湾关系法”的约束,美国政府似也不会完全坐视北京武力攻台。但是,必须注意,从目前美国的世界战略布局来看,由日本、南韩和台湾以至菲律宾所构成的“岛链”,既非美国所要固守的唯一战略阵地,亦非美国最重要的战略阵地。因为第一,若与台湾相比,中东对美国的战略意义显然重要得多;第二,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美国人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对俄国人的不信任,美国自然也不打算从欧洲完全撤退。可是这么一来,美国的战线就拉得太长了,实已与其开始走向衰落的国力不尽相称。与此同时,西欧、日本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和中国大陆之庞大市场的吸引力,又使美国很难聚集起一支包含西欧和日本在内、且其利益高度一致的队伍以围堵中共。不错,台海一带攸关日本经济的海上生命线,日本何尝不想以武力在亚洲与中国大陆一争高低,从而在经济大国的基础上一跃上升为亚洲第一军事强权和政治强权呢?问题是,包括美国在内,整个国际社会都绝不会允许日本武装到足以以核武与中国相抗的程度。由此观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日本直接出兵干涉台海争端的概率也不高,它充其量只能扮演“挑唆者” 或“支援者”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由於北京已公开承诺愿意在国际法的基础上,与南海周边国家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从而多少化解了与这些国家的冲突,几乎已经使主要针对中共的所谓东南亚集团安全体制胎死腹中,因而对中国实行围堵、以扼制其在下一个世纪可能实施的南进战略的“任务”,虽然本来与日本对未来发展最直接相关,实际却不得不由至今仍然迷恋“世界警察”角色的美国直接出面来承当。然而由於韩战和越战的历史教训,加之上述种种因素,对美国在军事上直接介入台海之争的程度,似也不应作过高的估计。钱复先生曾经说过,即使中共对台动武, “美国最多只能提供防御性武器”。笔者以为,尽管在今年三月的台海危机过程中,美国曾派遣两支强大的海军舰队到台湾海峡游弋,然而钱先生的估计无疑反映了美国之台海政策的常态。

    不独有偶的是,几乎在台北陆续从美国得到先进战机的同时,北京也找到了它自己的“先进武器库”!其秘密就在於,苏联虽然已经解体,俄国却重新出现了。近几年的事态发展显示,美俄之间的蜜月已渐成过去。早在两年前,俄国已因向波斯尼亚派遣和平部队问题与北约诸国有顶牛的现象(这不禁令人想起条顿人与斯拉夫人之间的历史旧怨)。近年来,因北约东进而引起的双方的冲突,已是世人皆知的事实。而在此期间,北京却与莫斯科过从渐密。用钱其琛先生和俄国国防部官员的话来说,就是双方正在建立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实际情况是,现在俄国不仅已经成为向北京提供先进武器的主要军火商,而且通过叶利钦总统四月的中国大陆之行,中国与俄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也已灼然可见。这种伙伴关系当然不仅是针对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它同时也针对着台湾,针对着对俄国人成见甚深、且在东亚有可能染指台海争端的日本。这给予我们一个含义深远的提示:後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关系的演变,已悄然浮现出一种由中、俄联手,以西据北约、东扼日本和南压台海的新格局。不难预料,如果俄共在今年六月的俄国总统选举中获胜,这一格局将会变得更为清晰。而如果美国和日本对台海争端的介入再深一层,同时北约在东欧对俄国再进逼一步,则新的冷战局面的形成,将几乎难以避免!总之,苏联垮了,但山姆大叔和北极熊依然站在两岸中国人的背後!值得警觉的是,在中、俄、美(北约之首)之间这种新型大三角关系的背景下,如若两岸当局之间的政治分歧始终不得化解,台海的紧张局势长期不得缓和,日本再从中插上一脚,则很有可能由此导致“由外国人出飞机、飞弹,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悲惨结局!

    笔者所以提出这样的警告,除上面已经列举的理由之外,还因为九七和九九年收复港、澳以後,北京可能会加快对台湾的统一步伐。诚然,那时台湾的武器装备将因先进战机和海军舰艇的引进现代化。但这并不能最终避免战争,而只能推迟战争,且两岸的军备竞赛必将使未来的战争变得更残酷!虽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反台独、从而也反战已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迫切任务,但从根本上来说,反台独和反战都离不开从制度层面拉近两岸的距离。可喜的是,中国大陆的经济改革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而且已无全面倒退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深化大陆的经济改革并促发大陆以和平方式实现政治制度的转型,既是反台独和最终实现两岸统一的重要方面,也是维持两岸持久和平与共存共荣的必要保证。

    很明显,要做到这一点,至少须具备三个条件,即第一,要防止冷战的再起,第二,要避免突发性的台海危机,第三,要有足够的时间。为此,笔者特提出以下四条建议:(一)战略上把建设自由、富强、民主、统一的中国(中华)民族与行将到来的世纪之争结合起来,从而树立包含大陆、台湾和港澳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 “生命共同体”观念,并在功能上将此一共同体确定为:全体中国人生存、发展和自由的家园,维护亚太地区之和平与安宁的坚强支柱,扼制冷战再起的关键力量之一。

