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浅谈我国海南生态旅游的发展论文

浅谈我国海南生态旅游的发展

作者:欧美愉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09-05

浅谈我国海南生态旅游的发展

  一、海南生态旅游发展优势分析

  海南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经济较发达的港、澳、台、粤等地,又位于连结东亚和东南亚的交通要道上,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遥遥相望。这些地方多为近年来经济迅速崛起的新兴国家,他们与海南的空中距离一般不超过两小时的航程,因此可以说海南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条件较好。近年来,随着海南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基础建设得到了很大改善。目前已开辟了多条与周边地区连通的海运、铁路、航空等线路,构成联系方便的立体交通网络,为海南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后随着海南的内外交通、信息网络、服务接待等设施的更加完善,知名度的日益提高,这一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凸显,并为海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础。

  (一)自然环境国内独一无二

  海南岛位于热带以及四面环海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之开发较晚,基本上未受现代工业的污染,因此具有许多其它省份不可比的自然与生态环境优势,其总体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见下表)。大气环境方面:全省的大气环境质量长期优于国家一级标准、位列世界前茅。三亚、海口在近年来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检测评比中,一直名列前几位。水环境方面:河流及淡水湖库水质总体保持良好状态,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1、2类标准的河段占72.6%;达l、2类标准的湖库占67.0%;近岸海域海水质量良好,三亚、海口等主要滨海旅游城市有60%的海区水质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o97·2010)》中l、2类标准。此外,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3.3%,远远高于全国13.5%的覆盖率,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加上海岸线漫长,优质沙滩广布,蓝天碧海,椰风海韵享誉海内外,因此海南岛也被誉为“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未受污染的长寿岛”.

  因此,海南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旅游吸引力。

  (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独特

  海南是集热带海岛自然风光、热带森林、珍稀动植物、地热温泉、文化古迹、少数民族风情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地。据初步调查,全岛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共11大类241处,而且这些生态旅游资源大多具有品位高、分布密集、组合合理的特点。

  海南省是我国管辖海洋面积最大,(约为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合计面积的二倍)的省份,海岸线总长 1754km,优质沙滩广布,海水清澈,空气清新,更有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亚龙湾以及大东海、香水湾、石梅湾、春园湾等多处著名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另外沿岸的珊瑚礁资源丰富,珊瑚礁岸线长228.9km,是我国最主要的珊瑚产地之一。沿海地区还分布有大片的红树林,面积约占全国的一半。另外在近海海域还生长着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的热带生物,仅鱼类就有600多种。

  在陆地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方面,海南岛有保存完好的世界上最原始的热带雨林和大片自然保护区。中部山地是我国热带原始森林的天然宝库,有五指山森林区、坝王岭森林区、尖峰岭森林区、吊罗山森林区和黎母山森林区等五大保存较好的热带原始森林区。因此可以说海南岛是我国除云南外的又一动植物资源宝库。另外还有以兴隆温泉、蓝洋温泉、官塘温泉、七仙岭温泉为代表的多处温泉地热型旅游资源,其分布集中程度为国内所罕见。

  此外,海南还具有多种独具特色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多处历史文化古迹,如五公祠,琼台书院,崖州古城,东坡书院,海瑞墓,宋庆龄祖居,东方副龙园新石器贝丘遗址,万宁港北镇新龙村新石器遗址等等。更有丰富多彩的黎、苗、回、壮等少数民族风情,尤其是古老而富有传奇色彩的黎、苗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尤为独特:在建筑文化方面,黎族的干栏式、船形茅屋、“隆闺”、竹墙屋和苗族的吊脚楼等建筑极具热带山地文化特色;在饮食文化方面,别具一格的黎族苗族的竹筒饭、特色菜南杀、苗族的三色饭、五色饭以及山珍野味,是海外客人尝所未尝,百尝不厌的;在民间工艺方面更是琳琅满目,包括纺织、刺绣、编织、印染、雕刻、陶瓷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此外,还有以“三月三”为代表的丰富多彩的黎、苗族节庆活动以及具有独特风格和较高成就的、多姿多彩的黎、苗族歌舞艺术,还有众多的神话传说、历史沿革,体育项目等活动,都极富观赏性和参与性。值得一提的是,黎、苗少数民族长期在岛上居住,遵循自然传统的农耕模式,其在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人文景观己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成为当地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海南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困境分析

