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民族主义论文 >> 民族主義之經濟基礎──以清末民初之西北為例(下)论文

民族主義之經濟基礎──以清末民初之西北為例(下)

作者:张伟保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04-21

2.        鐵路建設與改善民生之關係

 

  孫中山先生的三大幹線,均以中國的大西北為終點,究其原因,實與改善民生的關係極大。他認為中國“既貧且弱”,如要有所改善,莫如“擴張實行交通政策”。他批評“世人皆知農工商礦為富國之要圖,不知茍無交通機關以咻斨瑒t著著皆失敗。”他並回憶“前時在安南、廣西曾見農家燒毀陳榖,詢之,因叩啦煌ǎ瑹o處可藏,故毀棄之,”足證交通之重要性。[1]同時,中國人口太多,“游手無業,飢寒交迫之同胞,遍地皆是”,若要“使全國同胞人人有恒業,不啼飢,不號寒……就要辦鐵路、開礦、工商、農林諸偉大事業。”[2]1912年9月2日孫氏在北京鐵路協會演講,以滿州大豆的產銷為例,說明鐵路對促進農業的鉅大作用。他說:

   “當東清南滿兩路未成之前,滿州之大豆,僅由營口一處出口,

    每年出口不過一百餘萬。自兩路修成之後,今則達一萬萬以

    上。皆因兩路交通之利,故東三省農民,受益匪湣!盵3]

鐵路能便利農產品的咻敗⒔档瓦費、使市場擴大,從而鼓勵更多人從事生產工作,滿州大豆產量的急升,正是個極佳的例子。至於礦產方面,孫氏指出我國“煤礦蘊藏之富,甲於全球,英美亦所未及,如能合全國之資與力,分頭開採,並多築鐵路以便咻敚苋缡莿t民富矣。”[4]孫先生曾進一步指出:“中國物產無不豐富,惟待開發而已。……路線敷設之後,則物產之價價,勢必增長數倍,因此種路線,不啻將昔日市場與生產者遙遠之距離,縮短於咫尺之間也。至地下蘊藏採掘,金屬物產之開發,其利益之豐富,乃顯而易見者。”[5]因此,經濟開發、改良生產、促進民生的效果,均一一在鐵道修築後獲得。

  除此之外,孫中山在指示三大幹線後,特別提出鐵路建設是“破荒”之利器。他對“殖邊移民、開濬利源”是極為關切的,因此,北路(秦皇島至烏梁海)建設尤為急迫。他解釋說:

   “更有進者:貨之棄於地,必荒僻為多。荒僻之足以移民,為世

    界所公認。生齒之繁,至吾國而極矣!僅以內部(按:指本部

    十八省)容吾民,恐即交通便利,而秩噪y,即興礦務,尚有

    工不應人之虞,農產無可加闢,早有不食不應工之患。……吾

    (國)有天然固有之殖民地(按:指西北地區)置而不經營,

    則以患貧之國,又自重過度之困,乃不謂大患不靈者也。”[6]

中國歷代均有移民實邊之政策,孫中山對此可能有借鑑歷史之處,但就其所建議而論,殖民計劃之鼓吹,主要時針對內地人口過盛的情況。為我國過多人口尋求有效而簡捷之殖民區,那有比西北更廣大、更遼闊的地方來渲洩眾多的內地人口。因此,僅就人口移殖一點而論,就充分說明孫氏規劃的三大幹線均以大西北為終點的現實意義。[7]



[1] 《國父全集》,〈演講〉,頁24。

[2] 同上書,〈演講〉,頁24─25,57─58。

[3] 同上書,〈演講〉,頁32。

[4] 《中國國民黨與中國鐵路》上冊,頁9。

[5] 同上書,頁31─32。

[6] 同上書,頁12。

[7] 關於殖民的生活安排,孫中山在民初並沒有加以論及。直至《實業計劃》、〈第一計劃〉完成後,對蒙古、新疆的殖民,才有詳細的解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民族主義 經濟基礎
最新民族主义论文
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现状及其反思
《民族主义》读后感
试论哈萨克斯坦主体民族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新特征
极端民族主义恐怖犯罪的刑事控制及其评价
浅谈辛亥革命中的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与价值理性的博弈:对运动员归化现象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民族主义积极作用的
网络民族主义对中韩公共外交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民族主义远未彻底衰落
热门民族主义论文
辛亥革命时期的排满思潮
民族主义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
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结
当爱国主义碰上宗教和言论自由
全球化与当代民族主义
当代民族主义及其未来趋势
全球化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论中东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