    前已指出,中国大陆的经济和国防战略的重心已移向东南。但是,只要海峡两岸的敌对状态一天不解除,只要两岸的统一一天不实现,处於世纪之争旋涡中心的中国大陆,对其海防就一天不能高枕无忧,它当然也不可能放开手脚施展开发南海和发展海洋农业的鸿图。就此而言,能否有效地防止台独并顺利地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确实攸关中国大陆十二亿人在世纪之争中的处境和胜负.中共之所以要在思想文化上选择民族主义,甚至不惜冒重回冷战的风险,在国际关系领域采用联俄、抗美、压日、逼台的策略,以重建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就是因为它十分清楚:反对台独和实现两岸统一符合大陆十二亿人在世纪之争中的根本利益;而在业已拉开序幕的这场世纪之争中,超阶级、超党派、超地区(一国之内)的民族利益或国家(指多民族国家)利益,无论在国内或国际政治领域中,都不可能不占据首要地位。实际上,中国大陆的任何一个想要获得广泛支持的政治派别,任何一个负责的政治团体,不管其对台政策和相关的政治行为方式同或不同,但在反台独和维护国家统一这一点上,想来是不会有、也不应有什么实质性分歧的。台湾虽然已逐渐步入开发国家的行列,但由於资源有限,加之世界各国乃至各地区贸易保护主义的普遍兴起,其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将会遇到更为严峻的考验是不难想见的。台湾要在未来的世纪之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选择大陆作为经济发展的腹地,如果不能说是唯一的出路,至少也可以说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诚然,就短期来看,台湾没有“外患”。但是,由於“亚太”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且发展潜力极大的地区,它势必成为各大强权的必争之地;处於该地区中心部位、且为中国大陆绝不可能放弃的台湾,若不能处理好两岸关系,甚至在大陆政策上出现重大失误,则完全有可能成为各大强权之间世纪之争的牺牲品。不肖说,当台湾成为牺牲品的时候,大陆至少也是元气大伤。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两岸的中国人才是真正的“生命共同体”!这一生命共同体的形成,不仅将能有效地保护两岸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将成为整个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宁的坚强支柱,以及扼制东西方冷战再起的关键因素之一—以上三点,似应成为两岸当局处理双方关系时的战略基点。

    (二)为避免台海危机再度发生突发性的危机,台北似应采取“维持现状”的策略,由此争得时间。根据台湾陆委会於近期发布的民间资料,直到九五年六至八月,台湾尚有近八成受访者主张两岸维持现状。这表明,在台湾实行“维持现状” 的方针是有相当广泛的民众基础的。但是对於这种民意基础,应作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就是说,应该使台湾的广大民众晓得,所谓维持现状,不仅意含着要维持两岸的“分裂分治”,同时也意含着要在某种程度上接纳目前两岸在国际地位上“不对等”这种令人痛苦的现实。笔者认为,这其实既是钱复先生所说“大陆政策位阶高於外交政策”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也是和缓目前两岸的紧张局势所必须。当然,这并不是说,台湾的外交政策应当死死地局限在由北京所划定的范围内。但正如美国前国防部助理部长奈伊所言,对“务实外交”有所节制,避免那些“有碍台海安定的较不显著的挑衅行文”,却显然是明智的。

    (三)以扩大两岸的交流来促进中国大陆的政治改革和社会转型,以逐步缩小两岸之间的制度差异,为和平统一拓清道路。为此,有必要以这样的眼光来认知、评估和处理两岸之间的“三通”和“四流”,将他们作为促进大陆全面现代化的的手段和重要的辅助方法。

    (四)为落实上述的战略、策略和方针,北京和台北应尽快就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进行政治接触、直至政治谈判,以便使双方能就台海和平的条件逐步达成共识,作出承诺,以为两岸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创造和平的内部环境。笔者深信,正如大陆不论在经济、社会或政治领域都不可能长久自外于世界潮流一样,两岸的和平统一也是难以阻挡的趋势。我们且不说民族文化这些众人皆知的因素,尤须注意者,是两岸的统一尚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前已指出,台湾的地理位置对於大陆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样,正如明居正先生所说,“台湾未来的繁荣(也)必须跟大陆结合”。因此,两岸人应该有共存共荣和共享中国主权的观念,为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统一中国而携起手来。

上一页 [1] [2] [3]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两岸关系 世纪之争
最新台湾问题论文
微观台湾现代派小说
浅谈台湾教育的历史性弊病
台湾社区营造对整合社会工作实践的启示
台湾袖珍博物馆TOWS矩阵分析
论台湾原住民族教育立法的经验与借鉴
浅谈台湾民宿设计风格及特点
台湾高校生命教育体系对大陆高职院校生命教
台湾新电影的写实美学
台湾流行音乐的分析与研究
台湾“五都”选举与两岸关系的现状及走势
热门台湾问题论文
论台海两岸关系的实象
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态势
当睡狮醒来时遇到巨人
中国发展战略与地缘政治中的台湾问题
民族复兴使命下的“反台独促统一”
台湾为什么不接受“一国两制”
有关台湾问题的历史资料
近两年来,台湾海峡形势有了很大变化。无论
“台独”的渊源与实质——兼论台湾问题的基
关于台湾的几项必须正视的大战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