  (一)旅游资源存在易损性

  海南属于四面环海的热带海滨海岛型旅游地。尽管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但由于与外界隔离,相对于大陆内地而言,岛屿的生物种群较单一,生态系统的抗外界干扰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较低,加上易受严酷的台风、风浪、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因此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岛上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则很难恢复。所以说,海南以热带海岛自然风光和热带雨林生态等为特色的旅游资源,既是有着独特吸引力的生态旅游资源,同时也属于脆弱易损型资源。

  近50年来,红树林面积已减少一半以上,珊瑚礁分布面积和岸礁长度分别减少了56%和59%、15%,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日趋严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日益下降。随着近年来大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的大量涌入,以及开发模式的错位导致对旅游资源持续利用的忽视,己经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的景观破坏、环境污染、野生生物的繁衍遭受影响、社会风俗习惯被改变、旅游者感受性体验降低等诸多问题,己在海南初露端倪。

  此外,海南能长期保持优越的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海南的工业不发达。然而今后海南不可能永远保持工业落后的状况,工业的发展将难以避免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将是海南发展生态旅游要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部分地区旅游接待能力差

  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南成为国内经济和文化开发较晚的地区。从总体上来讲,人口的整体素质不高且参差不齐,尤其是海南中部山区面积较广,农村和落后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较大。这些地方是海南的山川、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自然生态资源富集的地区,同时也是海南岛生态环境维护的关键区和环境资源易遭破坏的敏感脆弱区,目前基本上都还处于经济文化贫困、生产方式落后的状态,一方面,当地政府和人民有较强烈的开发旅游资源、摆脱贫困的愿望;另一方面,缺乏基本的旅游接待能力是制约这些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表现在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接待服务设施缺乏,交通、食宿、商业、信息等配套产业的发展极不充分,等等。今后应加快这些地区相关旅游设施和生态产业的建设步伐,形成良好的旅游接待环境。

  (三)旅游市场混乱

  现阶段,由于海南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未能及时跟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管理体制具有明显的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等不健全的特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行业协调能力十分有限,管理和服务水平低下,在项目规划和管理、市场分析预测、信息引导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服务,而对违规旅行社、导游等旅游企业和相关人员监督和打击也不力,等等,给合法经营者增加了经营难度,并使假冒伪劣、强买强卖等欺诈游客等现象屡屡发生,给海南旅游市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外,海南旅游企业的“小型化”、“分散化”,众多旅游小企业各自为阵,数量多、规模小、恶性竞争,导致竞相削价,降低服务标准,既扰乱了正常的旅游市场经营秩序,又使旅游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导致游客投诉现象屡屡发生。不公平竞争也使得一些国有旅游企业处境尴尬,步履艰难,其结果最终导致海南旅游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连年滑坡。近几年来海南陷入旅游接待人数的猛增而旅游收入下降的“怪圈”的事实便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这一问题。

  (四)旅游人才匮乏

  目前海南省旅游业的从业人员,从管理部门到旅行社及交通、娱乐、食宿服务等产业部门,都存在着整体素质偏低、专业人员尤其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由于旅游人才的匾乏,使旅游行业整体缺乏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持续发展能力,在旅游规划、产品开发、旅游营销、旅游服务和管理等方面难以适应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极大地阻碍了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四、完善海南生态旅游发展的构想

  (一)科学规划

  科学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是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防止出现以往旅游开发中“遍地开花”、重复建设等现象,海南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加强严格科学的规划。首先应建立省政府直接领导下的生态旅游开发领导协调小组,统一领导全省生态旅游的开发;然后通过组织专家进行全省的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生态旅游市场分析及可行性论证,结合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全省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同时指导各市县编制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全省生态旅游的开发工作。

