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深化公车改革与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研究论文

深化公车改革与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研究

作者:朱江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3-05-29

深化公车改革与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研究

  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腐败。近年来,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公车滥用现象已经为人民群众所深深诟病,严重破坏了我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作风,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公车滥用,本质上是一种腐败。所以,对这一腐败进行遏制,深化公车改革刻不容缓。本文就深化公车改革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问题进行专门探讨。公车,也就是公务用车,是指由政府财政为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需要所配备的车辆。公车是为公务人员行使公共权力所必要的行政成本,但是,由于我国公车管理和监管的不到位,公车的使用出现了异化。公车私用、公车特权、公车超标超配现象屡禁不止,公车开支巨大、公车管理混乱等问题长期不能有根本缓和,引发了人民群众的严重不满。作为执政党,我党一向重视民意,一向重视反对腐败。过去十几年里,在公车管理上也出台过许多规定和政策,但总得来说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探索,继续深化改革,找到公车治理的新路子。

  一、深化公车改革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系

  (一)深化公车改革有利于减少产生腐败的温床。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反腐倡廉建设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公车的滥用也是一种腐败,是与特权思想紧密相连的官僚主义现象,是损害群众利益和为群众所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公车的滥用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车耗费巨大。自国务院要求各部委公开其“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以来,在已公开的86家中央单位中,2011年度的“三公”总预算额为626772.4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达到了379482.8万元,约占86家中央单位2011年“三公”总预算额的60.5%。[1]据估算,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个单位公车总量约不低于300万辆,每年耗费公务开支不低于3000亿元。公车改革十余年来,公车费用始终不能从根本上降下来,如此巨大的财政支出,不能不引起群众的质疑。存在巨大的财政资金数额,就为腐败创造了温床,而虚报、超配等骗取财政资金的现象便应运而生。二是公车私用严重。公车本是为了更好的执行公务而设置的,而一些单位和领导干部却把公车作为了追逐私人利益的工具。一些单位大量配置公车,不是按实际需要,而是图个人方便,甚至某些领导干部一人配备多部公车,这反映着严重的腐败思想。而且由此产生出大量的公车及公车的行驶,不仅消耗了大量公务经费,而且在一些城市更加加重了交通拥堵,从而引发群众不满。三是公车特权现象严重。某些省市存在特殊号段,这些车被称为“特权车”,常常享有普通车辆没有的特权,如不需缴纳过路费、无视交通法规、警车开道等等,甚至连交警也不敢予以纠正。有些素质低的干部在与民众发生摩擦时仗着公车横行霸道,使群众敢怒不敢言。深化公车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铲除公车腐败的土壤。从严格公车预算,公开公车支出,透明公车采购,取消公车特权等方面做起,制定宏观管理原则,设置科学管理体制,出台可行管理办法,捋顺管理关系,发动各个方面力量对公车使用进行监督,有效遏制公车腐败。

  (二)深化公车改革有利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建党90年来,我党始终能为人民群众所拥护和支持,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我党具有优良的作风。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作风是我党一直提倡和秉持的,党的领导人更是身体力行,特别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这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国策,将这一作风的发扬提高到了新的战略高度。我党是执政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党的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直接面对群众,其行为很容易为社会所关注,因而公众对公车的关注热度始终不减。对公车的采购和使用情况反映着领导干部的作风,其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的威信和党对践行建设节约型社会基本国策的带头模范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进一步控制办公经费,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2]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把党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就要通过深化公车改革,建立健全公车配置和使用相关制度。从制度上约束党员干部的不良行为,使欲借公车谋私利的党员干部无法肆意妄为,使公车回归“公用”的本性,使人民群众满意。公车良好形象的出现,在社会上必然会赢得群众的赞扬,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更会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所以,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角度来讲,公车改革颇有裨益。

  (三)深化公车改革有利于政权的稳固。

  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我党作为执政党,掌握着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配置着整个国家的资源,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意志更加有利了。同时,领导干部被权力腐蚀的危险也大大增加了,这就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稳固。公车的滥用就是这一危险的切实体现,领导干部高高在上,搞特殊、搞特权、搞享受,则更加拉开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人会说:公车滥用只是作风问题。可是,见微知著,小的错误如果不及时纠正,必然导致大的错误,最终就是腐败现象。何况,大量的公车及其耗费也消耗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增大了行政成本,浪费了社会资源。作为执政党,必须对这一现象高度关注,不能再仅仅将这只看作是作风问题、教育问题,出现问题也只是通过批评教育来纠正,而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公车滥用是一种腐败,必须通过刚性有力的措施来遏止这一腐败。通过严格的纪律和惩戒,使各级领导干部意识到,必须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掌握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一旦堕落腐败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使之不敢轻易以身试法。如果腐败现象不能及时消除,在各种严峻的考验面前,党的事业就可能受到极大的危害。所以,必须大力深化公车改革,把降下来的公车支出用在关乎民生的事业上去,把为老百姓所诟病的公车滥用现象打压下去,消弭群众不满情绪,赢得人心。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党获取民意资源,用切实行动拉近与人们群众的联系,而且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权的稳固。

