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关于科学与宗教的断想论文

关于科学与宗教的断想

作者:肖晴初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05-30

  罗素曾经深刻地指出: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罗素是指科学也会被用来危害人类,给人类带来杀戮的话,那么肯定包含了科学迷信的可怕在内了。 

  人们知道科学的一个非常明显的功用在于正确的解释世界的存在,是为人类更好的生存服务的。而宗教同样也会寻求对世界存在的合乎时代的和人类进步的解释,宗教也能跟着时代前进。所以,科学总是被赋予开明和进步的形象,而宗教则更多的被涂抹成保守和愚昧的脸谱。 

  科学和宗教是人类赖以延续的两个必要条件。没有科学,人类的前途未卜;没有宗教,人类也就没有了延续的基础。没有白天就没有黑夜,宗教和科学也是如此。一切宗教都劝阻物欲,而一切科学恰好是为了增进人类的物质获取能力。“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摆出的信条中大都是,上帝就是理性的化身,因而有助于为科学调查在西欧的振兴奠定了基础。”(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 

  没有科学也没有宗教的国度是最可悲的国度了。我们的许多人至今还不明白这样一个人类历史千古不易的金科玉律:宗教和科学从来就是一对难兄难弟,宗教的虔诚、科学的执著,它们维系着人类的进步步伐。一个无知的人,连宗教信仰都没有了,那他还会相信科学吗?对于他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去见上帝!一个有知识的人,也许科学探讨会带给他无穷的快乐,但是科学不能使他得到永生,因为科学终究是有限的,只有宗教才是永恒! 

  宗教要求信仰者自己的修炼,这种修炼是自觉地,没有功利性目的的——当然,完全没有目的,那是假话;宗教修习是为了人的进善和摆脱恶。但严格讲,这不是世俗所谓的目的,只是归宿。 

  科学研究,恐怕也不能太过于功利化,所以,科学研究不能设立这样那样的藩篱,不能有禁区,科学研究是一种漫无目的和不知结果的探求,所以需要对于科学家的研究和科学家自身的宽容。87岁高龄的物理学家查尔斯·汤斯2002年09月16日在香港凤凰卫视的讲话也许不无道理:“(主持人问:)我们也知道,后来90年代末期的时候,有两位我们特别熟悉的诺贝尔奖的华裔得主,一个是朱棣文,一个是崔琦,他们也曾经年轻的时候,在贝尔实验室工作过,我这个问题就是,汤斯先生那么年轻进了贝尔实验室,是不是当时就怀着远大志向,要发明出自己特别好的技术。想没想到,我就是要拿诺贝尔奖?发明出自己特别棒的技术? 

  汤斯:不,我不是为了获得诺贝尔奖而工作的,它不是我的目的。为了获得认可和奖金而工作是一种错误。工作是为了做好某件事情,你的工作可能会得到认可,可能你会得到奖励,但是如果你是为了获得诺贝尔奖而工作的话,那么可能你就会走入歧途。” 

  重大的科学发现,往往是科学家的“妙手偶得”——当然,也是科学家孜孜以求、不断探求的报酬;但平心而论,诚如查尔斯·汤斯所言,科学研究往往如同买彩票,而伟大的发现则如同中头彩,可遇而不可求,中国的袁隆平,意大利的居里夫人就是明证!没有哪位科学家是从一开始就立下雄心壮志:不获诺贝尔奖死不休!你看中国那么多活的数理化奥赛冠军中学生,有几个中有大成的。 

  宗教的修炼也需要平常心,心怀机巧,功利心太重,脱不了凡尘的困挠,终究成就不了“正果”!而对于科学和科学家来说,“基于外界的命令而被迫去遵从的信仰并不是什么信仰,基于这种假信仰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必然会由于瘫痪而导致灭亡,因为在这样的社会里,科学没有健康生长的基础。”维纳的话也许不无道理。 