  (二)完善政策

  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除了要有科学的规划和发展战略,还需要完善的法规制度和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以此加强生态旅游行业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这一点在国内外许多生态旅游发展的成功案例中已得到证明,如美国、澳大利亚、哥斯达黎加等国都制定了全国或地方性的生态旅游法规和政策,而当前我国在生态旅游发展方面,有针对性的法规和制度还较缺乏。因此,海南省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应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本省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促进本省生态旅游发展的地方法规和条例(如根据本省的实际,可制定《海洋生态旅游管理办法》、《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条例》、《生态旅游导游管理制度》等),将海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使行业管理各环节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充分保障生态旅游者、经营企业、从业人员、社区居民等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

  (三)资金扶持

  在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资金保障方面,针对发展初期的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所需的资金投入较大的问题,应当推行在统一规划下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办法,依照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开发生态旅游。首先可通过政府职能的发挥来获取生态旅游开发的资金来源,包括财政拨款、招商引资、专项税款返还(如生态资源保护税)、建立生态旅游发展基金,以及争取国际组织的项目资金援助、贷款等。在资金的管理方面,政府应注意利用财政手段来引导和控制生态旅游建设项目投资资金的流向,加强对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倾斜(如在公共环保工程方面进行不求经济回报的投资,并对企业的环保建设项目进行财政贴息)。其次,旅游企业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来筹集发展建设资金,如通过旅游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来募集社会资本,组建生态旅游信托投资公司,获取商业银行贷款支持,等等。

  (四)配套发展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符合生态要求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体系的支持。笔者认为,根据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海南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进行规划和建设,着重加强以下方面:

  生态交通-今后省内旅游交通线路设计和交通工具的选择,要以尽量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基本原则。一方面,旅游景区与主干道路之间的联系通道应尽可能避开生态脆弱区;另一方面,景区内部的道路建设应避免使用沥青等非环保材料,并根据功能分区的要求,减少或限制机动车的使用,尽可能使用以畜力、人力、太阳能或电能为能源的交通工具,提倡徒步旅行。

  生态能源—应坚持能源清洁化、节约化和利用率最大化原则,景区内要推广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节约非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提高其利用率。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电能等清洁能源。

  生态宾馆业—要严格依照“区内游、区外住”、低密度、中小型化、外观本土化、内部舒适化、环保化等原则来进行宾馆布局和建设,要与当地自然与文化环境相协调,尽量使用贴近当地自然的建筑材料(木头、仿木、石料等),采用绿色环保技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并积极开发青年旅馆、自助旅馆、家庭旅馆和野营度假地等住宿设施。

  生态餐饮—生态旅游景区可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和当地社区居民的合作,建立提供餐饮原材料的种养殖基地,生产多种系列的绿色食品;多开发以山林产品、海产品等为原料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时令菜肴;加强研究并开发出有地方特色的保健食品,如利用山林中的野果、野菜、山泉制作保健食品、饮品等。

  生态型商品—要突出表现地方性、实用性、环保性,在深入调查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加强研制、生产和销售资源消耗程度低、健康安全、环境友好的天然商品和人工制成品。要切实搞好具有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土特产品(如椰雕、贝雕、木雕、黎锦、五指山药材、苦丁茶、珍珠粉、果酒、海鲜干货、蜂蜜制品等)的深层次开发,提升海南生态旅游商品的档次;还要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专用产品,如登山用品、露营用品等,以满足生态旅游者的需求。论文格式

浅谈我国海南生态旅游的发展

论文搜索
关键字:海南 生态旅游 旅游产业 生态资源
最新旅游管理论文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策略研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河市为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研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度与评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品开发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
浅谈互联网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热门旅游管理论文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旅行社业削价竞争的思考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探讨
旅游资源的市场策略探析
试论江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