  二、关于深化公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深刻认识公车腐败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坚定严厉惩治的决心。

  深化公车改革,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近几年,公车腐败在全国多个地区和各个领域呈现出愈演愈烈的状况,已经到了十分严重和普遍的程度,不可不察。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惜成本采购豪车。我国目前公务用车主要采购品牌有奥迪、大众、本田、丰田等,都是国际知名品牌,一般在同等类型车里属中高端价位。据报道,2010年政府采购汽车金额攀升至800亿元,占总采购规模的14%,平均年增速超100亿元。同时,超标购车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豪华公务车”更是频频被媒体曝光。如媒体2011年2月报道的宁夏财政厅斥资近900万元一次性采购25辆豪华奥迪A6,就曾一度引发社会热议。在没有刚性制度要求下,采购豪车、采购大排量汽车、采购标准上限甚至超限的汽车就成了公车采购的必然取向。二是公车私用普遍。按约定俗成的惯例,在我国现有体制下,处级以上、甚至部分乡镇级的官员基本都配有专车、专职司机,即使小的建制单位里也有公用专车。公车往往跟随公务人员开回私宅,在非公务时间的使用,很难避免不被私用。即便被私用,也没有什么相应的处罚措施,便更成为私用者认为理所当然。三是变相公车腐败。甚至在管理较为严格的地区,为规避公车管理规定,不少单位长期租车,租来的车不少是大排量的豪车。还需要警惕的是,有些领导干部为了坐上好车,对私营企业者频频暗示,甚至直接索要,使其“借车”开开。这种公私交易背后很难不产生腐败。公车腐败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和普遍的问题了,有关部门必须下定决心予以整治,遇到什么样的阻碍和压力也决不退缩,坚持到底。

  (二)加快健全法律法规支撑体系,保证公车在阳光下行驶。

  要从根本上遏制公车腐败,必须从法制层面对公车运行的一系列行为进行制度规范。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发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这是公车治理的新突破。其中规定: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其中机要通信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6升,价格不超过12万元;新能源轿车扣除财政补助后价格不超过18万元。这是对公车采购环节的有力制度规定,但要使公车在每个环节都行驶在阳光下,必须进行系统的制度构建。首先,在公车采购预算环节,将公车采购财政预算立法,各级各部门公开其公车采购预算和实际支出。上报预案须经上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联合实地审查,严格把关,对超过实际需要的一律不予通过,对虚报等违规现象进行坚决查处。其次,在公车运行中,加快出台相关法律及地方性法规。可以将公车运行情况作为政务公开的一个方面;取消一般公车的行驶特权;对车辆补助、维修等开销做出明确规定并予以审查;严厉禁止私用现象并对违规的处理处罚办法等做出具体的规定;严厉惩处领导干部长期租用豪车行为,落实全方位整治措施。再次,在各地的公车管理实践中,要积极探索制定适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公车管理办法,通过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等落实上级有关精神。最后,务必将各环节制度和规定有机建构成制度链条,不出现管理空隙,使公车在各个环节都能行驶在阳光下。

  (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完善党政机关体制内监督。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执政党在掌握公共权力之后是有推进自身改革,论文格式兴利除弊的主观愿望的。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希望政权永固,所以绝对不会放任腐败的发展。党政机关掌握权力,拥有反腐败的天然优势,由权力制约权力、权力监督权力为特征的体制内自我监督体系如果设计精巧并有效推行是可以制约腐败的。在铲除公车腐败中,一是要落实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在科层制体制下,下级对上级负责,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监督相对顺利,容易实施,监督效果也较好。上级组织可抽调专门人员负责本系统内公车的监督,一经发现立即纠正并通报处理。二是要充分发挥专门机关的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负有纠正党政机关不良作风和腐败问题的职责,要把查处公车腐败整合进查处公款吃喝、上班时间出入娱乐性场所等日常性工作中来抓,因为腐败问题往往不会局限于一处,这样有利于提高反腐成效。还可以联合公安交警等其他执法部门,信息共享,一旦发现公车违纪违法,能够多方位震慑。三是要创新管理方式。进行科学的管理也可以有效制约公车的滥用,许多地方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如黑龙江齐齐哈尔车改只保留市委书记和市长用车,其他单位和领导不再配备公车,改发车补,极大地节省了行政成本并基本杜绝了公车腐败;宁夏对全区7000余辆党政机关公车粘贴“公务车”标识,使领导干部在驾驶公车时不得不谨慎小心,不敢再私用。完善体制内监督,重要的还在于震慑效果的实现,要把公车违纪违法与违犯者的考核、评定、晋升等关联起来,将公车滥用的违犯成本大大提高,使没有人敢于逾越红线、无视党纪国法。