  “科学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所能够知道的事物,但我们所能够知道的是很少的;而我们如果竟忘记了我们所不能知道的是何等之多,那末我们就会对许多极重要的事物变成麻木不仁了。另一方面,神学带来了一种武断的信念,说我们对于事实上我们是无知的事物具有知识,这样一来就对于宇宙产生了一种狂妄的傲慢。在鲜明的希望与恐惧之前而不能确定,是会使人痛苦的;可是如果在没有令人慰藉的神话故事的支持下,我们仍希望活下去的话,那末我们就必须忍受这种不确定。” 

  真正的科学家并不讳言宗教,真正的哲学家也是如此,因为宗教的存在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有的科学家那里,你没有办法寻找到他有关宗教的真正认识,他是沿着环境已有的对有宗教的塔布(Taboo)式教条人云亦云,或者甚至根本就找寻不到一丁点儿他关于宗与科学的“真情告白”。杨振宁博士对于科学与宗教的态度,让人觉得他抱着几乎“不可捉摸”的“顾左右而言他”的姿势。我只好微笑着读完他的那篇答记者问。这使我想起爱因斯坦的话:“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也许,前一句可以理解为执著、坚毅,后一句讲的是先进性要求,是科学研究必须有的识见、眼光。 

  宗教就像天边的云团,总是你仰望着她,他也总是给你一幅笑面,你却没法弄明白他是怎么笑的;科学就像一汪海水,只要你愿意,你总还可以涉足其间,涉浅者得也浅,涉深者得也深,但总有不尽的艰难在等着你。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 

  回到文章开头的话,我本来并不对于什么极端或者宗教感兴趣,只是觉得逻辑上有点怀疑俞先生话语的咄咄逼人,应该更加宽容的看问题,而不应使用话语霸权,随意的想到这些,便写下来,或许可以共同好者一哂。过去有人嘲笑庄子不应该使用文字写下那么长篇大论,现在想起来倒是笑人者更可笑。罗素曾经说过:“我个人不相信哲学能够证明宗教教条是真理或不是真理,但是自从柏拉图以来,大多数哲学家都把提出关于永生和神存在的‘证明’看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任务。”“科学与宗教,在一切的时期里始终是处于一种冲突状态或不安的妥协状态。”的确,仔细的看,可以这么说,所有的学科都有自己的“悖论”——这句话本身也就是悖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俞金吾的想法之所以幼稚可笑,就在于自认为有些人根本局部应该享用科学进步带给人类的福祉,那是悖论式思考,其实就是苛求“另一类”去证明“不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打交道”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本质上讲,俞先生的思维模式与当年提出“上帝能否造出自己搬不起来的石头”的所谓“反驳”的人一样,没有意义。 

  还是用伯特兰·罗素在《西方哲学史》结尾处的话来作结束吧:在混乱纷纭的各种对立的狂热见解当中,少数起协调统一作用的力量中有一个就是科学的实事求是;我所说的科学的实事求是,是指把我们的信念建立在人所可能做到的不带个人色彩、免除地域性及气质性偏见的观察和推论之上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卢 风:科学需要民主与良知 [J] 《学术界》 (合肥)2003 2 总第99期 PP36-46 
[2] 汪丁丁: 科学精神与科学主义 [J] 《方法》 海南 1998 1 
[3] 周雁翎: 科学学派研究的意义 [J] 《中华读书报》北京 2001 6 25 
[4] http://www.spiegel.de/kultur/gesellschaft/0,1518,162376,00.htm 
哈贝马斯:信仰与知识——哈贝马斯在德国书业和平奖颁奖大会上的答谢辞(张钊 译) [J]见《人民网》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科学 宗教 断想
最新哲学其它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探索
希腊哲学:人心的审慎
浅析叔本华哲学现代性之六个向度
李泽厚的哲学远景
司法中的“拟制”哲学
浅析以犹太教思想为核心的犹太文化对犹太裔
哲学在中国的春天
论伊丽莎白·波特的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思想研
分析哲学的批判兴趣及其非批判性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哲学思考
热门哲学其它论文
哲学与哲学的未来
寻找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安顿 --从人生哲学
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
人是情感的存在
网络时代的哲学思考
茶道之哲学阐释
天·地·人谈《易传》的生态哲学
道德运气与道德责任问题
分析哲学的价值
自知与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