  (四)拓展社会公众监督渠道,确保对公车监督到位。

  公车腐败的遏制,仅仅依靠党政机关的自我监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赖人民的力量,人民群众对权力的监督,时效性最强、范围最广、成本最低。这里的社会公众监督,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人民群众的自发监督、举报、信访,也包括社会中的第三方组织,如媒体、社会团体等对情况的报道、反映、影响,还应包括人大、政协及其代表、委员等履行自身职责等方面。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于行驶在公众视野下的公车来讲,其腐败现象是很难藏身的,但为何就难以根除呢?笔者认为,公车腐败在老百姓眼里是藏不住的,关键在于公众监督的渠道不畅及职能部门对群众举报情况不重视,办事效率底,对腐败现象存在隐而不报、报而不查、查而不办、办而不严现象的存在。拓展社会公众监督渠道,应着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大力拓宽群众监督渠道。设立与政府政务公开相连接的多种群众举报通道,包括电话专线、电子信箱、手机短信、意见举报箱等,与监察机构建立直通式联系,并通过设立相应的奖励和情况反馈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公车监督之中。接到举报后,行动小组及时出击,拿到证据,并视情况作出处分决定。在开展遏制公车腐败等工作中,要邀请人民团体、人民群众的代表积极参与监督检查工作。二是保障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渠道。许多地方公车腐败丑闻百出,而新闻媒体的监督权却被影响被压制,使许多事件不能被公之于众。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公民的监督权利,也是包庇违法违纪的行为。因而,要进一步规范和适当放开新闻媒体的舆论权限,使公众的声音能够畅通的表达出来。三是畅通人大、政协意见表达渠道。人大、政协主要通过对政府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审议和审查,对超额度、超标准、超范围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咨询和质询,监督政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当事人进行依法依纪处理。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政干部思想认识水平。

  从思想上建党是我党的特色,也是我党的优势。一个党员、干部腐化变质,往往是从思想堕落和政治动摇开始的,所以,有必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并坚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利益观,促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节俭意识,培养锱铢必较、克勤克俭、重视效率效益和干净做事、廉洁奉公的作风。一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文件精神的学习。强化党政干部对规范使用公车行为重要性的认识,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二是举行签订廉洁承诺书活动。承诺书中要包括不参与违规使用公车的内容。对配车超过规定标准,讲排场、挥霍公款、以公济私、横行霸道等行为予以通报警示。三是健全公职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将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公职人员的政治素养、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等方面的教育,在公职人员中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公仆意识和正确的职务消费理念,提高自身抵制力,破除陈规陋习,在公车使用中树立规范使用光荣、私用滥用可耻的观念。

  (六)借鉴国外公车管理先进经验,坚决遏制公车腐败。

  作为每个国家都会存在的公车管理问题,世界各国在政府行政实践中,已经探索出许多宝贵的、行之有效的公车管理经验。这些经验应该而且能够为我们所吸收借鉴。对于公车改革,国外的普遍认识是,公车改革不但有助缓解大城市的拥堵问题,还有利于政府部门建立清廉高效的形象。所以,在世界很多国家,政府公车的规范化管理普遍受到重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公车的配备和管理都有严格的规定,务求建立健全的制度,加强公车管理与监督,防范公车私用。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公务车只限执行公务时使用,不得以任何名义私用,未经授权私用公务车将受到惩罚,包括临时或永久取消其使用公务车的权利、扣除一个月工资甚至开除公职。美国政府公车数量受到严格控制,联邦政府一个上千人的部,公务用车往往只有几十辆,州政府的公车数量也不多,不少市政府可能只有几辆甚至没有一辆公务车。买车费用属于政府的财政预算,需同级议会批准了才行。联邦总务署开发了公务用车管理信息系统,与定点加油站和修理厂联网,实时获取车辆行驶里程、加油数量、维修项目、费用支出等信息,防止驾驶人员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政府部门都需要把相关数据公之于众。其他国家的做法,如德国的公车私用要收费,法国的用车需交证明,芬兰的上下班用车需纳税等都对我们有所启发。[论文网]

深化公车改革与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公车 腐败 执政 公车改革
最新行政管理论文
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创新途径探讨
新时代优化行政管理的成效思考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路径探讨
加强高校行政人员服务意识的对策探讨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优化思路研究
浅谈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方法
浅谈福建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困境
浅谈档案行政管理平台建设
电子政务平台发展现状的探析
热门行政管理论文
论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
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思考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
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综合评述
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
效能政府视域下的行政伦理问题研究
浅析如何通过行政管理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加强对行政执法监督之我见
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政府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